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记录在scheme的数据档案中。
那个男人推门走进来,对我说,“你好,医生,我是之前预约的G。”
我点头向他示意,他在桌前的椅子上坐下来。我观察着他。三十岁左右,相貌平平,中等身材,满脸透着疲惫。
坐下之后,G显得局促不安,不停地望向四周,目光扫过房间里的一个个物什,仿佛仍在思索自己来此是否应该。为了缓和气氛,我首先问道,“这个地址好找吗,来的时候还顺利吗?”
他点了点头,回答,“堵了车,但还好没迟到。”
“是第一次参与心理咨询吗?”
“是的,但我不确定是否……可能是哪里弄错了。”
我友善地说,“不必紧张,心理咨询并不是治疗,并不意味着只有患者才能咨询。你可以把这当成一场谈心,每个人都需要定期倾诉内心的想法。”
他看上去镇定了下来,对我说,“我明白了,谢谢您,医生。”
“我能知道你的职业吗?”
“以前是销售经理,后来辞职了。”
“理由呢?你也可以不回答。”
“因为我有了更好的选择。”
“哦,是什么?”
“我成了一名作家。”
这时一旁的茶壶烧开了,我起身为G和自己斟了茶水,一边说道,“可否聊一下作品?”他说了一个名字,我惊讶地说,“原来您就是那位G?我还以为是重名呢。”我放下茶壶伸出右手,他也起身有些不好意思地跟我握了一下。
重新落座,我接着说道,“您可是有名的新锐小说家,说来也巧,我恰好是您的粉丝。我知道您从发表第一部作品到现在只有短短一年,但已经名列人气榜前茅,被媒体称为,近十年少见的天才型作家。”
他又开始不安起来,目光在桌面上扫来扫去,“您真是过奖了,我还很不成器。”
“……您的作品善于描述光怪陆离的异能世界,不光情节紧凑,设定严谨,场景描写也非常生动。虽是小说,读起来却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不能自拔,一口气读到结尾才会意识到自己原来是读者,不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呢。”
“哪里,那……都是过溢之词。”
我看着他,他闪躲着我的目光。我摊开双手说,“那么,有名的天才小说家G,有什么要向我咨询的呢?请放心,虽然身为粉丝,但在这里我是一名心理医生。我不会泄露听到的任何内容,你可以放心地向我倾诉。”
“好的。”他想了想说,“我……其实不知道从哪说起。”
“不用刻意去想,随便聊聊即可。你的烦恼,和小说创作有关系吗?”
他嘟哝道,“有一点。”
“是什么?”
他叹口气沉吟着,终于说道,“那些小说,根本不是我写的。”
我不动声色地说,“如果刚刚没有听错的话,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当然,虽说比较意外,但就像已经保证过的,我不会泄露听到的任何东西,请相信我的职业道德。”
G不做声,仿佛在后悔刚刚不慎流露出的心声。我接着说道;
“——况且,虽然不是作者,身为一个资深读者,我对于这个行业的现状也了解一些。在纸质出版已经没落的今天,大众观看文学作品主要通过PC端和移动端,这种阅读方式,对作品更新量的需求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移动端,甚至根本超过了个人写作能力的极限。于是有些作者会选择多人合作一部小说,有人负责大纲,有人负责章节,有人负责对话和润色,有人负责审核和编辑。甚至一些有名气的作家会雇佣他人代写,由作家提供创意和梗概,以及监制,真正写出作品的是枪手。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实对我这样的读者来说,并不在意作者是谁,是一个还是一群人。只要能提供出优质的作品,我们就乐意观看和付费,不会去管它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G听了我的一番话,连连摇头道,“不不,你误会了,小说都是我一个人写的,我也从没请过枪手。只是……”他见我想说什么,又摇了一下头说,“也不是那种,我也没有剽窃别人的创意。从来没有外界的一个人对我说过那些内容,那些想象。我本人从没有参加过任何作家协会、创作沙龙之类的,网络群都没有。以我的性格,也没跟任何别的作家、写手有过直接交流,甚至跟编辑都没有聊过三句以上的话。朋友和亲属中也没有从事创作的。我的所有写作过程,都是在我的脑中、以及我那间三十平米卧室中的台式电脑上完成的。”
我说,“也就是说,你的作品,完全是基于你脑中的想法,用你自己的双手敲打出来的,但——你仍然认为,那不是你的作品,对吗?”
G看着我的眼睛——这是自进屋以来,他第一次主动望向我的眼睛——坚定地点了点头,“就是这样。”
墙上的挂钟发出滴答声,时间在一秒一秒流逝。G的目光逐渐垂了下来,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这有些难理解……”
我朝他摊开手掌,“没关系,慢慢说出来。”
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接着说道,“怎么说呢……就是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一个念头,就把写了出来。但那根本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跟我的阅历、知识面完全不搭界,就那么没有来由地蹦了出来。我不由自主地把它写了下来,不停地写,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而且,在写完之后,完全忘记了这回事,甚至根本不记得自己曾写过那些东西。”
我想了想说,“很多著名的作家,也这样形容创作的灵感。灵光一闪,汹涌而来,不可阻挡,又消失无踪,像是神明的点化。”
G有些躁动,使劲地摇头,“不,不是的。我清楚自己以前的状况。在之前,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属于最差的那一类,提笔忘词是家常便饭,连女儿的学前读物都辅导不了。从小到大读的都是理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高考因为语文不及格吃了大亏。刚毕业那会儿,因为报告都写不囫囵,换了几份工作都干不久。我清楚得很,自己是不可能写出300个字以上的东西的,更别提几十、上百万字的小说了。”
我笑了,“有研究表明,才华与障碍相生相伴,真正的天才往往都会在某些方面异于常人。”
“可是……”
“您显然是个真正的天才,对于创作无师自通。这是对此最科学、合理的解释。”我摊开手说。
G盯着自己叠放在桌面上的双手,沉默了半晌,缓缓说,“也许,正是这样。”
我看着G,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比的失望,像是对我,也像是对自己。如果不发生点什么的话,他怕是很快便会起身离去。我觉得是时候了,盯着他的眼睛,说道;
“玩笑话到此为止。请原谅我稍微调侃了一下,目的是刺激你心里的某个东西,让它变得膨胀、具体起来,更容易‘出来’。”
他抬起头来,也看着我的眼睛。我接着说道,“我当然知道,你其实没有说出某些关键性的东西。在你的内心,或者说记忆深处,有一些东西你潜意识里认为那是幻觉,是不存在的,是自己出了问题。但是,你要明白一点,人的意识也是真实的物质,是存在于神经元之间的电波,有它的构成元素以及运行规则。就像是电脑的模拟空间一样,只要做好了代码,虚拟的砖和虚拟的瓦,也会井井有条地构建出一个世界。”
G垂下眼睛,似在思考着什么。我继续鼓励他,“你今天来到这,就是要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你可以把这个房间,当做现实与心灵的分界线。在这个房间之外的,是通常认为的现实;也就是刚才说的,科学、合理。而这里,是你自己认为的现实;在这儿你大可以摒弃那些桎梏心灵的枷锁。来,说出来吧;在你心里的,究竟是什么?”
G的目光扫过桌面,抵达一侧桌边,那里摆着一只烟灰缸……他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我,我做了个“请”的手势。G点上烟,吸了几口,仿佛下定了什么决心一样,说道;
“我觉得我好像真的生了什么病,脑子方面的。就从最开始说起吧。”
以下是G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