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赵州桥的建造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1437字 发布时间:2023-06-20

赵州桥是由李春领导建造的一座桥梁,它开启了我国桥梁建设史的新篇章,标志着我国在桥梁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座世界上最古老、最宏伟的石拱桥已经存在了近1400年的历史。


李春是赵州桥的设计与建造者,他是河北人,同时也是隋朝著名的建筑师。


古老的赵州桥,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横卧在赵州城南洨河之上。


唐代的文人称赞它如同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这座桥的结构坚固,雄伟壮观,经历了1400多年的风霜,仍然屹立不倒,被誉为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赵州桥又被称为安济桥,也被称为大石拱桥,是我国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拱桥。


它的全长为50.83米,宽度为9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


赵州桥完全由石块建造,总共使用了1000多块石块,每块重达1吨,整座桥的自重约为2800吨。


自从桥梁建成以来,它经历了10次洪水,8次战争和多次地震,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压力,但从未被破坏,这让人不禁对它的建造技术感到惊叹。


赵州桥建造于隋朝开皇时期(605——618年),由隋朝著名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后,战乱逐渐平息,人们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社会经济也稳步发展。


然而,赵县外的永济河成为南北之间交通的障碍。


每当洪水季节来临,这条南北要道将被完全切断,严重影响南北交通和贸易交流。


因此,隋朝的官员委派李春在永济河上建桥,以解决这一问题。


李春是隋朝众多普通工匠中的杰出代表,虽然他的身份普通,但在历史书籍中没有详细记载。


赵州桥的文字记载,只出现在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其写的铭文中。


在铭文中,赵州桥被描述为一座独特的石桥,其制造师为隋朝的李春。


李春率领工匠前往赵县,对汶河及两岸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全面考察。


在总结前人建桥经验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独特的设计方案,并根据该方案进行了施工,成功完成了赵州桥的建设。


赵州桥不仅在设计上独特,而且在建筑技术方面也非常出色。


它在我国桥梁技术史上有许多创新和贡献。


首先,它采用了坦拱式结构,改变了我国早期拱桥半圆形拱的传统。


赵州桥的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拱高仅为7.23米,拱高与跨度比例约为1:5,因此实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


这种结构不仅使桥面平整、易于交通,还具有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的优点。


其次,赵州桥开创了敞肩拱的先河。


李春将以往桥梁建筑中使用的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即在大拱两端各设两个小拱。


其中一个小拱净跨为3.8米,另一个小拱净跨为2.8米。


这种设计具有三个优点:一是节约材料,二是减轻桥体重量,三是增加河流的排泄流量。


这种敞肩拱设计不仅造型优美,而且符合结构力学理论,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第三,赵州桥采用了单孔设计,河心无桥墩,石拱的跨度长达37米。


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第四,李春选择了地层牢固的地方建造桥梁,并设计了特殊的桥台。


赵州桥的桥台以低拱脚、短桥台和浅桥基为特点。


他还在桥台旁打了许多木桩,以减少桥台的垂直位移,并通过延伸桥台后座的办法减少桥台的水平移动。


此外,他还在沿河一侧设置了金刚墙,以保护桥台和桥基。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防止水流侵蚀,还可以提高桥台的稳定性。


赵州桥的敞肩圆弧拱形式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直到14世纪,西方才出现敞肩圆弧石拱桥,比我国晚了600多年。


赵州桥的奇特结构融合了科学性和民族特色,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品。


1991年,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世界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总之,赵州桥的建成打破了南北之间的障碍,促进了南北的交流。


同时,赵州桥加强了区域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因此赢得了“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