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7章 圣心医院(1)
书名:正当柳絮纷飞时 作者:六朝六六六 本章字数:3025字 发布时间:2021-02-13

1914年欧洲阴云密布,列强们不知道抽了什么疯,反正成千上万的军队不顾死活地打成了一锅粥。

同时期的江州除了市面上进口的西洋货减少了些,一般民众的生活与原先没什么两样,但靠纺织吃饭的人们却发现原来外国人在遥远的西方打架可不是与他们无关的小事。工厂主们的钱袋子开始变得充足了,工人们则更加繁忙辛苦,经常连晚上都得上工。

连胜纺织厂的机器更是日夜连轴运转着几乎不能停下,前来提货的各地批发商天天耗在厂里,车间出来的产品经常还没入库就被他们截住争抢起来。

咏江不得已扯着早就沙哑的喉咙声嘶力竭地吼着:“放下,不经检验的的产品我们是不能出厂的!”

“没事儿,不信连胜的货还能信谁去?”提货的人哪里肯听。

最后往往是华生出面调停并承诺各家都能拿到货,那些人才老老实实地去仓库门口排队。

见形势如此喜人华生找到柏颂贤夫妇提议改扩建工厂,主要是增加并更换织布车间的设备,另将纺纱车间所在区域进一步扩大成第二分厂。

那两口子听到这宏伟的计划吓了一跳,柏颂贤拨打着算盘说道:“现在生意这么好,一旦停工损失得多大呀?”

“不用停工,我测算过了可以边生产边改扩建。现在生意虽然好但产力还是太弱,这时候不抢机会以后那些洋人回过味来,我们就更没机会做大了。”华生笑道。

“那你忙的过来吗?”林氏担心地问道。

“呵呵,我这人不怕事太多就怕没事做。你们两位股东既然没什么意见,麻烦跟孙家那里打个招呼,我现在就去开动了。”华生说罢便急匆匆地跑了。

工厂的改扩建工程竣工后,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两倍。江州此时已经有了发电厂,电线架在高高的木杆上被接入厂里。高大的单层式车间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安装了电灯还有了降低粉尘和热量的大型抽排风机;为了确保电力供应,华生还在总动力房加装一台新式的大功率发电机。目前所有的设备均为电动、燃油或者蒸汽动力了,人力设备全部被淘汰了。

在订购新式织布机的时候,虽然知道藤田俊明早已离开了三井商社,不过由于第一次购买的机器性能优良而且那里的服务非常周到,所以华生这次还是在三井买了自动织布机和其它设备。

新建的二分厂专门用于生产棉纱,纱锭达到3万多枚;全部开工的话,总用工人数将达到两千人。连胜纺织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工厂。

华生和玉莲的办公室没有改变,只是正面墙上多了一幅池心澄的大幅肖像。柏颂贤一看便说这可不行,接待客户时也显得太寒酸了与工厂的规模极不相称,于是华生又在隔壁改造了一间宽大的接待室。

对于这间接待室的布置华生可是动了一番脑筋。整整一面墙挂满了工厂各个时期的照片,还有两江总督张人骏给池心澄的那幅“壮心不已”的题词。不过那是临摹件,原稿早已经被华生卷了塞进了池心澄的棺木。

在获奖证书的照片中最引人瞩目的除了大清南洋劝业会的二等奖,还有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当华生从省政府领回金奖和证书后,连胜纺织厂还举行了盛大的祭典仪式以告慰老董事长池心澄的在天之灵。

与别人家放置漂亮的奇石、盆景等工艺品不同的是华生让人从车间搬来一台老式单人铁轮织布机作为主要装饰品。

淘汰下来的织布机保养得都挺好,他本打算将它们低价转卖给其它小工厂。但是平常沉默寡言的张磨坊却说远离城镇的小农之家仍然在用土织机织布做衣服穿,只不过现在不需要纺纱了而是直接买棉纱来纺线,莫不如将铁轮织布机送给那些织户。这样不仅帮了他们而且今后他们也愿意买我们的棉纱。

这一颇具战略眼光的提议让华生两口子打心底对这个看似古板的老爹刮目相看。于是华生将机器分送给了张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织户,他则保留了这一台作为纪念。

1916年正月十五过后,连胜纺织厂举行新年开工仪式。玉莲挺着快足月的大肚子也非要去参加,结果仪式刚结束就觉得腹痛难忍。

大家本来要把她送回家里并派人去请接生婆,但李大脚这位农村大妈却令人吃惊地要把玉莲送到刚开业不久的圣心医院去。她说玉莲这次肚子也太大了,害怕当年她生华生时的危急情况也在儿媳身上发生。

圣心医院是浸礼会江州总堂创办的教会医院,也是本地区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医院。为了开办这家医院,华生和柏颂贤还给教会捐了不少款子。

那还是十多个月前有两位黄头发、大鼻子洋牧师来到厂里拜访华生,刚巧他不在,咏江便接待了他们。两位牧师说教会计划在江州建一家西式医院但上级教会拨付的资金不足,听闻连胜纺织厂的总经理是个思想新派的人士,因而希望他能捐助部分资金。

咏江一听便摇着头说厂里现在正在筹备改扩建项目没有多余的钱。即便找到华生也没有用,别看他是个大老板了,自己还住着一个简陋的小宅院呢。两个洋牧师听后只得悻悻地离去。

其实即便厂里有闲钱,咏江也是不赞成捐款给洋人的。当初在上海他的右手被砸伤后,工友们把昏迷不醒的他就是送到了一间洋医院的,结果那里的洋医生一看是粉碎性骨折,二话不说直接就安排了截肢,害得他不但留下了终身残疾还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后来回到江城在云裳绸布庄打杂时,他正巧看到一个伙计干活时也被沉重的货箱把手砸得血肉模糊,但是送到中医世家张接骨那儿,人家按祖传秘方只用些草药将那几乎不成形的烂手包上。三、四个月后那伙计的手不说恢复到原样但也基本能动了,并且也没花多少钱。这可让咏江一直到现在还懊恼不迭。

华生回到厂里听说此事后当即责备咏江不应该当场拒绝人家,洋医和中医各有所长,建了医院病人就多了一个选择是件好事。他赶到浸礼会总堂详细询问了建医院的事情,牧师们宣称医院建成后将对民众全面开放,对非教徒也一律平等对待并且诊费低廉。牧师们还有一个目的让华生非常心动,那就是帮助染上鸦片烟瘾的人戒毒。

鸦片这鬼东西是让人越抽越穷,越穷越抽。江州和无锡都有许多鸦片烟鬼,当初刘执信率领的巡防军那么不堪一击,某种程度上也是队伍里有很多双枪兵导致的。连胜纺织厂大部分是女工还没发现有人抽鸦片,但是码头货栈的伙计里就有好几个抽的,刘叔对此也是深恶痛绝。

华生大笔一挥便在募捐册子上写了两万银元,这可把两位牧师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们之前游说了一些官员和财主,最大的一笔捐款也没超过两千银元。

在回去的路上被一阵冷风吹过之后华生感到有些犯愁了,因为前不久玉莲告诉他又怀上了孩子的时候,他就兴奋地向一家老小承诺要挤出些钱来买个带花园的大宅子。现在头脑一热捐出去这么多钱,买宅子的事基本就算泡汤了。

当他拐弯抹角地告诉家人后,没想到玉莲和父母却非常赞成,认为这比他以前捐款修桥补路更能积攒功德。这才让华生愧疚的心稍微好受些。

过了一个星期门房来报那两位洋牧师又到工厂来了,咏江扭头看着华生,虽然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就是充满了怨气,华生的脸一红,心中也暗暗叫苦:“这若是再来募捐可真不能给了,工程上还急用钱呢。”

哪知两位洋牧师一进接待室的门就对他千恩万谢并递上一份大红聘书,聘请他担任未来的圣心医院的名誉董事。原来自从华生领头后,柏颂贤以及一帮纺织业的大佬们都纷纷慷慨解囊,有些原来捐得少的人觉得面子过不去还增补了一些。这样一来,所有资金缺口在几天内全都解决了。

华生婉言推辞道:“只要医院能造福百姓就行,名誉董事就免了吧。我不是基督徒,你们的上帝知道了会不高兴的。”

“不,这个荣誉非您莫属。您有这样的仁爱之心,上帝怎么会不高兴呢,况且我们知道令堂大人可是一直虔诚地想皈依上帝的哟。”两位洋牧师坚持道。

 华生一听惊讶不已,心里暗道:“这些洋和尚可真不简单,怎么连我老妈的念想都摸得这么清楚?算了,当就当吧,拿回去让老太太看了开心一下也好。”于是便接下了聘书。

他可没料到,这个荣誉头衔在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正当柳絮纷飞时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