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发生内乱后,梁朝多次起兵北伐。
但是梁武帝的指挥无能,不仅未能夺回失地,反而造成大批的军民伤亡。
北魏分裂后,再无力向南方进攻,梁朝因此进入了一个相对长时间的安定时期。
梁武帝看到宋、齐两个朝代由于皇族内斗而发生内乱,因此对自己的亲属格外宽容。
皇族成员犯罪,他只是口头警告,从不追究罪责。
梁武帝的六弟临川王萧宏是个贪得无厌之人,不断搜刮财富。
临川王府后面有几十间库房,平时锁得严严实实。
有人怀疑里面可能藏有兵器,向梁武帝告发,声称萧宏私藏兵器,准备造反。
梁武帝得知弟弟企图夺取自己的权力后,大吃一惊,亲自带领禁军进行搜查。
萧宏见到梁武帝时神情慌张,更加激起了梁武帝的怀疑。
他命令萧宏打开所有库房,逐一检查。
打开库房一看,发现其中有三十多间堆满了钱财,总额超过三亿万钱,其他库房则堆积着布料、丝绸、棉花等杂货,多得不计其数。
萧宏跟在梁武帝后面,心惊胆战,担心梁武帝会发现他的赃物,对他进行处罚。
没想到,梁武帝检查完毕后,转身笑嘻嘻地对萧宏说:“阿六,你的日子过得不错嘛!”
自此之后,他知道萧宏不会谋反,反而更加信任他。
梁武帝对亲属和士族宽容有加,但对待百姓则完全不同,任何触犯当时法律的人都会受到严厉处罚。
如果一个人犯罪逃亡,其全家都会被罚做苦工。
这样一来,贵族官僚们无所顾忌,更加肆意妄为,有些人甚至公然在大街上杀人,而没有人敢干涉。
有一位正直的官员贺琛上书奏章,提出了四条意见。
第一:各地州郡官吏的残酷搜刮,百姓忍无可忍。
第二:官吏奢侈,浪费严重。
第三:奸臣崇权作威作福,陷害良善之人。
第四:大批建造官府,没完没了,百姓终年服役。
贺琛所言属实,梁武帝却完全不理会。
他亲自起草了一道诏书,责备贺琛。
在这份诏书中,他自称为世间少有的明君,勤劳而节俭,把贺琛的意见一一驳回。
梁武帝早年在治国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后来逐渐陷入佛教之中,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严格遵守不杀生的戒律,不屠宰牲畜,不食用肉类,每天只进食简单的粗饭,即使在祭祀和宴会上也不允许食用肉类。
他禁欲而不与后宫妃子共寝,连床上的被褥都十分朴素,且经常使用很久。
他穿着粗糙的麻衣粗布,也不允许嫔妃穿华丽的服饰。
他不饮酒,也不欣赏音乐,每天清晨就起床处理政务,以展现自己勤政的品质,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即使手上冻裂也毫不在意。
然而,他只是在节约自己的生活开支上有所作为,但在修建佛寺和礼敬佛祖方面却非常奢侈。
在小小的建康城内,就有五百座佛寺,每座寺庙都有大批的僧人,此外还有塑像、点香和诵经等方面的开支,花费十分巨大。
受到皇帝尊佛、敬佛的影响,梁朝的百姓纷纷出家,建康城的僧人数量高达十万多人,并享有国家特殊的高等待遇。
在梁武帝的引领下,皇室和官员纷纷效仿,也兴建佛寺。
有些甚至将自己的宅子改建成佛寺,还慷慨捐赠大批财富给佛寺,以祈求福报。
有一天,梁武帝听说一位名叫达摩的高僧,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来到了这里。
“印度来的?那可怠慢不得。”梁武帝立即派人前去迎接。
见了达摩,梁武帝问:“我一直修建寺庙,造塔,读经书,做了很多好事,这些能积累多少功德呢?”
达摩回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急眼了:“为什么没有?”
达摩说:“因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功德。”
梁武帝垂头丧气,但仍然不死心,继续问道:“那请教大师,佛学的真谛是什么?”
达摩回答道:“佛在心里,心即是佛。”
梁武帝听得云里雾里,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表情,连下一个问题也不想再问了。
达摩察看出梁武帝的表情变化,便客气地告辞离开了。
梁武帝将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自己的师父。
师父听后非常生气地问:“达摩大师现在在哪里?”
梁武帝无所谓地回答:“他已经走了。”
师父气得跳起来说:“你怎么能让他走呢?”
“他擅长解说佛法,常说别人不敢说的东西。”
“你这次放他走了,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啊?我,我就派人去追。”梁武帝后悔死了,赶紧命人去追。
可是他已经迟了一步,达摩已经去了北魏。
时间一晃而过,梁武帝在晚年突发奇想,竟然决定去同泰寺出家当和尚。
大臣们对此表示反对:“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谁来执政呢?”
“说得是啊!皇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大臣们议论纷纷。
在大臣们强烈反对的情况下,梁武帝在寺庙里只当了四天的和尚,就被接回了皇宫。
“事情不对啊!”梁武帝坐在龙椅上,一番左思右想:“就算是一个普通人出家,还俗也需要拿出一笔钱来赎身。”
“我作为一个国家之君,既然要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他找个机会偷偷跑回了同泰寺,大臣们再次前来请皇上回宫,梁武帝说什么就是不走。
有一个大臣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便对大家说:“既然皇上能舍身为僧,我们就应该为他赎身,这样才能请他回宫。”
梁武帝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大臣们明白了他的意思,赶紧送了一大笔赎金给住持和尚。
住持和尚头一次收到这么大一笔赎金,乐得眉开眼笑,立即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546年,梁武帝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他再次前往同泰寺舍身,说:“为了表达对佛教的虔诚,不仅舍弃自己的身体,还舍弃宫殿和整个国家的土地。”
舍弃的越多,赎身的钱自然也要更多。
过了一个月,大臣们凑齐了两万万钱来赎回他。
碰巧那天晚上,同泰寺的一座塔发生了火灾。
和尚们立即向梁武帝报告,梁武帝双手合十,说这一定是恶魔所为。
他随后发布了一道诏书,说:“道路越高,邪恶势力也越盛,我们需要建造更高的塔,才能压制魔鬼的邪气。”
又过了一年,他再次舍身。
大臣们又花了一万万钱来赎回他。
梁武帝一共做了四次和尚(有一种说法是三次),大臣们总共花了四万万钱为其赎身,这笔钱自然转嫁到老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