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活动,是简单粗辱难登大雅之堂!它遵循的是最基础的礼,而不是繁文缛节。
灰家庄位于南部山区丘陵,周围各大聚居地,也大多按照小聚居的形势发布,只有里线,才是大杂居。
这决定了它们没有太大的活动,最大的活动,一般都是过年,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返回来。唯独发生这种情况,才是会被取代。
这就是一代人一次的取字祭祀。
汉家只有百姓氏族,非常杂乱无章的混居在大隋朝这片土地上。一般,都是地名加姓氏,以区别。
不过,同样一个地方,也许会有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五个灰家庄,这时便是麻烦了。
因此,各个聚居地,也就是村庄,会一代人取个字,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取字是严谨的,有很多忌讳。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点:一是这字是单独一个字,而不能变成词。二,便是要避开百家姓,不过,由于姓名泛滥,除了大姓,便是少有考虑完善的。三,便是要符合韵味。
最重要的是,后代命名获得辈分,必须要扣请先辈,好让先辈知晓。
因此,只有喜庆事,才能够举办这种祭祀。而喜庆事并不常有,大的有大官衣锦还乡,小的便是高中状元。
姓是祖传,名是父母,字是辈分,号是自称,谥为后封。因此,一般人称呼不一样。如灰土,名字应该叫土玉,姓名叫灰土,氏称灰玉土,目前为止无号亦无谥。
这次,在差不多一代人十几年后,灰家庄灰土被特招进入长沙医学职业技术学院。借机,各大村庄才是能够祭祀祖先。
祭祀流程,倒是简单。
灰氏祠堂里,与会者,皆是非常虔诚的站着。
一只公鸡像东昂,飞上枝头变凤凰。祭司杀鸡放血,画了一个奇怪符,宣告了祭祀开始。
只见在一堆白发苍苍的老头里,小伙子灰土接过三根香,在祖宗画像下,跪拜了三拜,才是又重新交还给了老白头。
老白头也是拜了三拜,嘴里嘀咕着:
列祖列宗,不孝子孙谷,今协孝子贤孙玉,灰玉土,生神隋共和国开元乙亥年庚辰月己巳日,于开元壬辰年戊申月戊午日高中,特举办仪式告慰祖辈。
今距开元丁丑年戊申月己亥日已十年有余,特请柳庸大状元,查阅典籍,依照族谱,定下下一辈辈字,以告知。
今有四十九部族,前来祝贺,送上贺词。
老白头便是念叨念叨完了。
卸下猪性一身轻,金鳞化龙直游天。祭司上大全猪供奉于台案上,又是画了一个奇怪的符。
才是见村长双手捧着柳庸特意选好的字,以及为参加祭祀的村落写的字,走到了火炉前。
先是烧了一份,以慰祖先地下安宁。
又见村书举着族谱,走了上来。灰土赶紧是把磨好的墨,递了上去。柳庸大笔一挥,便是在族谱上写下了个字:角。
这便是这个村庄,最年轻的辈分了。
又见其它参与村落,同样手捧族史,依照顺序上前,柳庸仍然是认认真真的按照顺序,添上了一字。
倒了三杯糯米酒,祭司仿佛沟通土地一样,祈福。
这样一来,主仪式便是完成了。
主仪式后面,便是小孩子最喜欢的部分,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庆祝一番。
这祭祀,与其它的仪式,对于祭品,是完全不同的。
一般来说,祭祀最重要的便是全。因此,开头便是整只鸡,吉利。途中,要上全猪,猪力大无穷,便是要先行处理,一般开膛破肚后,外皮是要完整。最后,要是酒,长长久久。
除了祭祀,其它的,大多数要求便是不严格。全自然是有,大多数都是选择了鸡蛋,外加猪肉,酒。
就在庆祝的人群,正转场去吃大餐的时候,毕竟祖辈吃了,后辈不能不动筷子。
只见村口来了很多车,靠边停下来了。
又被人举报污染环境?村书看着土灶台黑烟滚滚,也是没得办法,只能是先去解释。
现在,科技发展。大多数都是用不到柴了。都是用电用煤气或者石油,但是,农村遗留的祭祀,仍然是需要明火。
让这是传统,没有什么好指责的。让村书都脸红不敢怒环境主管部门的是,就这么一餐,需要消耗五千斤柴火。
线长!线书!里正看见了熟悉又久违的身影,还以为不来了呢。虽然迟到了,但是,来了就好。
毕竟,这是封建愚昧残留,避开高峰时刻,也是情有可原的。
线长点了点头搭理了一下他,急忙的是跑去开了后车门。
只见里面,走下来了知府知书。
太有面了。里正,村长,村书,傻乎乎的站在原地,惊喜来的太突然了,被砸晕了。
祭祀结束了,你们站在这里?知府都已经走过来了问道。
刚刚结束。村长不好意思的说道:你们来,说一声,我们不知道,就稀里糊涂的……
良辰吉日,可不能错失。知府说道:我们,只是来祭祀一下先人。
领着知府知书去祭拜了祖先牌位,村长都还没有回过神来,是在做梦吧?
是知府知书?
是!
知府知书都来了!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知府知书特意过来,祭拜了先辈。
你们不够义气,知府知书要过来都不说。带着小孩的他村庄人失落的说道:下次,都不知道是几百年之后了。
我们也不知道,只知道线长线书肯定是会来。灰家庄人赶紧是解释说道:这种事情,我们隐瞒有什么必要?这可是我们村的荣耀,到处嚷嚷,才是正常的。
可惜了。不过,幸亏我带儿子过来沾点喜气。
乡亲们好!知府知书笑脸相迎的回应了一圈,才是有闲功夫说句话问道:小灰土呢?
灰土呢?
灰土!
……
灰土和一群孩子在大灶台前,眼巴巴的看着菜。
村长只能是很无奈的说道:毕竟是孩子,见到吃的,迈不动腿。
一行人便是去了大灶台那块。
到了,这有一个感觉,热!汗流浃背,说的便是这样。
本来,还是刚刚过去夏天,本来就热。更何况好几个炉子,在疯狂开大火。
加柴!大厨喊道。
都那样了,差不多堵上了,还加柴?知书有点不理解的说道:是要大火旺?
这全猪宴就是这样。村书解释说道:要大火不间断的熬,让鼎内温度起来,烘煨这头猪。保持着温度,就必须不停加柴。不能等柴火炭化,那样温度控制不住。
那边柴火炭就这样浪费了?知府也是看着心疼,怪不得被人举报,污染环境,这样的炭,是非常好的。就好像一俩汽车,正常的,应该是部分不完全燃烧,产生尾气。而现在是直接冒黑烟,因为那喷油管,在时刻不停的供油。
除了猪,还有其它菜。村长带着大佬们在主位上坐下,才是解释说道。
大菜,就是烤全猪。村书先行解释说道:整头猪,放在鼎里,先是煮水去腥,然后是特别熬制的汤水,武火熬制。一直到汤水熬干,继续烤制。这样,肉质细腻到骨头里,又干脆到表面。在配上熬制的辣椒油,酸梅汤,甜瓜羹。
就是有点耗柴。知府咽了一口口水,不仅仅是因为村长描述,而是终于那大鼎抽柴停火。
盖子一打开,那诱人的肉香,便是让鼻子呼吸透畅,生心愉悦,肚子咕咕叫的抗议要吃点。
鼻子,是不会骗人的。好不好吃,不是眼睛也不是嘴巴而是鼻子,鼻子说好,才是真的好。
起锅分食,那透黄的外表,就是眼睛的享受,这就是祭祀最好的回馈。
不过,第二道菜,让人大失所望,居然是青菜。
据说,最好吃的菜,就是青菜。村长解释说道:清水出芙蓉,尽管已经失传,但是纪念作为大厨,因此大厨做菜,第二道都是青菜。
所幸,第三道菜没有让人失望。
当归鸡。村书说道:土鸡去皮,只留下鸡里的肉,包裹当归,放入瓦罐,文火煨。
这是牛肉?看着第四盘菜,知书说道:不过,有点不像。
南不吃牛。知府纠正他的想法说道:与北方吃牛,是截然不同的。
这是狗肉。村长点点头说道:传说中,牛任劳任怨并且可以请往地府,因此我们烧钱给祖先,都需要牛运载。现在虽然不讲究封建迷信,但是祭祀时仍然是不吃牛。
狗肉有这么大块?知书不敢置信的说道,难不成是一头牛那么大的狗。
这样一盘,一条狗。村长简单介绍说道:剔骨出肉,八角桂皮先熬,后加入狗肉,武火熬制半刻,分离狗肉,八角桂皮,汤水。等吃时,放在火炉上,倒入汤水,加入狗肉,橘皮。
另外还有紫鱼,红鸭。村书都来不及详细说明情况了,实在是菜上的太快了。
青蛙黄膳。村长干脆直接报主材料了。
加上白蛋就是九大盘。村书说道:还有三小碗。
小米碗,小酒碗,小菜碗。村长便是说完了,只能是挠挠头说道:农村就是有点简单。
那是什么?白蛋。知府看见了一根根黑筒被掏出来,也是不懂就问的说道。
那是竹筒饭,只有宝贝可以吃。村书连忙说道:就是小孩子吃的饭,和国宝大熊猫吃的一模一样。
有股清香,鼻子给我的感受,就和全猪一样。知府赞美的说道:你们这个祭祀,不简单,很完美。
吃完上车返回了,知府才是想起来这次是特意过来看望灰土一家的,便是和知书说道:是不是返回去,在去特意见一面小灰土?
知书被知府提醒,也是记起来了正事。美酒佳肴是好吃,就是耽误正经事。这不,忘记正事,光顾着吃喝。
不得不说,这次,来对了。知书叭叭嘴说道:长这么大,吃的美酒佳肴无数,但是这么好吃的,头一次。
关键是这氛围,融洽。知府也是点点头说道:就这场面,食欲大增。加上柴火大灶,那就没得说必定够味。
吃撑了。知书摸了摸鼓起来的肚皮,虽然不吃也胖嘟嘟的,但是现在已经宛如孕妇了。
后会有期。知书想了想说道:以后有的是时间。
也好。知府同样赞同的说道:这米酒,初喝不觉得醉,现在后劲来了。
茅台花雕二锅头我从来没有喝醉过,但是这米酒,现在我是醉醺醺的。知书扶着头说道:好久没有头疼的感觉了,要赶紧是回去休息。
这米酒,估计是陈塘老酒。知府还揣着一瓶说道:应该是十多年前埋下的,现在才开封,这醇厚,地道。
这是欢庆的一天,无忧无虑,众人的脸上都充满着笑容。以赤诚之心,缅怀过去,憧憬未来,生活就是这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