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王维跟九公主的故事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300字 发布时间:2023-06-25

王维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和画家,字摩诘,出生于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后来家族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成为蒲人。


王维的诗篇现存不到400首,其中描绘了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和隐居生活的诗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


他的高超的自然风光描绘使他在盛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创建的山水诗的传统,吸收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巅峰,因此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词中有许多名句,如“劝君多喝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等,都出自他的作品。


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带有浪漫的情节,因此历史上给予他最重要的标签是诗人,才华横溢。


王维并不是一个贫困潦倒的书生,相反,他出生于名门世家,是一个富有家族背景的人。


王维出生于太原王氏家族,他的母亲是博陵崔氏,这样的身份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众所周知,历代大诗人似乎都有仕途梦,包括王维在内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等文豪都进入了官场。


虽然他们才华横溢,但政治能力却远不如他们的才华。


王维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他15岁时名落孙山,第二次30岁时高中状元。


在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并不完善。


考生需要先拜入权贵门下,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认可后才有可能获得好的名次。


王维9岁那年,就在家乡有名气。


15岁的时候,在长安名声大噪,他的诗歌流传于权贵之间。


也许是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年轻气盛,不懂得人情世故,没有拜帖,所以名落孙山也可以理解。


这样的情况,在各个时代都很常见!


王维是多才多艺的,不仅擅长诗歌和绘画,还擅长弹奏琵琶。


岐王非常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王维演奏的曲子。


731年,王维准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


岐王告诉他说:“我听说皇帝的九公主过几天会在宫中举行宴会,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机会!”


“你带上几首好诗,装扮成宫廷乐师,我带你去试试运气。”


王维回去后,抄了几首自己的诗,精心创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


在宴会开始后,几位著名的艺人表演自己的特长。


轮到王维独奏一首名为《郁轮袍》的曲子,他的表演如行云流水,让在座的客人陶醉其中。


公主高兴地对岐王说:“这位新来的乐师真是个天才!”


岐王笑着说:“其实他并不是宫廷乐师。”


就在这时,王维机智地向公主呈上了诗卷。


公主一首一首地读着,当她读到《九月九日回忆山东兄弟》时,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在他乡怀念亲人的情感,公主被深深地感动了。


公主连连赞叹,优雅地说道:“没想到我平时读的诗词都是你写的。”


公主又问道:“你这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去考取功名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问岐王和王维的心思,他们装作无奈地说:“我听说公主已经向皇帝推荐了张九皋,恐怕王维没有机会了。”


公主急忙地说:“我只是帮助一个老朋友,哪有什么推荐呀,我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


“我认为王维挺好的,让他大胆地参加考试吧!”


听到这番话,他们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公主知道王维要应考,就极力向负责考试的官员推荐他。


她还说:“如果王维能成为状元,那将是京城的荣耀!”


这一年,王维参加科举考试,不辜负众望,一举考中了状元。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