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晋南北朝到隋朝,朝鲜半岛上存在着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其中高丽是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高丽原名高句丽,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隋文帝杨坚登基时,高丽曾派使者前往隋朝表示祝贺,文帝封其王为大将军,并改封为高丽王。
从那时起,高丽每年都会派使者进贡给隋朝。
然而,高丽与新罗、百济之间经常相互侵略,战争不断。
隋朝平定南陈后,国力大增,高丽王对此感到非常害怕。
604年,杨广即位后,利用隋文帝时期留下的强大国力炫耀武力。
607年,隋炀帝北巡榆林,会见了突厥启民可汗夫妇、吐谷浑和高昌两国的使臣。
一路行至云中郡,高丽使臣也前来拜访。
杨帝告诉高丽使臣,高丽王朝应该臣服于隋朝,否则他将与启民可汗一同访问高丽国土。
这些话无疑是对高丽的威胁。
高丽王高元并没有理会隋炀帝的威胁,保持冷静。
隋炀帝忍不住发怒,决定征服高丽。
当时,官员裴矩还提出,高丽的土地是汉代的三郡,西晋也是中土,征服高丽是收复故土。
608年,隋朝开始准备征服高丽。
由于汉王杨谅征辽的失败,解决运输线路过长,变得极为关键。
于是,杨帝动用100多万劳工,开挖永济渠、南通黄河,北至涿郡,通过大运河运输军粮和器械。
作为出征的总部,临朔宫设在涿郡。杨帝还下令广置军府,大量生产兵器,增加军马数量,建造战车和战船。
611年,隋炀帝乘坐龙舟从江都出发,沿着运河直达涿郡,并下令征集全国的壮丁,集中在涿郡。
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山东的兵民负担最重,数十万民工在运粮途中车牛一去不返,导致大量人员死亡。
运粮车辆和人员用尽后,又征用了鹿车,两人一起推着一辆车运粮,路程遥远。
结果,粮食未能运到目的地,而民工也无法交差,只能逃跑。
超过60万的运粮车夫中有一半以上逃亡,导致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接下来,农民纷纷起义,攻打城池。
征辽战争还未开始,隋朝内部已经发生了民变。
尽管如此,隋炀帝还是不顾一切,突然发动了第一次远征高丽的侵略战争。
陆军分为24路,总共超过113万人,但号称有200万。
另一方面,水军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统领。
他们从东莱出发,先浮海前行,船头与船尾相连数百里。
隋炀帝自视甚高,认为必胜无疑,每支军队除设有将军和亚将各一人外,还特别派遣了一个受降使者。
2月9日,隋炀帝正式下令出征,每天派遣一支军队向前推进40里。
先行的军队先行,后继的军队跟进,皇帝的御营有六支军队。
经过40天的行军,第一支出发的军队才全部抵达涿郡城,一眼望去,军队首尾相连,鼓角齐鸣,旗帜招展,绵延960里。
这种盛况在历史上罕见。
隋炀帝对高丽没有足够的警惕,认为他们只是儿戏,一旦大军到来,高丽必定会投降。
但事实却是高丽军民顽强抵抗。
隋朝大军围攻辽东城,长时间攻城不下。
来护儿统领的水军渡海攻击平壤时,却遭到埋伏并惨败,只能狼狈地撤回。
宇文述统领的陆军进军平壤时,高丽军先以诈败引诱敌人,然后从四面包抄。
隋军饥寒交迫,丧失了斗志,溃败逃亡。
其他九支军队中逃往辽东城的逃兵有30多万人,只剩下2700人,所有的粮食和武器都丧失殆尽。
隋炀帝非常愤怒,命令宇文述等人全军撤退。
樊子盖作为民部尚书留守涿郡,而隋炀帝亲自驾驶龙舟返回东都。
第一次征高丽以失败告终。
可是,这次失败并没有唤醒隋炀帝,他在撤军的同时,下令继续搬运黎阳、洛口和太原的粮食,并将其送往涿郡。
他还下令征集天下的士兵,招募民众,集中于涿郡,准备发动第二次征高丽的侵略战争。
613年4月,隋炀帝再次起驾东征,恢复宇文述的统军职位,并派他担任先锋。
隋炀帝声称,凭借他的力量,海可以拢起,山可以移动,高丽算不了什么。
宇文述率军直接攻击平壤,隋炀帝亲自围攻辽东城后,高丽守军顽强抵抗,使隋军长达一个多月无法攻破城池。
与此同时,河北和山东爆发了农民起义。
隋炀帝认为这只是一些小毛贼,不值一提,他们仍然全力攻击辽东的高丽。
6月,监督运河草的杨玄感发动兵变,进军洛阳。
这一消息传来,征辽的隋军士气低落。
事实上,杨玄感有很多同党。
隋炀帝害怕失去帝位,连夜撤军,将军械和财物全部丢弃。
因此,第二次征高丽也以失败告终。
614年1月,隋炀帝下诏,命令文武百官商讨第三次征高丽的事宜。
此时,杨玄感之乱刚刚平定,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已经泛滥成灾。
众人都知道,现在发动战争会冒很大风险,但没有人敢反对。
隋炀帝却认为没有人反对就是支持,他下令天下军队一起向涿郡集结。
3月,隋炀帝亲自抵达涿郡,但是士兵在路上纷纷逃亡。
7月,隋炀帝到达辽西省怀远镇,不敢亲自渡过辽河东进,就派遣大将来护儿为先锋,进入卑沙城。
由于多年的战争,高丽伤亡惨重,所以他们派使者请求和解,并将杨玄感的同党斛斯政囚送给隋军,以示诚意。
隋炀帝因为国内农民起义无处不在,征辽士兵因道路被封锁,未能按时到达,感到无法继续战争。
现在高丽乞求投降,隋炀帝挽回了面子,只好收兵回洛阳。
他还要求高丽王入朝,但高元始终不肯前来。
隋炀帝非常生气,尽管曾有意再次征讨高丽,但农民起义如火如荼,此时的隋朝已经岌岌可危,再也没有力量发动对外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