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书法九重
书名:异界专家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3336字 发布时间:2023-06-27

众人瞧着锦庄主脸上绽放出的那一抹灿烂笑容,心里纷纷暗自揣测,这位锦庄主必定是认识传说中的“龟甲兽骨文”。


就在这时,张子博满脸恭敬之色,上前问道:“锦庄主,这传说里的‘龟甲兽骨文’,您当真认识?”


锦程见状,缓缓收起了笑容,神色间透着几分高深莫测,开口说道:“我曾有幸翻阅过上古金文,其中有一段对‘龟甲兽骨文’的简要介绍。




目前而言,我也不过是认识十三个这样的字罢了。”


此言一出,众人再度被惊得目瞪口呆。谁能想到,锦庄主竟然认识十三个冥古文字,更关键的是,他还认识上古文字“金文”。


张子博更是惊讶得瞪大了眼睛,紧接着又问道:“那您认识多少个金文呢?”


锦程听了,心里一阵无语,说道:“问认识多少字的时候,请把‘个’字去掉。”


“认识多少字?”张子博赶忙纠正问道。


锦程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情,说道:“六十字不到。”


“什么?居然认识六十字不到!”众人再一次被震惊到了,那表情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锦程看着大家这副惊讶的模样,暗自庆幸自己没说全部认识。




他心里清楚,要是真这么说了,恐怕整个天龙大陆都要为之轰动,当下还是得低调行事。


张子博接着说道:“我们张家曾经得到过一个藏宝图,上面用的就是金文记载。这次我回家一趟,把它拿过来给您瞧瞧。”


锦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看向张子博问道:“你确定你能把它带过来?”


“我去找王爷,就说是您需要的。”张子博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行,等你拿过来,我帮你好好看一看,研究研究。”锦程点头应道。


张子博一听,顿时开心不已,连忙提醒道:“锦庄主,今后您使用的笔墨纸砚,就由万宝阁来提供了。等会儿我就去万宝阁一趟,跟陆掌柜说一声。”


锦程听罢,从储物袋里取出笔墨纸印,然后对着张子博说道:“我来朗读《孟子·尽心》的翻译及注释。”


众人对锦庄主在《孟子·尽心》翻译方面的能力早已心服口服,此刻听闻他要朗读注释,心中满是期待。


这时,张子博又提醒道:“锦庄主,陆掌柜他希望您能亲自书写。”


锦程看了一眼正在煮着何首乌的瓦罐,提醒道:“现在正是煮何首乌的关键时候,实在是没有时间。”


张子博一听他这话,心里瞬间明白了,这哪里是没时间,分明就是根本不想写。众人也都领会了其中的意思。


就在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朱成文。在他们八人之中,论书法造诣,无人能超越朱成文,他已经达到了书法六重境界:博览群书。


在这八人之外,黄杰棠自然不算在内。而锦程的书法境界也不低,已经达到了书法五重:畅怀古今。


此时,朱成文看了看锦庄主,心中暗自猜测,锦庄主应该已经突破到了书法四重:返璞归真。


而张子博以前一直认为锦庄主的书法处于四重:返璞归真。但经过陆掌柜的提醒,他觉得锦庄主应该是书法三重:自然天趣。


至于张子博自己,他的书法如今刚刚突破到书法七重:厚积薄发。


锦程回头看了一眼,提醒道:“你既然让朱成文书写,怎么还不去磨墨呢?”


“对对对,我这就去,我来磨墨。”张子博一边说着,一边快步走到桌子前,开始为朱成文磨起墨来。


康壮淳和白文睿两人见状,也赶忙上前帮忙。他们两人的书法还停留在八重:慧根悟性。


丁玉轩、陈卓琦、武昱铭等人,他们的书法则还停留在九重:溯源传承。


至于黄杰棠,一来他没有书法传承,二来他也不懂书法。


就算他懂书法,没有传承恩师,在大家看来,也会被认为是野路子出身,是不被认可的。


此时,朱成文刚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听到锦庄主都这么说了,便快步走到桌前,准备提笔写字。


锦程心里清楚,天龙大陆的书法境界共分九重:溯源传承、慧根悟性、厚积薄发、博览群书、畅怀古今、返璞归真、笔迹乾坤、天人合一。


书法九重境界


书法九重:溯源传承:像那些半路出家的书法家,往往很难达到这一境界。


而学院派以及出自名门正派的书法家,则相对容易达到。能达到“溯源传承”书学境界的,一般是书学界豪门望族的得意门生,或者是硕博连读的关门弟子。


他们的书法技艺犹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师出名门,凭借这一身本领,足以在书学领域混得风生水起,收徒讲学更是不在话下。


书法八重:慧根悟性:练习书法,关键在于一个“悟”字。


俗话说得好,只学不悟,难以领悟其中真谛;只练不悟,也只能练练筋骨,无法触及书法的灵魂。学习书法若缺少“慧根”,很难成大器。


而即便有“慧根”,若没有“悟性”的引导,这“慧根”也会如同夭折的幼苗,难以茁壮成长。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书法七重:厚积薄发:书法是一门需要长期投入精力去学习、钻研的学问。


必须要勤学苦练,还要博览群书,没有一颗沉静的心,是难以在书法之路上走得长远的。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这是众多学书者的深刻感悟。


学习书法,只有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才能靠近古人的书法境界,从而达到字静、境静,实现宁静致远的目标。


书法六层:博览群书:若是只知道在寒窗下苦练,闭门造车,最终只能造就出书呆子。


古人用“学富五车、博学强记”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这出自《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苏轼也曾说过:“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只有胸中有万卷书,下笔时才能避免俗气。


苏东坡的书法,笔墨之间洋溢着浓厚的学问文章之气,这也正是其他书法家难以企及之处。


很多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比自己在家埋头苦钻要有效得多。


书法五重:畅怀古今:有朋友曾说学习书法太痛苦了,晚上都睡不好。


但从未听说过古人学习书法有如此痛苦。人生本就有诸多烦恼,何必再给自己增添学习书法的痛苦呢?实在可悲,这样的话还不如放弃。


其实,书法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书法中的粗线条,犹如音乐中的低音,深沉而有力,仿佛能直入大地;


细线则如音乐中的高音,灵动而清脆,好似能钻破天际。


书写时,大起大落,笔速动静结合,快慢变化自如,随着字体的变化而变化,静时如处子般安静,动时如脱兔般敏捷,干净利落。


书法四重:返璞归真:学习书法,贵在积累和沉淀,不能急于求成。


在历史上,能够在年轻时就取得卓越艺术成就,并被当世认可、推崇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想要达到“返璞归真”这一书艺境界,就需要像书学领域的“顽童”一样,无视名门流派的束缚,无视章法规则的限制,


无视美学理论的框架,也无视他人的闲言碎语,这堪称俗世书法的最高境界。


书法第三重:自然天趣:书法起源于自然,它体现了书法家对自然美的追求。


文字的产生,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


因此,从书法起源之初,便始终崇尚自然的审美价值,人们常用自然环境之美来比拟和形容书法之美。


书法二重:笔迹乾坤:此境界追求巨大笔触本身的变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追求潜意识与自然之力相互融合所生成的独特图像和笔触,


追求自然图像能够引发人类精神意识的变化。在这一境界下,书法家可以写出包罗万象的东西。


乾坤,是孔门《易传》为描摹宇宙运行机制而创立的概念,是为构建易经哲学体系而定制的范畴。



《童子问易》中说:“所谓‘《易》与天地准’,是说《易》所描摹的宇宙图式与自然宇宙是一致的、同构的。”


先贤们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都在于阴阳,于是取类比象,开始绘制八卦。


书法一重:天人合一:儒家有云:“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起经纶。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传只在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初由庄子阐述,


后来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这里所说的“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含义:


其一,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其二,天人相应,或者说天人相通。


也就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人事都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老子也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实际上,锦程的书法境界已经达到了最高的一重:天人合一,然而他在书法实力的展现上,目前还停留在第二层:笔迹乾坤。


此外,在天龙大陆,史籀文是西周宣王晚年,由太史官史籀刻在象鼓形的石鼓上的文字,所以又被称为石鼓文、石刻文。


史籀用西周文撰写了《史籀篇》,共计十五篇,其中还包括缪篆和鸟虫篆。



天龙大陆的人们都将籀文视为鼻祖,或者称之为石刻之祖。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界专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