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登基后,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隋文帝对原本残酷的刑法和制度进行了修改,使其更适应南北统一后的中国。
他在许多事务的管理上也非常宽松。
与其他朝代的许多皇帝不同,隋文帝并不拘泥于模板式的工作方式,只要最终目标一致,实现方法并不重要。
当时,王伽是齐州的一个小官员,他为人善良,工作认真。
许多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好官员,就连囚犯们看到他也觉得他与其他官员不同。
王伽平时不追求名利,只想踏实过好自己的一生,这导致上级领导对他不够重视。
他常常被安排处理各种繁琐的事务,而不是能捞到好处的事情。
公元600年,王伽负责将70多名囚犯押往京城。
王伽身着官服和官鞋,与囚犯们一同穿过山湖和崎岖不平的道路。
囚犯们穿着粗布衣服和草鞋,经常要走上很多天,直到鞋底被路上的石头磨损。
如果走路不小心,他们的脚底会被撕裂和流血。
而且,囚犯们被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防止他们逃跑或攻击护送的官员。
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囚犯在押送途中必须戴上这种沉重的枷锁。
枷锁由一根木板和一把锁组成,囚犯头上戴着两块木板,最长的有三四米长,他们的手被链子锁在一起,最后被锁成与脖子一样高。
他们的脚被铁链连接在一起,中间有一把大锁。
有了这个东西,他们走动非常吃力,每一步都要拖着沉重的大锁,他们的手总是被迫向上倾斜。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血液耗尽,手臂变得麻木疼痛,手腕被粗糙的边缘磨损得严重。
枷锁的重量对囚犯的肩膀和脖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一路上,70多名囚犯中没有一个完好无损。
他们被捆绑在一起,或多或少都沾满了血迹,脸上也没有一丝光彩。
对他们来说,充满希望的明天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到了炎热的夏天,护送犯人的官差和民夫们大汗淋漓,犯人们也受尽了煎熬。
王伽对囚犯们说:“你们犯了国法,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罪有应得的。”
“然而,官差和民夫并没有犯错,却要与你们一同受苦,你们忍心吗?”
“因此,我想为你们解开枷锁,方便大家行走。”
听到这些话,囚犯们感到惊讶和内疚,纷纷低下了头。
与王伽关系较好的官员朋友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更不用说他们都是犯法的囚犯了。”
“如果其中有一个人逃跑,你的脑袋怕是保不住了!”
王伽笑了笑,平静地安慰他:“其实,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种枷锁真的很重,他们已经被流放足够悲惨了,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受到额外的惩罚呢?”
“第二,你们看看,这几天大家都瘦了不少。”
“我还听到很多人私下里抱怨,说走这么长的路日夜奔波真是让人筋疲力尽。”
“第三,这些囚犯被判处流放,而不是更严重的罪行。”
“这表明他们没有犯下太过严重的错误,可能只是一时失足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坏。”
“此外,他们刚才真诚地低下了头,这表明他们还有一点善意,我们应该相信他们。”
说完这些话,王伽看到朋友有点感动,拍了拍他的背,继续补充道:“你放心,一人做事一人当。”
“如果出了什么差错,上面怪罪下来,我会独自承担,绝不会牵连到你们。你们也不需要再反驳了。”
起初,囚犯们并不相信王伽想为他们解开枷锁的话。
自从他们被判流放以来,亲朋好友已经离开了他们,更别说他们遇到的官员和士兵,个个都将他们当作过街老鼠。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轻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他们的内心似乎充满了空洞,变得极其冰冷,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希望。
王伽继续说道:“你们带着枷锁长途跋涉也很辛苦,我有一个想法,打算解开枷锁,让你们自己去京城。”
“我们约定好的日子一到,你们在京城的大门口集合,你们能做到吗?”
囚犯们十分感动,全部跪下来说:“大人真是有菩萨心肠,我们一定做到。”
于是,王伽解散民夫,解开所有囚犯的枷锁。
接着他说:“如果你们失约,只好由我为你们承担刑罚了。”
说完,他下令释放囚犯,带着几个官差继续向京城走去。
约定好的日子,70多名囚犯都来到了京城的门口,没有一个人逃跑。
隋文帝听说这件事,非常惊讶,立即召见王伽,还大大赞扬他。
随后他吩咐王伽将所有囚犯带来,设宴款待众人,并当场下令赦免他们的罪行。
第二天,文帝颁布一道诏书,要求各级官员向王伽学习。
从那以后,隋文帝以感化的方式来管理全国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