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1话:这该死的天气
凌晨,天色灰蒙蒙的,我一点睡意都没有。坐在床上,看着那窗外的天气。
可能很快就会下雨了吧。
我叫褚卫,今年25岁,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我的智商很高,从小我便展示出了高人一截的天赋,无论什么,我都能很快速掌握住其中的技巧,并将其熟练到炉火纯青的状态,所以我现在已经是一名医疗科技公司的高管,年入百万。
可能这就是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我深知,我目前所得到的这一切,皆是上苍恩赐的,我不敢对这份恩赐有半点懈怠。
洗漱过后,用了早餐,换上西装后,我便开车出门前去公司实验室了。
车刚停下,果如我所料,下雨了。
其实我对下不下雨的天气并无所谓的喜不喜欢、讨不讨厌的,因为我知道,天气这种事情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而有所改变。这人呐,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什么人定胜天,斗不过的,你就只能顺其自然,切莫自视甚高。
可能你会觉得我活的太过于悲观,人活成我这样定然是索然无趣的,其实不是的,因为只有我知道,我这叫自知之明。
我撑着伞走进了科研楼。
我很喜欢做科研的感觉,一个人看似很孤独,但只有我的内心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思考陪伴着我,使我无暇分心,哪有什么精力去操心别的?!当然,这使我体验到了另外的一种感觉:
原来这就是高材生的感觉,原来这就是别人口中所讲的天才的感觉,原来这没什么的,我也就只会考试罢了,这些话真的不是谦虚,真的就只是日常操作罢了——这些感触都是以前我无法感受到的。
走进操作间,我发现小组成员贤晓惠早已来到操作间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了。
说起这个贤晓惠就有种让我说不出的感觉,很奇妙。本来实验室只打算招七名助手的,贤晓惠也参加了面试,她排第八,本来是不够录用资格的,但我还是将她破格录用了。
事后我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说也说不清楚,可能是看到她就让我想起了些什么的缘故吧。
哎,这人呐,一到了一定的年龄便会不由得多愁善感,悲秋伤春起来了。
“教授早。”贤晓惠发现了我后向我打招呼。
“你也很早啊。”
“哦,我醒得早,在宿舍也没什么事干,想着早点开始手头的工作让自己忙起来也是好的,所以就来实验室了。”
“嗯,好的,注意实验安全。”
“知道了,教授。”
说起来也的确是有点好笑,我手下的这些助理们个个都是足够的聪明,二十七八的年龄,个个都是硕士、博士学历,就连资质最差的贤晓惠也是研究生,个个年纪都比我大,虽然面试的时候是有些慕名而来的成分,都以为以我25岁的年龄来讲,心性可能没那么稳重,但没想到的是我稳重的像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后,个个都惊掉了下巴,而在面对重重质疑时,我总是笑而不语。
或许,四五十岁才是我的真实年龄那也说不定呢。
我们实验室研究的方向是《人类长寿——基因修复以及优化》相关的课题,我想,没有人不会对这个课题及研究成果感兴趣的,只要是人,有了思想学会了思考,就永远都不会停止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与追求。生病了人会想,如果没有疾病该有多好,就不会像这般痛苦了;人之将死时又会想,这辈子我还没有活够,如果没有死亡那该多好!……就是因为有了诸多这样的思考与感叹,所以相关的课题就应运而生了。
前几年,这样的课题研究大火,许多有钱的资本家都向这样的课题注入了大量的资本,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但这些年来却逐渐成了冷门,直至无人问津,想想也是,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时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并不是谁有钱,拼命往里砸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而投钱只是科研里最基本的第一步而已。
对于我来说,可选的课题如此之多,但为什么我会选择这个悬而未知、困难重重的呢?里面有掺杂着私人因素,我不想讲太多,主要是我也不太清楚该如何讲起,只是我想,如果这个课题研究成功了,那或许就可以解答我的疑惑了吧。
或许。
剩下的同事陆陆续续地来到实验室开展自己的工作,紧张而又充实的一天便就开始了。
这天依旧如此,直至工作结束,关于课题的研究都没有什么进展,雨依旧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了一整天了,即便是对于天气向来没有什么感想的我,都忍不住地吐槽道:
“该死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