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581——682年),陕西耀县人,世称孙真人,是后世尊崇的药王。
他从小体弱多病,因此立志从医,经过刻苦的研究和实践,他的医术日益精湛。
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7岁时就能背诵一千多字,被誉为神童。
由于经常看到百姓在没有钱治疗的情况下死去,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十岁时就决定要成为一名医生。
接下来的十年,他努力学习医学,钻研医学。
二十岁那年,他已经能够治愈身边的亲戚和邻居,他本人的疾病最终也由自己治愈。
三十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到太白山隐居,一边行医采药,一边研究炼丹术。
在此期间,他成功地炼成了太一神清丹,用它治疗疟疾,疗效非常好。
这种方法随后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
四十岁时,他在切脉诊断、采药制丹等方面已经成名,医术也日益成熟。
在民间治病救人的同时,他晚年开始主要从事著书立说。
七十岁时,他积累了五十年的医疗实践经验,编写了《千金要方》。
三十年后,他又写了《千金翼方》。
这两部著作成为中医史上非常实用的医学手册。
此外,他还著有《枕中素书》等书籍。
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被邀请出仕做官,但他都以病为由辞而不受。
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农村,为百姓治病。不论贫富贵贱,亲近生疏,他都能一视同仁地对待病人。
在遇到传染病危险患者之时,他也不顾个人安危,为患者进行诊治。
他高尚的医德令人敬仰,当时的大学士宋含文、名士孟诜、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等人均以尊敬的态度对待他。
擅长针灸的太医令谢季卿、以医方针灸著称的甄权、甄立言兄弟、擅长药性的韦慈藏以及唐初著名大臣魏征等,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孙思邈的代表著作《千金方》,取名寓意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世,德超于此。
该书由《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医学总论包括妇人、小儿、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等232门,共计5300多个收方,是唐朝以前医学成就的系统总结,对传统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后世称其为"方书之祖"。
孙思邈一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对病人充满怜悯之情。
他提出的"大医精诚"理念,强调医生需具备高超医术,全心全意为病人治病。
他提倡对待病人应高度负责,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在治疗过程中,他强调一心一意救治,不炫己才,不爱虚荣。一段时期内,他成功治愈了600多名麻风病患者,彰显出高尚的医德。
孙思邈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其德艺双馨的品格,深受后世学医者、从医者的赞美。
他的医学名著《千金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收录了大量的医学资料。
他以德修身养性,堪称古今一流的医德楷模。
由于他极为重视医德,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赞。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和医学贡献中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