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收复两京后,安庆绪逃往河北,占领了60座城市,继续顽抗。
758年秋天,唐肃宗决定派遣大军剿灭安庆绪。
这次行动,唐军集结了九个节度使的军队,总共拥有60万兵马。
谁来指挥这九支军队呢?从地位和威望来看,郭子仪和李光弼是最合适的人选。
唐肃宗因猜忌心重,担心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权力过大,所以故意不设立大军主帅。
他派遣一个完全不懂战斗的宦官鱼朝恩担任军容使,监督九个节度使的大军。
唐军攻打邺城的时候,史思明再次举兵反叛唐朝,并从范阳带兵前来援救安庆绪。
759年3月,60万唐军准备与叛军决战,但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弥漫着灰尘。
由于唐朝的九路大军没有统一指挥,就像受惊的马群一样四处逃窜。
紧接着,唐军与叛军在相州展开决战,鱼朝恩的胡乱指挥,致使唐军失败。
此战过后,鱼朝恩将失败的责任全推给了郭子仪。
唐肃宗听信了鱼朝恩的话,罢免了郭子仪朔方节使的职务,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的职位。
不久,叛军内部发生了纷争,史思明在邺城杀死了安庆绪,自封为大燕皇帝,整顿人马,向洛阳进攻。
李光弼到达洛阳后,官员们听说史思明的军队勇猛,有些人主张撤退到潼关。
但李光弼说:“现在双方势均力敌,如果我们撤退,敌人会更加嚣张。”
“我们应该将军队转移到河阳,既可以攻击,又可以防守。”
李光弼下令将所有官员和百姓撤离洛阳,带领大家前往河阳。
史思明进入洛阳的时候,城内已成一片空城。
史思明没有得到所需的食物和人马,又担心李光弼会发动袭击,只得带领军队出城,在河阳南部建立了一个坚固的阵地,与李光弼的唐军对峙。
李光弼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知道自己的兵力不如叛军,只能运用智谋,不能强行进攻。
他得知史思明从河北带来了1000多匹战马,每天在河边沙洲上放牧。
于是他命令部下集中母马,绑在马厩里,等叛军的战马一到沙洲,就放出母马,与敌方的战马混在一起。
就这样,母马想起了自己的幼崽,发出尖叫声,跑了回来,敌方的战马也跟着唐军回来。
史思明一下子失去了上千匹战马,火冒三丈,立即命令部将集中数百艘战船,从水路进攻唐军。
叛军用一艘火船开路,准备烧毁唐军的浮桥。
李光弼得知后,准备了数百根粗大的长竹竿,用铁甲包裹了顶端。
叛军的火船来袭时,数百名士兵站在浮桥上,用竹竿顶住了火船。
火船无法前进,不久就被烧毁,沉入水中。
唐军在浮桥上发射石弹,击败了敌人的战船,使敌军伤亡惨重。
有些叛军连人带船沉入水中,而另一些人则挣扎着爬上岸,抱头鼠窜地逃跑了。
史思明多次派遣部下进攻河阳,但都被李光弼巧妙地击退了。
史思明决定集中强大的兵力,派叛将周密攻打河阳的北城,同时自己带领一支精兵攻打南城。
第二天早上,李光弼带领部下登上北城,观察敌军的情况。
只见一片黑压压的敌人,一队一队地接近北城。
唐军虽然嘴上没有说话,但心里却非常慌张。
李光弼察觉到大家的心情,平静地说道:“不要害怕,虽然叛军众多,但他们队伍不整齐,可以看出他们有些骄傲。”
“大家别担心,在中午之前,我们一定能打败他们!”
接着,李光弼命令将士兵分成几个小分队。尽管唐军将士们勇敢地战斗,但敌人撤退了一段时间后,又有后续部队攻上来。
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太阳已经到了正上方,胜负依然未分。
李光弼召集部将商量对策,问道:“你们观察敌人的阵势,哪个方向的战斗力最强?”
部将回答说:“西北角和东南角。”
李光弼点点头,立即派出500名骑兵,分两路攻打西北角和东南角的叛军。
接下来,李光弼集中了所有留下的士兵,严肃地发布了军令,说道:“将士们,看着我的旗帜行动。”
“如果我慢慢地挥旗,你们可以自行行动;但如果我迅速挥旗着地,那就是总攻击的信号。”
“当你们看到这个信号时,必须勇往直前,不允许退却。”
说到这里,他拿起一把短刀插在靴子里,继续说道:“打仗本来就是拼死拼活的事,我是国家的大臣,不会轻易死在敌人手中。”
“如果你们在前线战死,我就在这里自杀!”大唐的将士们听了李光弼的鼓励,个个都士气高涨,渴望上阵杀敌。
然而不久之后,唐军部将郝廷玉从阵前返回,李光碧立即派士兵用剑相迎,准备当场斩首。
郝廷玉见传令的士兵要杀他,大声喊道:“我的马中了箭,并不是逃跑。”
传令的士兵向李光弼报告,李光弼立即命令让郝廷玉换上战马,重新上阵指挥作战。
李光弼看到唐军士气高涨,便迅速挥舞旗帜着地,发出总攻的命令。
各路唐军看到城头的旗帜信号,纷纷冲进敌人的阵地,喊杀声震天动地。
叛军无法抵挡如此猛烈的攻击,纷纷溃逃。
在这次战斗中,叛军被唐军杀死了两三千人,有1000多人被俘虏,还有1000多名叛军被挤到水中淹死。
攻打北城的叛军将领周挚,也逃走了。
此时,史思明正在进攻南城,他看到李光弼将北城俘虏的叛军赶到河边,知道周挚已经战败,便迅速下令撤退,逃回洛阳。
在那两年的时间里,李光弼多次击退史思明的进攻。
可是后来,唐肃宗听信鱼朝恩的话,命令李光弼攻打洛阳。
李光弼认为叛军的实力仍然很强大,不应该轻易进攻。
唐肃宗却接连派宦官强迫他进攻,李光弼只能冒险进攻。
最终李光弼打了败仗,被撤销了主帅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