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置一些重要支撑点区的敌人于不顾,只以不让其顺利以火力干扰我大部队行动为主要的暂时目的,采取包围、破毁其信息系统功能的手段削弱其战斗力——当然可以伺机予以歼灭——我坦克装甲主力部队以集中的工兵部队力量开路,分道通过日军支撑点所截断的区域,直接向纵深挺进。
我们的这种作战战术的变化目的当然也很明确:提前进行分割敌人的战斗行动,分割敌人成为几个大块。或者至少在敌人收缩后形成的防御体系中,插上几把锋利的刀子,不让他们舒舒服服地形成新的立体作战防御体系!”
众人都高度集中注意力,看着总图屏幕上闪闪变动的表示,思索着可行性和各种将由此而引发的一连串问题。
“这样的行动变化有相当的危险性。
首先是敌人各个支撑点的战斗力不弱。
围不住,或是对其打聋打瞎的行动效果很差,都随时会对我军后方阵线造成巨大威胁,或使我插入敌后的部队陷入前后受敌的境地;
我插入敌纵深的部队,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正在收缩防守的敌人强大力量的重压。很可能陷入被敌人反包围的最困难境地,被敌人吃掉。
这就需要我们多从战略大局来考虑目前情势了。
我想,其一,进入大反攻后,敌人现在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最大担心,是怕来不及收缩,来不及构成防御体系,以有效地在下一阶段成功抵抗我们的总攻击,在其后续部队的支援下,卷土重来,最终实现其占领台湾的目标。
这样,他们对我军的实力调动和战斗战术变化的目的,就很难做到完全明确的随时掌握和了解。甚至在知道一些情况的条件下,也不敢改变他们目前执行的战斗方针。
另外,在当前我军全力猛攻下,日军暂时无力组织有效的大规模反击。这样,我们的后方,我们的纵深是相对安全的。这是我们大胆分割敌人、破坏敌人下一步行动计划的有利前提。
其二,具体来说,从敌人支撑点的打法来看,日本人是不打算再保留这些支撑点的部队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豁出命不要了。
战术上,这些支撑点的敌人多数会采取死守硬拼,不出击的方式。
这相对又减低了我军穿插行动的风险。
其三,假如我们不在目前下决心采取新的变化的战术行动,待敌人新的整体防御体系逐渐形成——大家知道,那将是一块多么难啃的巨大硬骨——日本人的能力水平,毋庸讳言,我们都已经相当了解。
在现代武器和战术水平上,他们按计划完成的新的立体防御体系,不知将要耗费我们多少热血和生命去摧毁消灭它!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采取针对性的应变方案,一定的风险是值得冒的。
其四,总的战斗成果表明,我军在几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进展——大家注意,看最新战报,看!”
几个人都转身,一齐看墙上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最新战报。
“——‘日军对我台湾海峡的封锁,目前已经被我海空军协同沿海炮兵部队打破,南区封锁,已经被彻底解除!‘”
“这就是说,我们的大批新型坦克、战斗机、导弹发射车,和我们的大批主力部队,很快就要源源不断地运来!
各位,这就使我们台湾战区,已经完全立于不败之地了!”
指挥所里一片欢腾。
两个半小时后,中国战时最高统帅部批准了台湾前线指挥部提出的下一步作战方案。
方案迅速地形成命令,全线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