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亦明话题一转:“二位今天忙了些什么?”
胡思明说了句套话,就俩字儿。
“瞎忙。”
高奇说了句客气话,也是大半真实。
“惭愧,没有任何进展。”
陶亦明看看他俩的脸,微微笑了笑。
“二位,咱们扯几句,看看能琢磨出点东西来不?”
高奇和胡思明都有些诧异。
“这家伙,历来以稳重出名,今儿怎么了?浴室休息室里,大家都半光着屁股,讨论专业课题?”
陶亦明一眼看出二人所想,笑了笑说:“咱们,至少可以算是三个臭皮匠吧?如果能讨论出一堆馊点子,挑挑拣拣,说不定能有点新启发。不用多,能有一个半个,就顶大用——这不是我说的啊,是郝总说的。”
他转向高奇,目光集中,像是要直看进高奇的心底。
高奇心中一动。
他想到:“这是郝总,已经知道了我和思明的情绪状态,要用工作,用战斗,让我们脱离不佳心境!”
他们这一级的“精英”军官,在这满是高科技装备的深深地下,身体状态,每小时都在专门的卫生保健部门自动汇总。如有异常,有关系统会发出信号。
刚才两人那么大的情绪波动,必定惊动了机器,惊动了郝总。
好在他俩已经基本恢复。
可以投入战斗了!
一段时间里,他们三人,各自负责一摊工作,每天都见面,时常交流,听取他人意见。
而在必要时,郝总会调集他们和别的同事,进行突击性的合作攻关。
而最近的一次联合攻关行动,则是在五天之前。
郝总亲自挂帅,带领他们执行了一项名为“庖丁行动”的紧急任务。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在日军侵台兵团的立体防御体系中,即在那铁桶般坚实的攻击性防御炮垒上,找出其最薄弱的环节,找出分解其块系的最合适的位置,即我军火力切入点。
这样的点,当然不只是像中国古代杰出屠宰所需的一个位置一个位置地按顺序来。而是同一时间里,愈多愈好,让敌人防不胜防。
密如暴雨的对抗攻击弹道,被或高或低的各种信息监控仪器接收传送到电子战部队最高级最重要的核心部门。
真假导弹炮弹们的激烈碰撞,不停地在爆炸的火光中飞上半空的人类的血肉,很快图写出了最适合我军实施攻击的火力线路网谱。
“庖丁行动”的成功,极大地加快了长谷川兵团的覆灭速度。
“庖丁行动”一结束,三人又各归各位。
陶亦明正在负责第五代电子防电磁攻击屏罩系统的研究。
胡思明的工作很稳定,研究电脑病毒的攻击和防范。
高奇的小组,刚刚完成一项重大任务。
他和他的团队,以一天半的时间,分列出了在十一种不同气候条件下,在二十天内的不同时间段内,以中国军队现有的四十七种电子作战武器,以不同强度参与作战时可能产生的战斗效能指数。
这个任务由郝总交给高奇。高奇率领组员们,临时变更了工作计划,将手头的密码设计、破译的系统研究工程停了下来,完成了这项新任务。
总体说来,三人中,大约要算胡思明的工作重点最为具体,少有变动了。
高奇曾经开玩笑说,思明的工作“意义深远,直接影响到我军战斗部门的每一个角落”,而且不愁失业。
胡思明自己则说自己是研究毒药和解药的,有如武侠小说中的制毒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