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当了20多年的皇帝,逐渐养成了骄傲和懒惰的态度。
他认为国家和平无事可做,政务由宰相负责,边防有将军守卫,觉得为什么自己还要担心国家事务呢?于是他开始追求享乐的生活。
张九龄作为宰相,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着急,经常给唐玄宗提建议。
唐玄宗一开始很尊重张九龄,但后来却听不进他的意见了。
李林甫是一个无能之辈,他什么都不懂,却学会了一套阿谀奉承的技巧,还常常与宫中的宦官和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消息。
唐玄宗在宫中说什么、想什么,他都了如指掌。
当唐玄宗找他商讨事情时,他总是能够回答得很流利,就好像唐玄宗自己想的一样。
唐玄宗听起来很舒服,觉得李林甫能力强又顺从,比张九龄好多了。
有一天,唐玄宗想要提拔李林甫为宰相,就和张九龄商量一下。
张九龄知道李林甫不是正直之人,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位置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如果陛下任命李林甫为宰相,恐怕国家将来会遭受危难!”
这些话传到了李林甫的耳中,他恨得牙齿咬得嘎嘎作响。
朔方将领牛仙客虽然目不识丁,但在理财方面有一些本领。
唐玄宗想要提拔他,可是张九龄不同意。
李林甫就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
“张九龄只是个书呆子,不懂大局。”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张九龄还是不同意。
唐玄宗非常生气,大声说道:“难道一切都要由你决定吗?”
唐玄宗对张九龄越来越厌恶,听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找到了撤换他职位的借口,让李林甫成为了宰相。
李林甫上任后,首先就是将唐玄宗和百官隔离开来,不允许大家在唐玄宗面前提出意见。
有一次,他召集谏官公开宣布:“现在皇帝明智神圣,我们作为臣子,只需要按照皇上的命令去办事,不需要大家议论纷纷。”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战马呢?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员的待遇,但是如果有一匹马叫了一声,就会被拉出去杀掉,你们明白我的意思吗?”
有一位官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向唐玄宗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二天,他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其他地方担任县令,大家都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在向皇上进谏言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的声誉不佳,他总是想方设法排挤那些比他更有才能的大臣。
每当他排挤一个人时,表面上他保持沉默和笑脸相迎,但实际上他心怀鬼胎。
有一个名叫李适之的大臣非常有才干,他的工作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李林甫非常嫉妒,他一心想整李适之。
有一天,他对李适之说:“听说华山有金矿,如果开采出来,我们大唐会更加富裕,但是皇上还不知道呢!”
两天后,李适之在向唐玄宗汇报一些事情时,顺便提到了这件事。
唐玄宗问李林甫华山是否有金矿。
但是李林甫却改变了口气,说:“我早就听说过金矿的事,本来应该及时向您禀报,但是一想到华山是皇家的一支龙脉,如果在那里开采,可能会破坏帝王之气。”
“所以无论那里有多少金子,我都不敢开采,因此一直没有上奏。”
“您考虑得周到,有些人就是不一样。”唐玄宗摸着胡子说道。
从那以后,唐玄宗对李适之变得冷漠了很多。
李适之意识到自己吃了亏,于是决定辞职离开京城。
但是即便如此,李林甫还是没有放过他,第二年就逼迫这位老臣自杀。
另外一次,唐玄宗站在勤政楼上透过窗帘观察,看到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
唐玄宗看到卢绚气宇轩昂,就随口称赞了几句。
结果第二天,李林甫得知了这件事后,将卢绚调到了华州担任刺史。
卢绚上任后不久,又被诬告身体不好、不称职,再次被调职。
还有一个官员叫严挺之,他被李林甫排挤到外地当刺史。
后来唐玄宗想起他,对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可以任用他吗?”
李林甫回答说:“既然陛下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
接着,李林甫迅速找到了严挺之的弟弟,告诉他:“你哥哥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看到李林甫如此关心他的哥哥,当然非常感激,很快就问应该怎么办?李
林甫说:“只需要让你哥哥写一份奏折,说他生病了,请求回京城看医生。”
严挺之收到弟弟的信后,真的写了一份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
李林甫拿着这份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的太可惜了,严挺之现在病得很重,不能做什么大事了。”
唐玄宗遗憾地叹了口气,就这样算了。
很多人像严挺之一样上了李林甫的当,这是一个极其狡猾的奸臣。
这个人嘴巴甜言蜜语,背地里总是耍阴谋和诡计。
尽管李林甫伪装得多么巧妙,但他的阴谋和诡计最终还是被人们识破了。
李林甫是一个表面上甜言蜜语,背地里却暗藏杀机的人。
在他长达19年的宰相生涯中,他欺上瞒下,破坏了开元时期的廉政风气,同时也给安禄山创造了谋反的机会。
可以说,唐朝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李林甫的蛮横妄为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