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周公编写爻辞
书名:异界专家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3154字 发布时间:2023-06-28

锦程心里自然清楚《尚书》早已失传,不过他对此并不在意,毕竟他的脑海中就存有完整版的《尚书》。


但他深知,若自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寻找《洛书》的线索,或者探寻洛书中记载的秘密,那必定是既费时又费力。


倒不如发动整个天龙大陆的人一同去寻找,这样或许能更快有所收获。


众人从惊讶的情绪中逐渐回过神来,纷纷看向锦庄主,心中满是感动。没想到锦庄主竟然将这么重大的秘密告诉了他们,看来是真的没把他们当外人。


尤其是黄杰棠,他原本着急回家给母亲送何首乌汤,可锦庄主把如此大的秘密都毫无保留地告知了大家,这让他瞬间将送汤的事儿抛到了脑后。


他在心里暗自想着,这是锦庄主对自己的信任啊,自己一定要严守这个秘密。


这时,朱成文心中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周文王为什么不对《周易》编写爻辞,而是由周公来编写呢?”


“哟呵?”锦程不禁感叹,看来朱成文对这段历史还真了解不少。


朱成文摇了摇头说:“我也是在古籍中偶然看到提及,说是周公给《周易》编写爻辞!”


锦程这才开口解释道:“周文王之所以不编写爻辞,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太难写清楚了。


六十四卦所涵盖的内容实在是太过庞杂,怎么可能用文字完全阐释明白呢。


八卦可以说只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公式,原本根本不需要用文字去说明。


而且周文王发明后天八卦,主要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预测,通过八卦来提升自己的统治能力,而不是想要著书立说,让天下人都了解并学会它,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也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周公在当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和学者。


他全力辅佐武王灭掉了殷纣。灭商后的第二年,由于长时间的日夜操劳,再加上寿元耗尽,武王的神魂受到损伤,不久便离世转世了。


武王在临终之际,有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周公,并且表示这事无需占卜,可当面决定。


周公听后涕泪横流,坚决不肯接受。武王死后,太子诵继位,也就是成王。


成王那时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孩子,面对国家刚刚建立,根基尚未稳固,内忧外患又接踵而至的复杂局势,成王根本无法应对。


武王的去世使得整个国家失去了主心骨,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能又有威望,能够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稳定局面,而这个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周公的肩上。


周公称王之后,他的哥哥管叔心中嫉妒,有意争夺权力,于是四处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会对年幼的成王不利。”


灭殷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煽动武庚禄父一起背叛周朝。一时间,东方的徐、奄、淮夷等几十个原本与殷商关系密切的大小方国纷纷起来响应。


这对于刚刚建立三年多的周朝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如果不能平定这场叛乱,周文王苦心经营几十年建立起来的基业就将毁于一旦。


当时,王室内部也有人对周公称王一事持怀疑态度。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周公的处境变得异常艰难。周公首先着力稳定内部,力求保持团结,他耐心地说服了姜子牙和召公奭。


在统一了内部意见之后,周公于第二年毅然举行东征,讨伐管叔、蔡叔和武庚。战前,周公进行了占卜,并发布了《大诰》。


周公摄政的第三年,顺利地平定了“三监”的叛乱,杀掉了罪魁祸首管叔,擒获并杀掉了向北逃窜的武庚,将罪过较轻的蔡叔流放。


周公讨平管蔡之乱后,乘胜向东方进军,一举灭掉了奄等五十多个国家,将周朝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了海边。


武王克商时,只是打击了商王朝的核心部分,直到周公东征,才彻底扫清了商王朝的外围势力。


当年在灭商归来的途中,武王就曾与周公商议要在洛水与伊水一带建都。


其目的是让周天子在新都召见诸侯时,偏远地区的诸侯不用走太远的路程,因为洛水与伊水一带位于周朝疆域的中心位置,而平时周天子仍可在镐京执政。


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开始在洛水和伊水一带寻找合适的建都之地,这便是传说中的“周公卜洛”。


周公称王的第五年,正式开始营建洛邑。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召集天下诸侯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在洛邑,周公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宣布了各种典章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制礼作乐”。


“制礼作乐”是周公为了确保周王朝长治久安而采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


周朝不得不吸取殷朝的经验教训,更何况周公对夏殷历史了如指掌。在王位继承制度上,殷朝是传弟和传子并存,这就导致了“九世之乱”。


周朝在周公之前也没有确立嫡长制,自周公之后才有了嫡长子继承制。周公将宗法制与政治制度相结合,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姬姓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来说是小宗。


而这些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又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则是小宗,如此便组成了一个宝塔形的结构,其顶端便是周天子。


周代大规模分封同姓诸侯,目的之一就是要构建一个以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政权结构,这相较于殷代的联盟形式有了很大的进步。


周代规定同姓不婚,周天子将异姓诸侯视为甥舅关系。这样一来,血缘婚姻关系便构成了周人的统治系统。


尽管这种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便暴露出了诸多弱点,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它无疑形成了一种以周天子亲信为主体、层次分明的政权机构,是一种远比殷人的统治更为先进的架构。


由宗法制必然会推演出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


这种礼法是隶属关系的外在体现,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其目的是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的统治。


谁要是违反了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便会被视为非礼、僭越。


周公在制礼作乐期间,极为重视人才,唯恐失去天下的贤能之士。


有时周公正在洗头,却有贤士来访,他便急忙停止洗发,握着尚未梳理的湿发去接见客人;


有时客人来访时周公正在吃饭,他便吐出口中的食物,认真聆听贤士的教诲。这便是成语“握发吐哺”的由来。


《周易》的爻辞,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编写而成的。


周文王在羑里排列的六十四卦卦序及所作的卦辞,本身就蕴含着对周国未来的忧虑,而且卦序中包含着事物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


文王八卦以乾父坤母作为六十四卦的起始,其中暗示着父母所生的子子孙孙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命运吉凶。


周文王通过八卦预言,人类在新时期的灾难将源于人类自身,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将会在兄弟之间、父子之间引发战争。


所以他在八卦中也提出了解决这种危机的办法,即通过礼来加强父与子、君与臣等不同阶层之间的约束力,使人们能够在礼的约束下减少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争。


正是无数次的战争,使得更多的兄弟被驱赶到了偏远地区,形成了更多的外族,他们也渐渐忘记了将自己从中原赶出来的正是自己曾经的兄弟。


而文王的八卦也预示了周国的发展以及对周国未来的担忧。


对于这一点,精通《周易》的周公自然深知文王的良苦用心,于是他便让手下大将南宫括及一些史官为文王的八卦加上爻辞。


写作爻辞的主要目的是以周兴殷亡的历史教训来告诫下一代官员,以确保新建立的周朝能够长治久安。



因此,爻辞本质上是传授周初圣王治国平天下的成功经验的政治教材,只不过是借助了占筮的框架作为施教的手段。


在周公时代,《周易》已正式形成——即卦画与经文的形成,并且出现了解读《周易》的相关文献。


周公制礼作乐的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将王位彻底交还给了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将他葬于文王墓旁,以表示自己不敢将周公视为臣子。


周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还为世人留下了较为完整的易学资料。


正是他与卜官们编著的爻辞,为易学开辟了义理学派的先河,使《周易》除了具有占卜功能之外,还能够以其博大精深的哲理警示后人。”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锦庄主讲解周公编写卦爻辞的来历,心中感慨万千。


大家对周文王的离世感到十分惋惜,对于周武王的去世倒没有太多特别的感触,然而对于周公的死,他们却满心不解,几人在脑海中不停地问着:


他怎么可以死呢?他为什么要死呢?因为周公对周王朝所做出的贡献实在是令人心服口服,尤其是他的“制礼作乐”之举,更是让众人真心信服。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界专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