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李渊称帝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3180字 发布时间:2023-06-21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来自各地的强大贵族势力开始渗透农民起义军的队伍。


他们以改朝换代为最终目标,高举反隋的旗帜,动摇了隋朝的统治基础,致使隋朝走向灭亡。


而出身贵族的李渊来自甘肃,他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去世后被追封为唐国公。


李渊的父亲李昞继承了世爵,在北周先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和柱国大将军。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首先派亲表哥李渊出任荥阳和楼烦两郡太守。


后来又调他回京城,担任殿内少监,随后升为卫尉少卿。


613年,杨玄感到兵变,李渊奉命守宏化郡,并平定了叛乱,同时负责处理关右地区的军事事务。


615年,隋炀帝封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希望依靠他的势力和威望来缓解阶级矛盾,镇压动乱,稳定人心。


616年,隋炀帝派遣李渊到太原,镇守重要的军事要地。李渊性格沉稳,宽容待人,才智过人,与人交往时既不卑躬屈膝,也不傲慢自大。


他是隋朝的贵族,继承了祖先的爵位,成为了唐国公。


隋炀帝派他到太原担任留守,镇压农民起义。


起初,他取得了几次胜利,但随着起义军的壮大,他也感到紧张。


李渊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李世民,当时只有18岁。


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年轻人,平时喜欢结交英雄好汉和有才华的人。


老百姓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与他交往。


李世民看到隋朝的统治即将灭亡,心中开始有了自己的计划。


晋阳县令刘文静非常器重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把他当作知己。


由于刘文静与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后,隋炀帝下令逮捕李密的亲戚和朋友。


刘文静因此受到牵连,被撤职并囚禁在晋阳监狱。


得知刘文静被关押,李世民非常着急,赶去监狱探望他。


李世民握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你,不仅是为了维系友谊,更是为了请你给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微微皱眉,早已了解李世民的想法,就说:“现在皇帝远在江都,李密离东都很近,到处都有人反抗,这是夺取天下的好时机啊!”


“我可以帮你筹集10万人马,而你父亲手下还有数万士兵。”


“如果你利用这支军队起兵,进攻长安,广布号令,不出半年,你准能夺取天下。”


李世民的双眼闪烁着星空般的深邃,高兴地说:“你说中了我的心思。”


李世民回到家后,思索着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合理。


但说服自己的父亲却是一个难题!他该怎么办呢?


恰巧此时,太原北部的突厥可汗进攻马邑。


李渊派兵前去抵抗,但却连连遭到失败。


李渊担心这件事被隋炀帝知道,会追究他的责任,一时间陷入困惑。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决定找到自己的父亲,劝他起兵反隋。


李世民提出了一个建议:“父亲啊,你应该起兵反隋。”


李渊听了后吓了一跳,惊讶地说道:“臭小子,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如果我去告发,肯定会抓住你,你可能会被处死!”


李世民早已有所准备,嘿嘿笑着说道:“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的儿子,就算你去告发,我也不怕!”


李渊无奈地摇摇头,说道:“算了,以后不要胡说八道了。”


当然,李渊不会真的去告发他,毕竟他是自己的亲儿子,只是告诉李世民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到李渊说道:“父亲受皇上的委托来讨伐反叛的起义军。”


“但现在造反的人越来越多,你能够打得过他们吗?”


“而且,皇上对你也非常猜忌,即使你立了战功,你的处境也只会更加危险。”


“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我昨天说的去做。”


李渊眼中闪过一丝迷茫之色,叹了口气说道:“昨晚,我考虑了一下你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我一直犹豫不决,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听你的吧!”


李世民心中一喜:“只要父亲您同意,这件事就有希望了!”


李世民接着说道:“现在天下大乱,隋朝的官兵四处出击,兵力非常分散。”


“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军队。”


“我有一个叫刘文静的好朋友,他现在被关押在监狱里,他可以帮助我们组织军队。”


李渊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来说:好吧,就这样决定了!我会设法将刘文静救出来。”


没过多久,李渊成功将刘文静从晋阳监狱释放出来。


接下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


李渊还派人召回了另外两个在河东打仗的儿子,即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见到李渊父子的异常举动,想出面阻止。


李渊趁早下手,以他们勾结突厥为借口,将他们两人抓住并杀掉。


李渊听了刘文静的建议,派人准备了一份厚礼,前往突厥可汗那里寻求和解,并提议一起反对隋朝。


突厥可汗认为这对他们有利,于是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定突厥后,正式起兵反对隋朝。


李渊自封为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担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封刘文静为司马,将士兵改称为义士。


他们率领3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城进军。


一路上,他们继续招兵买马,并学习农民起义军的做法,向穷人发放粮食。


因此,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唐军来到了霍邑,在这里遭到了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截。


霍邑地区的道路狭窄,恰逢连续几天的大雨,导致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


与此同时,有传言称突厥人正准备袭击晋阳。


谣言四起,李渊脸色微变,内心开始动摇,想要撤军回晋阳城。


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田野里有大量的粮食,哪里会缺粮呢?”


“宋老生不足为惧,我们以义兵的名义号召天下,如果还没打仗就后撤,岂不是让人失望吗?”


“而且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回到晋阳城就是死路一条。”


李建成也支持弟弟的观点,李渊只好改变主意,取消撤军的命令。


经过长时间的大雨后,天空终于放晴。


一大早,唐军沿着山边的小路急行军来到了霍邑城的附近。


李渊率领几十名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看到唐军人数不多,亲自带领3万人马离开城池。


李世民率军居高临下,从南山冲下来,将宋老生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


宋老生急忙回城逃走,然而李渊的士兵已经占领了城池,紧紧关闭了城门。


没过多久,走投无路的宋老生被唐军杀害。


唐军攻下霍邑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农民军的配合下,顺利渡过了黄河。


为了响应唐军进军海关,留在长安城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1万多人马,称为“娘子军”。


617年秋天,李渊集结了二十多万军队进攻长安,在一番激战之后,唐军最终获得了胜利。


李渊掌控长安后,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改年号为义宁,封隋炀帝为太上皇帝。


为了争取民心,李渊宣布了十二条约法,还废除了隋朝所有的苛刻法令。


这种做法不仅堵住了百姓的非议,还巩固了他对朝廷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种道德的方式赢得了许多老臣的忠诚。


以前遇到的棘手政治问题,在他的处理下得到了解决。


618年春天,李渊占领长安的同时,各地的起义军也不断壮大发展。


除了瓦岗军,还有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不断在全国各地打击隋军。


残暴荒淫的隋炀帝意识到末日已经来临,躲到了江都,每天与皇后和妃子一起饮酒作乐,整天都处于醉醺醺的状态。


他不想听到失败的消息,但他内心一直惶惶不安,经常对萧皇后说:“听说外面有人想害我,唉!过一天算一天吧!”


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镜子,愣愣地照了很久,说:“这是一颗好头颅,不知道将来谁会砍下它?”


没过多久,隋炀帝担心的日子终于到来。


他周围的大部分禁卫军来自关中地区,眼看跟随隋炀帝没有前途,开始想回家了。


宇文化及将士兵们回家的心思利用起来,发动了军事政变。


宇文化及率领士兵攻入皇宫,派人监视隋炀帝。


隋炀帝问监视官员:“我犯了什么罪?”


官员回答说:“你发动战争,奢侈浪费;相信奸臣,拒绝忠言。”


“还致使许多男子阵亡,使妇女和孩子走上绝路,百姓流离失所,你难道不觉得有罪吗?”


隋炀帝说:“我确实对不起天下百姓,但你们这些人也跟着我一起享受荣华富贵,我并没有对不起你们啊!”


“那么今天是谁带头的呢?”


官员说:“全国各地的百姓都恨透你这个昏君,每个人都带头起来了!”


隋炀帝无话可说,自己解下了皇帝的外衣,交给了官员。


过了一会儿,这位行恶多端的皇帝被宇文化及命人勒死。


统治中原38年的隋朝,也由此宣告灭亡。


这一变故,为李渊最终夺取政权创造了绝佳机会。


同年5月,李渊秘密逼迫杨侑放弃皇位,假装多次推辞,然后欣然登基。


他将国号改为唐,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史称唐高祖,李渊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