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两个团在凉州西部的四十里铺跟马元海率领的数万马家军展开激战,由于红军有坚固的地堡作掩护,红军以伤亡五百余人的代价,打死马家军官兵两千六百多人,其中有七百多人是在白刃战中用大刀砍死的,可以说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但是红军的子弹已经打光了,无法继续战斗下去,于是政委郑维山和参谋长熊得臣决定连夜撤离四十里铺,向着八坝方向撤退。
八坝在永昌东南部,是一个有五六十户人家的村庄。从军事角度说,它是永昌东南部的门户,红军在大八坝附近的丰禾铺和水磨关一带布防。
八坝村里有一个庄园叫做柴家老庄,三十军把指挥部设在这个庄园里。这座庄院是柴氏兄弟于前一年才建成的,还是崭新的房子。这柴姓兄弟是八坝有名的富裕人家,听说红军占了永昌,在永昌打富济贫,闹得风风火火,于是处理了家中牲口,带着钱粮去凉州暂避,于是让红军三十军做了指挥部。
院内廊檐房子高大,颇有气魄,八坝周围的村庄中,这座庄园要算最有气势的一处豪华住宅。高大庄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两亩左右,周围有三丈多高、三尺多厚的围墙。围墙虽然是土筑的,但是由于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有很好的韧性,土筑的围墙跟南方的砖墙一样坚固。
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八坝在军事上也是一个重要据点,有史书把它称为“百里长蛇阵”的蛇头。这里说的“百里长蛇阵”也许就是从凉州到八坝间近百里的大道,自古以来,在这条近百里的大道上,曾经发生过多少惊天动地的征战。
我们无法否认西汉时期大将军卫青远征西域曾经在四十里铺或者八坝驻留过;我们无法否认唐朝薛仁贵远征天山曾经从这条路走过;我们无法否认北宋年间五虎平西曾经在这条大道上夺关斩将;我们也无法否认清代名将左宗棠出兵西域曾经从这条大道来回往返。
至于在近代以来各派军阀争夺大西北的战争中,胜利者从这条大道上凯旋而归或者失败者从这条大道上狼狈逃窜的事例一定不少。而这条大道的西部起点就是八坝,所以说它是“百里长蛇阵”的蛇头。
话说红军三十军连夜从四十里铺撤退到八坝,在永昌的西路军总指挥部得到消息,急忙派部队给三十军送去一批军用物资,其中最主要的是子弹。三十军利用大八坝附近的丰禾铺和水磨关一带的现成防御工事布防,做好阻击马元海马家军的准备。
红军的动作快,马家军的动作也不慢,三十军刚刚在八坝的丰禾铺和水磨关一带的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六坝、东寨、头坝、东十里铺、西十里铺、南沿沟、北海子、通信堡、新城子、水泉子等村庄周围高地做战斗准备,马家军已经尾追而来。
好在这些地方都已经有现成的地堡可以利用,红军在这些现成的地堡里架好枪支,摆放好刚刚从永昌运来的手榴弹。
马家军是不会让红军得到休息的。当二十五日清晨马元海得到报告,说昨天晚上红军已经开溜,现在已经看不到红军的踪影了,马元海发牢骚说:“他奶奶的,我睡死了,你们也都谁死了?红军什么时候开溜就没有一点动静?”
马元海又转念一想:红军开溜,说明红军已经支持不住了,昨天晚上我们为什么不继续攻打呢?要是昨天晚上我们继续坚持攻打,也许现在战斗已经结束了……
马元海很后悔,但是后悔有什么用?马元海急忙命令部队集合,他要率领部队尾追。于是马元海命令骑五师刘呈德第一团、马步銮第二团和青海湟中县民团马庆团、马兴泰团、马贵团、马松龄团等部队为前锋立即出发,向着永昌方向的八坝追击。
韩荣福为团长的骑五师直属炮兵团和其余大部队紧紧跟上。
二十五日中午十二点半左右,马家军的两个骑兵团已经赶到八坝。接着青海民团相继赶到。马元海经过多次的失败,现在变得谨慎起来,在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之前,首先打电话要求在兰州的朱绍良派飞机助战。
经过一番联系,三架飞机飞临八坝红军阵地上空,经过投弹轰炸、俯冲扫射、投放宣传传单三部曲后,骑五师直属炮兵团又对红军阵地进行了十多分钟的持久轰炸。
在马元海的心中,红军阵地一定不成样子了,即使还有幸存者也没有可用于掩护的地堡之类的掩体了,于是马元海高举自来得手枪连发三枪,马家军民团在中,两个骑兵旅从左右两路直扑红军阵地。
刘呈德第一骑兵团直扑丰禾铺,马步銮第二骑兵团直扑水磨关。
青海民团四个团分别向着程家南庄、王家庄、陈家庄、六坝、东寨、头坝、东十里铺、西十里铺、南沿沟、北海子、通信堡、新城子、水泉子等十多个村庄周围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一时间,枪声和呐喊声震天动地,整个八坝大地都在颤抖,红军和马家军数万人一齐进入血与火的拼杀。这一场好杀:
“一方是大西北当方土地马家军,一方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红色军。
一方要保卫马家财团坐天下,一方要推翻旧军阀建立新制度。
正是信仰不同,利益相悖,阵线斗争两分明。
今日相逢在八坝,你死我活分输赢。
长枪短枪频发射,耳旁枪弹嗖嗖飞。
机灵的,躲过枪弹杀敌人;笨拙的,一不小心就丧命。
顷刻间,已见遍地把尸横。
自古战场多杀人,古来征战几人回。”
却说马元海看到红军阵地上虽然被轰炸得一片狼藉,但是仍然还在顽强抵抗,进攻的骑兵部队似乎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各处民团也很难接近红军阵地,马元海有点奇怪:怎么搞的?莫非红军有什么护身法术?飞机的轰炸扫射和炮兵团持久的大炮轰炸怎么就打不死红军?
于是马元海决定做一番调查。马元海当然不敢到前沿阵地去冒险,他派人把第五师司令部参谋处参谋主任李惠民叫来,问李惠民:“李主任,老夫有个问题想请教,我们的飞机和炮兵团对红军阵地进行了持久的轰炸,这你也看到。按理说,红军阵地经过这样反复的轰炸,防御工事应该被摧毁得差不多了,红军的人员伤亡也应该不是少数。
但是奇怪啊,红军的战斗力仍然不弱啊,我们仅仅攻下四五个地堡,其余数十个地堡仍然还在红军手里,这是怎么回事啊?是不是红军有什么护身法宝?”
李惠民想笑,你一个总指挥居然如此迷信,能够指挥部队打胜仗吗?但是李惠民不能说出来,李惠民认真地说:
“总指挥,关于你问的这个问题,我已经了解到,并不是我们飞机大炮的轰炸没有威力,主要是红军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由于红军长期处于被轰炸的境地,红军在预防飞机大炮轰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一开始就注意到,红军占据的地堡上面为什么都有一个A形支架?原来那个A形支架就是防止被炮弹击中的。当飞来的炮弹与A形支架接触,炮弹就滚向一侧,这就避免了炮弹在地堡正面爆炸。
另外,红军还在地堡一侧挖了防空洞,一旦飞机大炮轰炸,红军迅速躲进防空洞或者其他掩体,所以尽管国军方面实行长时间的轰炸,红军的防御工事仍然能够发挥作用。”
马元海听了这一番话,由衷叹服红军的智慧,也深深感到红军难以对付。马元海正在沉默,又听到李惠民说:
“总指挥,在一般情况下,防范飞机大炮轰炸的方法是隐蔽,人员的隐蔽,防御工事的隐蔽。人员隐蔽的方法灵活多样。南方多树林,人员隐蔽在树林里,飞机就无法看清目标。防御工事修筑在树林里,飞机也无法做到有目的的投弹。
而我们这里是黄土高原,几乎没有树林。在这黄土高原上要躲避飞机轰炸,就只能利用地形了。当然挖防空洞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是流动作战的红军无法挖防空洞,他们只能利用地形。
而八坝这一带的地形多褶皱,地面是一垅一垅的,有利隐蔽身体,在略远的地方就不容易看清对方。只要很好地利用这种地形,就可以比较有效地隐蔽身体,躲避轰炸。”
“原来是地形帮了红军的大忙啊!”马元海说。
天渐渐黑下来,一天的战斗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马元海把团以上军官集中起来研究对策。马元海把李惠民的话重复了一遍,然后提出第二天作战的要求。马元海要求各团、各营、各连都要注意利用八坝一带的地形特点,机动灵活地跟红军作战。
第二天清晨,马元海派出总指挥部的传令队五十余骑,在八坝各村庄分头侦察一番,马元海又亲自带领参谋人员进行一番视察,然后分别下达口头命令:某团某营夺取某点,某团某营支援,某团某营作为预备队。
但是尽管马元海组织一次次进攻,马家军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红军躲在地堡里坚持抵抗。天黑以后,红军根据敌人已经非常疲劳,而自己的子弹也已经打光的实际情况,决定乘作夜色袭击敌人指挥部。
要知道红军夜袭马元海指挥部能否成功,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