第386章 阿倍仲麻吕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25字 发布时间:2023-06-29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又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


698年(日本文武天皇2年),阿倍仲麻吕出生在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船守,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


阿倍仲麻吕天资聪明,从小勤奋好学,尤其热爱汉字文学。


后来,阿倍仲麻吕生活在了我国唐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国威远播的时代。


这些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我们大唐学习。


大化革新后,日本对学习唐代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


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和巨大牺牲,不断向唐代派遣使者和留学生。


716年8月20日,平城京各个角落都传播了一则消息。


原来日本朝廷决定派第八批唐使团,同时选拔优秀留学生。


年仅19岁的阿倍仲麻吕主动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被选为唐留学生。


当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仍然非常落后。


从日本到中国的航程非常困难和危险,在浩瀚的海上航行的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在此之前,许多船只和人员被埋葬在大海之中。


然而,年轻气盛的阿倍仲麻吕义无反顾地选择前往大唐学习,完全不顾困难和危险,将中国先进的制度和优秀的文化传播回日本。


第二年的3月,阿倍仲麻吕与多治比县守护使、派遣唐使吉真备、留学僧玄昉等500多人乘坐4艘船只。


他们一行人从南波(今大阪)起航,渡过蔚蓝深邃的东海,一路前往大唐,踏上梦想之旅。


阿倍仲麻吕一行人横渡东海后登陆扬州,利用便捷的水陆交通进入长安。


到达长安后,阿倍仲麻吕进入当时教育贵族子女的高等学府,即是在国子监深造。


在此期间,他学习了《礼记》、《左传》、《诗经》、《周礼》、《礼仪》、《易经》等一系列儒家经典。


为了让别人轻易记住自己,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晁衡”(也叫“朝衡”)。


当时的唐朝正处于繁荣时期,它不仅思想开放,而且对制度和文化极其自信。


外国学生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广泛参与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经过多年的艰苦学习,阿倍仲麻吕在开元年间参加了科举考试,成为唯一一名考中进士的日本学生。


在唐代的科举制度中,进士的考取不仅要求诗文精美,还要深入国家时政,了解风土人情。


考中进士等于直接进入高等文官的候补行列,即使对中国人来说,也很少有人能够金榜题名。


阿倍仲麻吕不仅在汉学上出类拔萃,而且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习俗也非常熟悉。


作为一名外国学生,他在学者云集、人才辈出的长安一举考中了进士,可以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由于知识出众,阿倍仲麻吕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赏识,进入了大唐庙堂。


他最初是左春坊司经局的校书,负责典籍的整理和校对,并辅佐太子李瑛学习知识。


不久,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器重,逐年升职,历任左拾遗、左补缺、仪王友等,这些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担任的官职。


此后,他晋升为任威高职重的卫尉卿,并兼任秘书监。


作为一名外邦人士,他担任了重要的官职。


阿倍仲麻吕不仅学识过人,仕途通达,而且才华横溢,诗文出众,性格豪爽,广交文人名士。


早在太学习期间,他就结识了储光羲。


储光羲是唐朝山水田园的诗人,阿倍仲麻吕经常和他一起唱和,两人感情十分融洽。


当日本第十次派唐使到达长安时,储光羲听说阿倍仲麻吕要回国,特意为他写了一首诗《洛中贻朝校书衡》,表达对他的告别之情。


可是这一年,由于各种原因,阿倍仲麻吕没能回去日本。


729年,阿倍仲麻吕转任为“补缺”(从七品),属门下省。


“补阙”是皇帝的侍从,有权批评皇帝和中央政府工作中的问题。


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但是接触中央高级官员的机会比较多,所以职位很重要,是中央政府的清贵官职。


在此期间,阿倍仲麻吕遇到了赵骅、魏万等人。


魏万号称为“王屋山人”,是唐代进士,与阿倍仲麻吕的关系非常密切。


他有一件衣服是阿倍仲麻吕送的日本衣服做的,魏万非常喜欢这件衣服,经常穿在身上。


后来,应唐玄宗的邀请,大诗人李白来到长安担任“翰林供奉”,成为皇帝文学辞章顾问的侍从。


李白在长安住了两年多,期间结识了包括贺知章在内的一众文人学士,还与阿倍仲麻吕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人经常一起畅饮,高歌阔论,相互欣赏对方的才华。


正是由于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当李白听说阿倍仲麻吕在回国途中遇险时,他深感悲痛,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悼念这位好友。


在诗中,李白以明月殉海来比喻阿倍仲麻吕的遭遇,表达了他对阿倍仲麻吕的高度赞扬。


这首诗至今仍被日本史书所记载。


幸运的是,阿倍仲麻吕在海上获救。


753年,他从交趾回到了长安,担任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官居从三品。


在此期间,他的交友广泛,除了与魏万、赵骅交往,还与诗人王维、包佶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阿倍仲麻吕回国时,王维为他送行,并写下了五言诗《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表达他们的离别之情。


在这首诗中,王维描绘了阿倍仲麻吕东渡的艰辛和危险,以及他安全归来的喜悦。


阿倍仲麻吕在唐朝期间,不仅担任了政府官职,还成为了中日友谊的桥梁。


尽管他是唐朝的官员,但他实际上也承担了日本大使的任务。


每次日本“遣唐使”来到长安,他都会主动协助使团,与唐朝政府联系有关的事宜。


在他的努力下,唐玄宗授予日本大使藤原清河以“特进”(正二品散官)的荣誉,并授予副使大伴古麻吕以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卿(从三品)的职位,从而加深了当时中日友好关系。


770年,阿倍仲麻吕在中国辞世,享年72岁。


为了表彰他在唐朝任职期间以及推动中日交流方面的贡献,唐代宗追赠他为“二品璐州大都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