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王者
书名:道秦,嬴政一梦三千年 作者:蒙尘-2023 本章字数:2279字 发布时间:2023-07-03

这时,殿外有侍者进来禀告:“陛下,扶苏公子前来求见!”

嬴政有些意外,扶苏这么快就回来了?他道:“让他进来吧!”

“是!”

很快就见扶苏走进殿内,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嬴政见他风尘仆仆的模样,问道:“何时归来的?”

“儿臣今日刚到咸阳。”

嬴政道:“王贲呢?”

“通武侯还在桂林郡监视刘季等人离开大秦,儿臣带着数千禁军先行回来了!”

“嗯!这几日你先回去休息,三日后再来理政吧!”

扶苏听了却没有答应,而是有些迟疑地说道:“父皇,儿臣、、、、、、儿臣心中有些疑惑,想向父皇请教!”

“嗯?说来听听!”

“这、、、、、、,还请父皇摒退左右!”

嬴政眉头微皱,再次打量了扶苏一眼,不过他也没有说什么,抬手挥退了韩谈和左右的侍者。

等到众人离开,扶苏开口问道:“父皇,儿臣似乎有些明白您说的帝王之道了,但是这种治国之道似乎不太得人心啊!不仅上层贵族们不喜欢,连底层黔首也反感,那刘季只是一个约法三章,便能引上万名黔首随他而去,儿臣担忧这种国策真的能否持续?”

嬴政沉声道:“谁告诉你大秦不得人心了?大秦人口现在有三千万人,只有区区数万人离开大秦去戎州,相对于整个大秦来说根本微不足道!朕说过,帝王必须要有授命于天的心境,眼中看到的必须是整个天下苍生,你岂能只能盯着离去的那数万人?”

“再说,此时大秦灭六国也只有十多年,还没有完全让六国子民归心,而且还有六国余孽到处蛊惑人心,朕本以为至少能有十万人离开大秦的,如今只有数万人离开已经算是很少了!”

扶苏愣住,好像父皇说得有理,天下并不止只跟随刘季离开的那数万人,不过他还是疑惑地道:“可是此事还是说明,有些人不满秦法所以才选择离开了,秦法虽然顺应天道了,但却无法让所有人满意啊!”

嬴政叹道:“秦法本就不是让天下所有人满意的,秦法存在的主要作用,是法于阴阳,是维持公理和正义,是惩恶扬善,它只能是让人必须遵从的社会秩序,是管理天下万民的行为规则,怎么可能会让人喜欢它?”

“可是、、、、、、可是如此不得民心,这种统治如何能持久呢?而且按照父皇所说,秦法明明是为了天下百姓好,可是他们根本不理解,还如此轻易的抛弃了大秦?”

嬴政摇头道:“天下人不喜欢秦法和大秦不得民心是两回事,不喜欢秦法是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各种规则管着,但如果大秦真的不得民心,朕也不可能统一天下灭掉六国,此次也不可能只有数万人跟着刘季离开神州。”

“民心是什么?孔子说人心本善,荀子说人心本恶,其实在朕看来都不太对,人心的本能应该是懵懂无知,引导向善它便是善,引导作恶它便是恶;孔子和荀子两人正好说明了它的两面性,孔子用仁义教化它向善,荀子则提倡用法去恶向善。”

“正因为人心的本能是懵懂无知,所以才可以用仁义教化让他们向善;但是也因为无知,造成他们也非常容易被欺骗、被蛊惑、被引诱、被利用!”

“一个真正的王者,应该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民众被人蛊惑利用,而不是对被蛊惑的那些百姓生出埋怨之心!”

未来那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一帮人生怕皇帝学会真正的帝王之道,生怕普通百姓明白何为真正的家国天下,拼命用“暴君”来掩盖他的政治制度和法制理念,用数千年的时间来谎言欺骗世人,但是经历了数次惨绝人寰的沉痛教训之后,华夏的后人终于还是渐渐明白了何为顺应天道的治国策略,而他的暴君之名也渐渐变成了千古一帝!

说到这里,嬴政暗叹一声,来到御案前拿起御笔在空白的锦帛上写下了一个“王”字,道:“扶苏,你知道什么叫做‘王’吗?”

扶苏答道:“儿臣知道,以前六国的君主都是王,还有父皇您以前也是秦王,王管理的土地面积比现在大秦帝国要小。”

“错了!王和管理土地大小没什么关系,当初华夏先祖创立这个字的真正意义是,三横代表了天、地、人,而中间的一竖,则代表了参透天地人三才大道的人,如此才有资格称‘王’!”

扶苏瞪大双眼,看着眼前的‘王’字,不由脱口而出道:“父皇,这才是真正的王?那要是按这个要求,以前六国那些大王好像都不是真正的王?”

嬴政冷笑道:“呵呵!他们要是真‘王’,也不可能被朕灭国了!”

扶苏盯着桌案上的‘王’,突然恍然道:“父皇,儿臣明白了,王字上面加一个代表至高无上地位和权力的通天冠,就是皇!”(古字皇,就是王上加一个通天冠的符号,并不是白字)

“不错!只是这世间徒有虚名之辈太多,不仅以前很多王名不副实,未来的皇帝恐怕也是一样,但徒有虚名的国王或皇帝,对整个国家的百姓来说就是灾难!”

扶苏点头道:“儿臣明白了!就是因为儿臣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王,没有王的境界和智慧,所以您才一直对儿臣不满意!”

嬴政道:“你明白就好!其中这王字中的天之道,就是朕上次给你讲过的阴阳五行帝王之道;至于地之道,你暂时可以不必考虑,倒是人之道你必须要懂!”

“为何不用考虑地之道?”扶苏好奇地问道。

“地之道,就是地理,山川河流,大地气势走向,甚至包括龙脉陵墓风水等,不过最近这些年朕在天下修建秦道路、修长城、凿灵渠、兴修各种水利工程等,整个天下的地气都有些改变了。”

“再说,古圣先贤只告诉我们要做到天人合一,可没有要我们地人合一,就是因为地气经常会变,就算没有这些基建工程,一场地震或洪水等天灾之后,地理风水也会改变,甚至有时候还会被人故意破坏!”

“而天之道却是永恒不变,人之道也不会变,因此只要做到天人合一就够了;不过以后你要是能兼顾地之道当然更好,大地生养万物,人族可以顺势运用它,但最好不要过度破坏!”

“儿臣知道了!那何为人之道呢?”扶苏点点头问道。

“易经上说过,人之道,曰仁与义,什么叫做仁,你应该明白,而义就是公理和正义;对应如今的天下来说,就是儒和法,而管理和教化人心就要靠儒家了。”

“不过你知道儒家的真正来历吗?”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