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著名军事战地记者哈.麦克尔如此写道:
“---陆地上,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拔着脚下地面的“钉子”,从东部山区、南郊平原漫漫而来,又在日军防御铁桶的外面,逐渐围成一个更大的桶形。
海上,桶形外的北段东侧,中国军队派出大量的潜水式水雷艇,摆下和战争前期已布水雷阵相连接的大批新式水雷。
西侧则由几十艘或隐或显的潜艇封住一线水域。这一侧之所以直接封锁力量相对较弱,是因为这一侧的再西边一点,便是巨大的实力深厚的中国大陆。
远一点的地方,中国人以不断赶来的水面舰艇,逐步地很快地,正在组成并完善着水上封锁线。
这样的水上包围线,其目的明显:从北面水上,封住日军台湾突击兵团的北撤退路。同时,对前来救援的日本海军予以阻挡。
------
日军的桶形防御圈效果奇佳。中国军队无论从水上舰艇还是从陆地上打来的导弹和炮弹,只有极少数落在了日军坦克或装甲车上。
稍前时候,日本军队轮流起降的战斗直升机群和不时起飞的00型战机们威风凛凛,给予远处或近处的中国坦克装甲车们以干脆利落的打击。
后来中国进攻部队也学乖了,只在外围组成严密的对空防御火力网。这样便大大减低了损失。
日本军队甚至在此时,已经明显占据了这一片区域的绝对上风时,仍然没有丝毫的大出击大进攻意愿。
当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后续部队,正在不停地赶来,如海上坚实的后浪,波波涌上,推向前去,而日本人的战机、直升机一出桶形防御圈不远,就一头栽下或凌空爆炸时,就明白日本人是有道理的。
-----天空中间或有激光炮光柱掠过。
被激光炮射中的飞机,无论它是在快速飞行还是在翩然翻腾,都在刹那之间,如中箭的飞鸟,发出古怪的啸声,一头栽下。
此后立即便有日军从空中,或是陆地上发出的导弹,前赴后继地冲去攻击激光炮所在阵地。
从观察情况和中国人自己发布的战报看,这样的激光炮阵地都很快地被摧毁了。
激光炮价格昂贵,技术复杂。中国人很快就不再以激光炮对空射击了。不知他们是已无能力,还是觉得得不偿失。
日本人防御圈的立体作战战术,看来是策划已久的。中国人想要咬碎、吞下这块巨大的随时冒出尖刺,喷出热火的硬骨,绝非易事。
看到从远方呼啸来去的日本00型战斗轰炸机群,联想到大家都知道的日本水源大将的强大舰队的实力,面对这种现代战争的奇观——真正的立体超级攻防堡垒,我们怎能从容预言,谁将是这场战役的胜利者?”
中国军队将侵台日军切割成三块后,迅速地蚕食左右两块。
这两块日军,距离原来计划的收缩防守体系地域,还有相当的距离。
这样,没有大规模预先构筑的工事,仅靠坦克装甲车群仓促间组成的防御阵式,又是在退却收缩之中,日军体现出了相当程度的混乱。
这给了中国军队更好的机会。
即便如此,中国军队付出的牺牲依然巨大。
空气中充满了硝烟味、金属粉末味、塑胶燃烧和肉体烧糊的味道。
无论如何,日军左右被切割出的部分,点点地被中国军人蚕食掉---
2月15日中午12时,严一森代表中国国家战争时期最高统帅部,向日军突击台湾兵团司令部发出最后通牒,限令日军在24小时之内,向中国军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