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相遇
书名:云河 作者:林赤/炽炎 本章字数:2054字 发布时间:2020-07-20

开学第一天他走在校园里,对眼前这个陌生的环境他充满了期待。虽然在家的时候父母告诉他现在世道不太平,尤其是北方。但走在校园里他的心情还是很好,各种弯曲的小道上走着来来往往的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学生,他们走在路上总是在交谈,谈着今天哪个教授讲的课怎么样怎么样。他也看到了一张张美丽清秀的脸庞,虽然上学的女孩子相对比较少,但她们都是新时代的新女性,再也没有封建的三纲五常约束她们。虽然他对这些东西了解不多,但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时代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进步。当然他还看到了一些外国人,他对外国人谈不上有好感,就觉得在学校里看见外国人挺新奇的的。

走在路上他看见一个人有一种面熟的感觉恰好这个过来问他法学院怎么走?他就对他指了指路说到:“往前走左转就到了,就在文学院旁边。不过我也正要去文学院,我带你过去吧!”就这样他们在路上走着相互攀谈了起来:

“同学,你是哪里人啊?”他问道。

“我家就东北的,在松花江旁边。”

“那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黄橙。

“何毅!那你呢?你家那儿的?”

“我家在南方!一个僻静的小地方!”

“南方好啊,生活富足!”

“哈哈哈,鱼米之乡!东北也不错!”

“我可喜欢吃鱼了,我父母就是在松花江上打渔的。”

“那不是正好,正好满足你的胃!”

这时旁边有个年纪和他们差不多的人打断了他们的谈话,眉毛浓浓的就像浓墨重彩的一字,整张脸轮廓分明,鼻梁很高,看上去英气逼人。这个人说到:“请问去理学院往那边走?”

黄橙说到:“在文学院旁边我们也正好过去,我们一起吧!”

“谢谢!”

何毅继续说到:“我们那里还有日本人和俄 国人,他们都想蚕食那里。他们不想让我们打渔,想侵占我们的土地。我八岁的时候日本人和俄 国人还在我们那里打了起来,当地的政府也不敢管,任由他们横冲直撞。他们不仅抢了我们的粮食还有我们的土地!”

“我听说过,我父亲给我讲过,他说现在整个北方都不太平。这时旁边的人说到。”

“哦,忘记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刘勇,理学院新生!”

“幸会,我叫何毅!何毅看着刘勇点头说到。”

“黄橙!那你怎么还来北平呢?你是哪里人?”

“上海人!因为这里有让人进步的东西,我父亲说过,人生就该对生活对天地有所洞悉有所穷通。所以我来了,来学东西,我要用自己的本事去改变这个世道。”刘勇说到。

“有道理!我也一样,所以我想学法律,我恨透了孔孟之道。这个国家的未来需要真正有学识有眼光的人,要不然一样会落后、会挨打、会被人欺负。何毅用坚定的目光说到。”

黄橙不知道该怎么说,他不懂这些东西。于是他说道:“你们都是有大智慧、大理想的人。我的家乡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与世无争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接着何毅说到:“在老家的时候有个西洋人对我说过:中国是个没有法律思想的国家,法律只对百姓有用,法律是束缚甚至是压迫老百姓的工具。中国任何法律的效力都不及皇帝口中的一句话,法律知识皇帝统治下层人民的工具。我觉得那个西洋人说的很有道理,整个国家甚至是百姓的生死都由皇帝说了算,君无戏言,金口玉言。这些都是一种弊病,严重导致整个国家民族的倒退。”

“我认为最根本的不是法律问题,主要还是体制问题或者说人们观念的问题。我是上海人,在上海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也听过很多他们对中国的评价。其中有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就是:中国是一艘巨轮,这艘巨轮太容易让人自满自大了,如果没有人来影响他,他就会一直按照原来的方法行驶下去。清政府就是如此,正是西洋人的到来影响了中国原始航行的轨迹,导致他措手不及,来不及适应。但经过这些年的变革中国有了很大的进步,辛亥革 命推 翻了皇帝,现在正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来改变人们的观念。我个人很喜欢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是改变观念的重要一步。”

黄橙再一次哑口无言!心中多了几分对眼前这两个人的敬仰,他们的学识让他十分敬佩。

走着走着他们已经到了法学院门口了。

“我们交个朋友吧!我学的文学,对这些东西的看法远不及你们,感觉老兄们把我带到了一个从未涉足的新天地,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和老兄们交谈。”

他们互相握了握手。“能在这里遇见也是缘分,黄橙说到我住在东街梅秀才家,有机会可以去那里找我。”

“好!”刘勇和何毅一起说道。

说完黄橙就去学院了。

晚上在回去的路上,黄橙一个人走在路上,想着今天的经历。他的心背何毅何刘勇的深刻见解所折服,他又想起了在面馆的时候那位老板说的这个世道。对于这些东西黄橙了解得不多,在他那闭塞而与世隔绝的家乡他是无法听到这些的,虽然父亲也会给他讲一些,但远没有自己亲身体会这么深刻。至于他选择文学也仅仅只是因为他喜欢诗词,喜欢文字中说展现的美感。“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这是小时候父亲教他第一句诗词,他深深地被这种文字所吸引,浑厚有力,意境高远,透过文字所展现出的力量远远超出了文字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在黄橙刚满十八岁的时候,他读到了林则徐先生因虎门销烟而流放伊犁时所写的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心深深地被这句诗所震撼,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却能通过文字而传递出无穷的力量以激励后世之来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他选择了文学。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云河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