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选邺北德容兼具之女,充盈邺北后宫之事,皇上下诏当日,皇城的每个角落便贴满了布告。
一时间街头巷尾谈论的皆是皇上即将采选秀女之事。
武始伯一家搬至京中转眼已将近二载,胡元宗也早被胡公从容华寺接回了家中。
胡公每日早膳之后能都会去京中最有名的畅茗楼去听听书或小曲,这一日亦如往常一般。不为别的,一来可以打发些时间,二来因为此处毕竟是京中有名之地,许多文人雅士或者达官显贵也会来此消磨时间,胡公也借此结交权贵。
胡公虽袭了武始候之爵,列将为伯,位列三品,在淮临时,尚且能养个几百府兵,如今进了京中早已尽数谴散。因此他并无实权,只是挂个领空饷的闲职而已。
话说得难听一些,若不是因为长女胡元熙如今成了皇上的胡婕妤,就凭他自己,连个正六品的有实权的都不及。
可胡元熙虽入宫将近四载,皇上也算对其宠爱有加,但并没有给胡公加官进爵。不为别的,一来胡公年岁要比陈贵嫔兄长陈松秉长上太多,二来实战经验也不及。皇上即便要提亲信,也不会提个年岁大能力又不强的人为自己奔波效力。
而胡元熙亲弟年龄尚小,显然不能重用,于是胡家之势一直不曾崛起。
自胡元熙入宫后,胡公便一直做着胡家飞黄腾达的黄粱美梦,可惜胡元熙并未让其如愿,延昌五年除夕前,胡元熙回到淮临亲自接走了胡元宗,胡公当时心灰意冷,觉得父女缘分已尽。
没想到次年胡元熙生辰之后,皇上就下旨将胡家举家迁至了京都,又赐了别院。虽是离邺宫稍远的街道,但别院还算宽敞。胡公以为胡家要就此崛起,没想到赐了别院之后,皇上便再没了下文。
可胡公天生虚荣至极,总不甘心自己只做个闲散侯爷,既然长女指望不上,那便指望次女,于是日日出门想与权贵结交日日奔波算计。
这一日刚到畅茗楼坐下点了一杯茶,外面便走进了穿着一身绫罗绸缎的两个人。
一人兴冲冲地说道:“外面张贴的皇榜你可看见了?兄台家可有适龄的闺女?这要是一招被选中,兄台家就此可就是皇亲国戚了!”
“我家那几口人你不知道?我二姐去年刚刚出嫁,三妹今年才七岁!反到是贤弟家,我记得贤弟妹妹好像今年年岁差不多!”
胡公的心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一颗热心好悬没从嗓子眼里跳出。
二人的话在明显不过了,二人的口中的皇榜上张贴的便应该是选秀之事。胡公忽地起身,二人的话一句都再也听不进去,直接飞奔出去。
“哎!胡公!您还没给茶钱!”店小二喊了一句。
胡公耳里哪能听见一丝其他言语?小二倒也没追出去,胡公是常客,倒也不担心他赖了茶钱。
胡公跌跌撞撞出了畅茗楼,四下搜寻街市上皇榜的张贴之处。可遥望了四处,也没见到一个皇榜。
胡公深吸了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去,冷静下来的胡公发现此处虽没有看见皇榜的踪迹,但见到西面的街角处聚集了一些人。
“此处一定有皇榜!”胡公想着便脚步不稳地奔向了了街角,终于见到众人聚集的西面强上真的张贴了一张皇榜,但因为距离的原因,胡公看得不慎清晰。胡公左拉右拽拨开众人终于冲了进去,那些看不清的字变得清晰起来。
“广选已达及笄之龄德容兼具之女,充盈后宫!八月十八辰时于集草堂进行初选,特此告知!延昌七年八月十六!”
胡公很想笑,胡公又很想哭。笑是因为皇上要选秀是真,自己的次女胡明曦也可以再攀高枝,而且明曦一向乖巧可人,最是向着自己。想哭是因为胡明曦尚未达到及笄之龄。
胡公拨开了人群,落寂的走了出来,施施然回了胡府。
“老爷,您今日怎回来的这般早?”早已被扶为正妻的陆瑾摇着摇扇走了过来。
胡公没有理会陆瑾,一下呆坐在正堂里的太师椅上。
胡公一向对陆瑾疼爱有加,今日对陆瑾如此不加理会,实属异常。于是陆瑾便挨着胡公坐下,一边往胡公脸上扇着凉风,一边轻声问道:“老爷,您这是怎么了?”
“皇上选秀了!”胡公低声细语。
“选秀了?这不是好事吗?”陆瑾惊呼一声,忙站了起来。因为本该年后选秀,如今拖到了八月,众人都以为今年不会再选了。
“皇榜上写的清清楚楚,能参选的都得是及笄的德容兼具的女子,咱们明曦尚未及笄!”胡公哀叹一声。
“只差半载有什么关系!”陆瑾眼珠一转,笑着说道:“明曦可是元熙的亲妹妹,元熙可是皇上的婕妤,只要元熙求皇上,皇上还能不给这半分颜面?”
“求元熙?你糊涂了?你真当为元熙不知馨儿是怎么去的?”胡公看了陆瑾一眼。
胡公这一提皇甫馨,陆瑾也不再言语。
胡公午膳都没吃,坐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足有一个时辰。
胡公不用膳,陆瑾也没心思用膳,只把膳食都搬来了厅堂,就坐在胡公身侧的另一张椅子上陪着。
忽地,胡公睁开了眼,瞬间站起了身,径直向门外走去。
“老爷,您这还没用午膳呢?您要去哪?”
胡公此时正急着为明曦之事寻求门路,哪有时间理会陆瑾。
这一个时辰,胡公把自己这半生来所结交的人尽数想了一遍,认识的人虽多,但谈得上至交的也就殷家和陆家两家而已,陆家仍旧在淮临,而殷家也只是个五品,显然对此次选秀之事都无能为力。
他所结交的众多人中最有权势的当属安勰王。延昌三年秋季,南郡来犯邺北秀川关一带,安勰王奉命平定。
南郡的兵力比想象中凶猛,双方对峙了三日后,邺军便弱势渐渐显现。胡公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带上自己的六百府兵赶往了支援,胡公并非真的忠君爱国,敢于牺牲,而是想要这六百府兵的性命换自己一个前程。
可惜安勰王回京后只字未向皇上提及,六百府兵尽失,也没换到自己的前程。好在最后胡元熙入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