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李焕英你好
——浅析《你好,李焕英》中的美学艺术
电影是一种艺术载体,是美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综合体现。电影之所以称为电影,是因为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以及生活中的体现艺术。《你好,李焕英》是导演贾玲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分化细节呈现出的一部笑点泪点兼并的电影。
该电影围绕着母亲李焕英和女儿贾晓玲展开,影片开始以女儿贾晓玲为声音切入点,画外音解释这是一对与寻常母女关系不同的存在——出生时体重过大、从小到大雷打不动倒数第一的成绩以及从未给母亲长过脸的生活,这些情景通过声画同步的表达手法给观众带来复合观赏感受,看其画闻其声,加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又提高了视觉形象感染力。
影片丰满立体且情感细腻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撑起整部电影真实的一大支柱。影片开始铺垫出李焕英是一个坚强独立、爱面子的女人,女儿贾晓玲为了让母亲感到自豪,伪造学历证书,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则喜讯时一个意外使事情败露,李焕英强大的自尊心和好强心受到了打击,在回家的路上因为一场车祸事故使母亲病危,贾晓玲因此意外穿越回1981年与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为了弥补遗憾,贾晓玲通过一切努力想要李焕英高兴幸福,在贾晓玲种种的努力里,一切看似有条不紊的改变着,而命运却兜回原点。李焕英的饰演者张小斐是一个耐看,演技精湛,能够放得开的好演员,无论是鼻涕泪水一起淌下的哭戏还是眼角细纹皱成一团的大笑都被真实地还原。电影的结尾以出其不意的转折深化了情感,观众在导演精心策划的局中泪流满面。
电影围绕八十年代叙述,工厂的流水线、工人们用的喝茶杯、蓝黑褂子和生活环境都极致贴切那个年代。李焕英和贾晓玲用计谋赢得电视机、村民们围在一起看郎平带领的队伍打排球比赛、以及后来工厂组织的女排比赛,无一不在传达“携手奋斗,拼搏互助”这一思想理念。在沉重的主题里穿插啼笑皆非的故事情节,使电影的高度无限上升。贾晓玲试图改变母亲择偶对象时,采取的一系列方法都用诙谐的手法表现出来,划船时三只小船上主体形象和内容相近的镜头放在一起,积累式组接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组积累式蒙太奇的运用使观众捧腹大笑,身临其境。
爱森斯坦在1943年说过:“电影只有在其变为彩色的时候,才能获得形象与音响的有机统一的彻底胜利。”光与色这两个出色的雕塑家,不仅为银幕也为屏幕世界创造了色彩诱人的饕餮盛宴,因此荧屏应把光作为重要的对象给予重视。《你好,李焕英》通过现代和八十年代作为对比,在色彩上的处理上极为讲究。贾晓玲在面对母亲死亡奔跑追赶的时候,画面由彩色变为昏暗,在寓意由现代变成八十年代的同时,也暗示着母亲的生命正在消逝,这一声色结合以及隐喻蒙太奇的运用,在没有直接点明事件目的性的同时又准确无误地传达给观众用意,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力。观众跟随贾晓玲失去母亲的追赶脚步里情绪起伏,沉浸在导演不动声色的细节刻画里,与电影中的人物引起强烈共鸣。
这部电影用激昂的拍摄手法表达一个沉重的主题,将起点置身低处,以幽默有趣作为切入点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节。贾玲虽首次执导电影,但其中娴熟的技巧与鲜明的表现手法已经证明其不俗的功力和内涵。这是别出心裁的新兴电影类型,取材于生活却高于现实。通过女性、观察、思考和亲情展现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化民俗,是这部电影的深处文化造诣。贾玲导演这部电影的初心以及对电影文化事业的热爱,通过这部处女作展现得淋漓尽致,力透纸背的结果是刻苦研究的必然。这部电影,是贾玲的成功,也是电影文化的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