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站在湖边,尽情幻想着今后能在这里过上悠哉悠哉的惬意生活,那美好的画面在他脑海中不断浮现。
而此时的黄杰棠来到厨房上方,一边忙着修补漏洞,一边仔细听着张子博给三人介绍何首乌的功效、作用以及禁忌等内容,
心里却暗自思索着,看来锦专家往后又要升官了呀。
张子博呢,对于何首乌相关的情况并没有避讳黄杰棠,毕竟这种事儿早晚都会被知晓的。
但至于《逍遥步》这部功法,那是决然不可能跟他提及的,毕竟黄杰棠是贺原国的人,张子博心里清楚,他很可能是城主府派来的奸细或者说是卧底,这等重要功法可不能轻易泄露出去。
等锦程把何首乌洗干净,一瘸一拐地回到厨房这边时,黄杰棠已经手脚麻利地将屋顶的漏洞给补好了,还顺便让锦程去后花园人工湖装一瓦罐清水过来。
厨房内的灶台可是有些年头了,那是三千年前韩家人遗留下来的,这灶台已然接近上品法器,虽说如今已经坍塌了一半,但勉强还能凑合着使用。
从那坍塌的痕迹来看,似乎是被人一剑给劈成了三段。
锦程打量着灶台,心里琢磨着,看来这韩家人也是个讲究人啊,而且有八成的把握能确定他们精通炼丹术,毕竟这灶台从很多细节处都能看出不凡之处呢。
说起这灶呀,那可是生养之本。灶具本就是专供人们烹煮食物和烧水用的设备,在日常生活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知道,古人可没有现在这般方便的外卖,也没有热水器之类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每天都必须得“开火”做饭烧水呀。
随着灶的出现与发展,炊具也在不断演变,鼎的炊具功能逐渐被釜所取代,炊具组合也从鼎和釜过渡到了釜和甑。
而且灶的形制在不断的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改进,最开始只有一个火眼,后来慢慢增加到了2至9个火眼,这样一来,
燃料所产生的热能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利用了,还能够同时加热多种食物或者水,既省时又省力呢。
祭灶在华夏民间可是一项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
民间有句俗语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据说呀,是因为月中嫦娥长得像白雪公主,灶中灶王长得像白马王子,
而华夏素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人们害怕男人拜月,女人祭灶会有“男女之嫌”,所以有些地方就禁止女人祭灶了。
这灶王的来历那可是源远流长,在华夏民族诸神里,灶王的资历算是最老的了。
远在夏代的时候,灶王爷就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着:“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篇也记载着:“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呀,大概就是祭灶神这一习俗的来源了。
除此之外,对于灶神是谁,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呢。
有人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也有人说是神农氏的“火官”;
还有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
更有说灶神姓张,名秋,字子郭的。众说纷纭,不过就诸神而言,灶王爷可以说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了,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呀,中原大地有个叫张秋的人,他娶了个妻子叫郭云。这郭云长得眉清目秀,貌若天仙,性情还特别温顺,
平日里吃斋念佛,又乐善好施,人人都羡慕张秋能有这么个贤惠的妻子,夫妻二人的感情那也是相当深厚呢。
郭云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持家有方。她自己种棉、纺线、织布,还种桑、养蚕、织锦,每天起五更睡半夜,风里来雨里去的,
省吃俭用,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家业很快就兴旺起来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
张秋家里那粮食是大囤满、小囤流,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旁人别提多羡慕了。
可谁知呀,张家富裕之后,张秋就开始忘本了,变得贪图享乐,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特别喜欢沾花惹草,喜新厌旧起来。
没过多久,他就以郭云不育为由,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刘如。
这刘如虽说人长得好看,可为人奸诈,又好吃懒做,过门没多久,就开始妒忌郭云,经常没事找事,闹得家里鸡犬不宁的。
后来呀,刘如更是硬逼着张秋把郭云给休了。
郭云只能含泪离开张家,来到荒郊野外,她口中念念有词:“我的鸡跟我飞,我的狗跟我走。”
嘿,神奇的是,家中的鸡狗还真就跟着她来了。
接着她又念道:“屋里粮食跟我走,金银财宝随我来。”就这样,郭云在这儿重新安家落户,不久后又过上了荣华富贵的日子。
自从张秋休了郭云,他和刘如整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知道吃喝玩乐,结果不到两年的光景,把那万贯家产全都给败光了。
这下他俩走投无路,只能沿街乞讨了。
在一个风雪交加、北风凛冽的日子里,张秋乞讨到了一家门前,这时候他已经饿得不行了,走路都困难,站都站不稳了。
这家的丫环看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扶进厨房,还拿来了美味佳肴,让他饱饱地吃了一顿。
张秋听丫环不住口地夸奖她家女主人智慧善良,乐善好施,可惜命运不佳,到现在还是孤苦伶仃一个人呢。张秋听了,心里对这位女主人很是敬慕,特别想当面感谢一下这位贵夫人。
恰在这时,贵夫人来到院子里了,丫环赶忙告诉张秋说:“你看,我家夫人来了。”
张秋抬头一看,只见这位贵夫人头戴金冠,身穿华丽衣衫,面目和善,他赶忙叩头施礼,口中一连串地叫道:“大娘,大娘,谢谢您的救命之恩!”
贵夫人听了,顿时怒目喝道:“柳条子穿鱼你瞎双眼,见了贤妻喊大娘!”
这时候张秋仔细一瞧,站在面前的竟然是两年前自己抛弃的妻子郭云呀。
他顿时羞愧难言,无地自容,可这时候躲也没地方躲,藏也没处藏了,最后只好钻进灶膛里去了。
郭云见了,急忙跟过去,来到灶房,赶忙把他拉出来,可惜呀,张秋已经被活活烧死了。
善良的郭云看到这一幕,悲愤交加,痛不欲生。她厚葬了张秋后,因为太过伤心抑郁,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玉皇大帝得知了这件事,考虑到郭云生前的为人,就封郭云为灶婆,又念及张秋能知错认错,便封张秋为灶王,让他专管人间、天上传递消息的事儿。
自从张秋当了灶王爷,每年除夕就会来到人间,收集各家的善事恶行,然后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就根据这些情况扬善惩恶,以此来保天下太平。
百姓们得知张秋当了灶王,想起他生前的那些事儿,心里是敬畏交加呀,担心他在玉皇大帝面前拨弄是非,所以在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的时候,
一边磕头施礼,一边念叨着:“灶王爷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还会往他嘴里塞糖,在嘴边抹糖,就盼着他说话能甜甜的,在玉皇大帝面前可别胡言乱语了。
灶王爷深知民间疾苦,还状告三尸神在人间为非作歹呢,并且告诫各家各户从腊月二十三日到除夕,要打扫庭院,这才使得三尸神的阴谋没能得逞。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在天上人间诸神当中,唯有灶王爷最具人性,最能体贴民情,
所以历来都受到全国百姓的敬仰,每年腊月二十三送灶王,除夕之夜迎灶王,年年如此,大家也都乐此不疲。
那这三尸神又是什么?
古老相传,三尸神是住在内脏里面的,就跟寄生虫、神经虫似的。
上尸名叫“踞”,上尸神待在人头里面,它能让人胡思乱想,让人眼昏,头发脱落,还能让人产生幻听,
周围明明没人,却好像听到有人说话,甚至会使人发疯,做出自杀或者攻击、伤害他人的举动,也就是会引发精神病。
中尸名叫“踬”,中尸神住在人的肠胃里面,它会让你变得贪吃,还健忘,诱导你去做坏事,也能让人产生好像有人跟自己说话的感觉,同样会导致人的精神病。
下尸名叫“蹻”,下尸神住在人脚里面,它会让你变得好色、贪婪、好杀。
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有三个,就叫三尸或三尸神,每到庚申日它们就会向天帝呈奏人的过恶。
根据《历代神仙通鉴》卷八所说:“三尸者,一名青姑,伐人眼,令人目暗面皱,口臭齿落;
二曰白姑,令人腹轮烦满,骨枯肉焦,意志不升,所思不得。”按照这种说法呀,它还是人们身心致病的根源呢。
总而言之,三尸神就是那种兼管监视、告密、教唆、破坏等种种恶行的驻身神。
所以才有“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这句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