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年6月,李渊刚刚封好自己的诸子宗室之后,西秦的霸王薛举率领强大的军队进攻泾州。
薛举是陇西的土豪,凶悍善射,勇武非凡,拥有巨大的家产,喜欢结交豪猾之人,在边境地区一直被视为雄主。
隋朝末年,各方豪强纷纷崛起之际,他曾担任金城校尉。
金城令郝瑗为了平定义军,招募了数千士兵,并命令薛举统领他们。
有一天,郝瑗设宴款待将士,然而,薛举早已心怀叛意,在宴席上突然发动兵变,抓住了郝瑗,并开仓赈济贫民,率领这数千义军举起反隋的旗帜。
他自称西秦霸王,掠夺官府财物,招募盗匪。陇西的大盗纷纷归附,岷山的羌人首领不久也带领二万人投降了他。
薛仁杲也擅长骑射,军中被称为万人敌。
仅过了几天,西秦军就大败隋军,很快占领了陇西,并定都兰州,号称拥有三十万兵力,威胁着长安,成为唐朝西面最大的威胁。
薛举此次意图夺取长安,进军至高塘(今陕西长武),安营扎寨,派兵掠夺,扰乱了长安周边的人心。
李渊意识到西秦是大唐的内忧之患,而此时潼关以东的李密和王世充在东都僵持不下,只好任命秦王李世民为西征元帅,统领八个总管的兵力西征。
唐军到达高塘后,李世民估计西秦粮食不足,利在速战,决定以守待攻,命令挖掘深沟高壁,等待敌军疲劳后再发动攻击。
然而,战斗尚未开始,李世民患上了疟疾,只能将军事委托给行军长史刘文静和行军司马段开山。
在交代任务时,他郑重地告诫他们说:“薛举孤军深入,粮食匮乏,如果他们来挑战,不要理会他们,等我病好了再来攻破他们。”
段开山对刘文静说:“秦王担心你们办不了事情,所以才说这些话。”
“而贼兵得知秦王病了,一定会轻视我们,我们应该向他们显示我们的武力。”
于是,刘文静和段开山率领军队向高塘的西南方进发,然而他们自以为兵力众多,没有设防备。
李世民得知后,赶紧写信阻止,但已来不及了。
薛举已经带领部队潜伏到唐军的背后,一场大战发生,唐军大败,死亡人数超过一半,大将慕容罗喉、李安达、刘宏基都在战场上被俘虏。
李世民只得率军撤回长安。
李渊一怒之下,罢免了刘文静和段开山的官职。
薛举攻破了高摭后,8月,又派薛仁杲进攻宁州(今甘肃宁县)。
郝瑗劝薛举趁胜直接进军长安,但是在出兵前,薛举突发疾病,召来巫师为他治疗。
巫师说这是死去的唐兵作祟。
薛举平时残忍苛刻,对于俘虏士兵都会割掉他们的舌头、鼻子,甚至用木制的捣米器具击杀。
听了巫师的话,他有些信以为真,精神恍惚,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薛仁杲继任西秦霸王的位置,并在泾州境内的折摭城建立据点。
在薛举去世的第七天,李世民率领数十万唐军西征。
薛仁杲的军队士气高昂,先是打败了李世民的娘舅窦仁轨,接着在泾川大获全胜,俘虏了泾州守将刘感以及陇州刺史常达,陇州的两千名唐军也投降了薛仁杲。
11月,李世民再次进军高摭,薛仁杲派宗罗喉挑战唐军。
李世民下令士兵坚守不出城,而唐军的将领们却纷纷要求出战。
李世民认为士气低落,应该闭门不出,等待薛仁杲的骄傲,到那时唐军士气恢复,就可以一战而胜。
他还下令斩掉任何提出出战意见的人。
两军对峙了六十多天,西秦军的粮草耗尽,梁胡郎和内史令翟长孙带领军队投降唐朝。
李世民认为是反攻的时机到了,就派大将庞玉在浅水源地方布下阵势,与西秦大将宗罗喉大战。
两军交战不休,庞玉逐渐不支。
就在这时,李世民亲率两千劲骑出现,领头直奔敌阵。
唐军士气大振,内外夹击西秦军,西秦军大败,损失惨重。
李世民亲率两千劲骑乘胜追击,一路追到折塘城下。
薛仁杲在城外列阵,与唐军对峙。
薛仁杲虽然勇猛,但无计可施,平日只知施虐行威,不知树恩,将领们与他不和,这时更加离心。
骁将浑干等人在战斗前就投降了唐军。薛仁杲非常害怕,只得率军撤回城内。
此时,唐军已经赶到,将折塘城团团包围。
到了半夜,西秦军争先恐后地逃出城来,一批一批地向唐营投降。
薛仁杲看到形势已经不妙,只得率领百官开门投降。
李世民进城接受投降,获得了西秦万余精兵和五万余名男女百姓,将折塘城的献俘长安。
李渊斩了薛仁杲和数十名西秦头目,其他人免罪,陇西地区也被平定。
自此之后,唐朝除去了内部隐患,可以专心东征,扫平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