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紧急转运
书名:战鹰出击 作者:蓝天 本章字数:5218字 发布时间:2023-06-22

栗堃和白云飞机组来不及休息,开始研究飞往青阳县的航线,栗堃打开卫星遥感地图说:“现在青阳那边让人头疼的就是寻找降落点,如果是一架直升机进行起降还好说,关键是两架直升机起降恐怕就很麻烦,那边可供降落的地方就五所高中,这五所高中都具备标准面积的体育场,但现在问题是那里会不会成为灾民安置点,这谁都说不准。”

“栗堃,现在问题是咱们这边消息非常有限,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知道情况。”

栗堃心里非常清楚,在这些县城地带可供直升机降落的地方并不多,尽管青阳县所属地带海拔受到损失最小,但周边的受灾户大多会涌向县城,一些可供降落的空旷地带很有可能已经出现大量的帐篷,就在这时,栗堃的智能手机响了。

“您好,请问是北方军区陆航团栗队长么?我是青阳县委书记许安杰。”

栗堃赶紧回答:“您好许书记,请您说一下县城里的情况,我们这边正在抓紧时间做准备。”

“是这样的,我们这边的第二中学可以满足两架直升机并排降落,因为其他中学的标准体育场已经布满了赈灾帐篷,但二中广场周围净空条件很好,是个一万三千平米的长方形地带,周边除了一个体育馆和一个餐厅之外,还有一处体育场是缓冲地带,我建议你们去那边落地,那边没有高压线什么的。”

这对于栗堃和白云飞来说是个好消息,起码有了可供两架直升机降落的地方,在行动之前,就对两个机组做了精细分工,这架直升机负责物运送,急需治疗和转移的人员由另一架直升机负责,不过,从青阳县公安局发过来的照片结合卫星遥感地图,结合青阳县国土资源局发来的资料来看,还是发现了问题。

青阳县第二中学的广场地带长150米,宽100米,这个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并排起来的面积,旋翼直径可达21米,如果两架直升机选择并排着陆,旋翼之间的安全距离只有40米,距离外侧建筑物距离只有40米,这就意味着着陆时必须非常小心,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旋翼相撞的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相比于05年的神六回收,这样的条件已经十分理想了,位于呼和浩特的解放军某医院的着陆场周边条件更加恶劣,而且建筑物更加复杂。而第二中学广场东侧是体育场,北侧是实验楼,南侧是学校大门,但从南侧进入是十分理想的航线,因为东侧有一个高达20米的旗杆,十分容易造成碰撞事故,因此,从校门方向进入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最佳选择。

然而,为了直升机能安全降落,许书记迅速在经过短暂研究之后做出用电锯锯断旗杆的决定,这显然是违反《国旗法》的行为,严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许书记说:“出了问题我担着,进监狱的人我不是你们,我已经和上级报备过了,总之一句话,救人第一。”

两架直升机相继起飞了,向着青阳第二中学方向飞去,这一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最低能见度只有600米,常规状态下,这种天气根本不允许起飞,起飞了也会被要求立即返航等待天气好转,但是青阳县的伤员经不起如此漫长的等待,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进。

两位机长在起飞前就将雨刷启动了,高速转动的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不断将下落的雨滴吹在前挡风玻璃上,栗堃能清楚看见高速转动的旋翼从眼前划过;牛毛般的雨滴不断击打在机体上;简单的操作也变得如此笨重;尽管有一层手套保护,但手心里早已沁满了汗水。如此恶劣的天气,对直升机来说无异于“羊入虎口”。

飞行了半个多小时,毛毛细雨渐渐消失了,周围能见度也有了好转,除了空中有已经散开的乌云之外,这样的天气已经相当好了,距离第二中学越来越近了,旋翼下依旧是泽国一片,航线上很多平房一层楼的高度已经被洪水淹没了两米高,不断有冲锋舟在这些建筑物周围巡视,身着救生衣的救援人员在不断搜索被困人员;低空还有“大疆”四旋翼无人机负责空中勘测飞行;两架米171直升机看起来无比庞大,但在乌云中飞行显得如此渺小,但机组人员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周围不是美丽的蓝天白云,而是遍布的乌云;周围响起的不是舒缓的音乐,而是发动机轰鸣声,混合旋翼高速转动和空气共振产生的低频噪音。

直升机逐渐接近第二中学,学校特有的大广场已经逐渐清晰出现在机组人员眼里,通常情况下不能采取直接降落,所有参战人员心里都明白,一架直升机后仓装载大量的像食品、药品、水等救灾物资,而另一架直升机装载了帐篷医疗器械,这些物资是青阳二中灾民安置点急需要的赈灾物资之一,但如此紧急的情况他们来不及考虑,如此狭小的空间让飞行员操作十分有限,只好选择从正南方向进入广场进行着陆,因为大门牌匾并不是悬挂设计,而是落地式设计,牌匾上清楚的写着“青阳县第二中学”七个隶书大字,最高处不过5米,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着陆条件了。

直升机渐渐进入下降航线,两位机长相继调整好了下降航线的高度、角度、以及速度,广场上两个直径20米,相距40米的红色大圆圈,中心点也画上了加号,这是为了保证直升机安全着陆特意做的安排。栗堃一边调整好位置,一边控制好前进速度接近圆圈正中心,机械师也打开舱门伸出头往外看,确定旋翼尾桨不会和周围障碍物发生碰撞,第一架直升机终于在机组人员密切协同下安全降落了,降落之后,跟机的两名地面引导员迅速到位,去引导另一架直升机着陆,两架直升机相继并排降落,尽管旋翼之间安全距离有40米,但从机舱里往外看,还是能感受到近在咫尺的压迫感。

直升机降落之后,地面人员迅速帮辅将物资运送到临时仓库进行储存,与此同时,医院也开始对急需前往大城市进行医治的伤者进行登记,考虑到这些工作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为了给直升机节省油料,机组人员果断决定将发动机关车,一方面利用等待的时间进行短暂休息并研究下一步飞行,军分区后勤部门也派出加油车赶到现场给直升机加油,因为米171油耗水平在同级直升机里较高,堪称“油老虎”,但米171V的燃油经济性远远要比早期的米8/17要高很多,考虑到能多装物资以及人员,以及更长的续航能力,栗堃和白云飞都决定将机舱内的油箱去掉了一个,同时将两侧的导弹发射架也全部拆除,这样一来避免了过高的燃油消耗,以及运输能力受限。

许书记告诉两个机组的参战成员:“这次幸亏你们来了,要不然我们这边的食品和药品只够坚持一天了,这边还有两名糖尿病患者也急需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可现在通往市里的路没法走,这边医院只能做常规检查,还好直升机来了,就需要麻烦你们帮帮忙了。”

栗堃慢慢的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许书记,麻烦您安排一个大夫负责跟机,从这儿到市里最多一个小时,这趟我来飞,我马上和团里打个招呼。”

“你先别着急和团里报告,我查了一下,距离这边最近的青城市中心医院不到100公里,那边具备直升机起降条件,是个楼顶起降平台,那边已经做好了交接准备,你们降落之后他们就负责把人接走,县医院那边登记工作差不多快结束了,你们去做准备吧。”

栗堃果断和李成阳做了汇报,很快就得到批准,李成阳在电话那头说:“好,空管那边已经批了,青城那边民航一个单位在那边飞行,命令你们15分钟之后起飞。”

15分钟过得很快,直升机的旋翼开始高速旋转,考虑到能多运送危重伤员,栗堃果断调整机舱人员位置,愣是将12名危重伤者送进机舱,随后缓缓升空,向着青城市中心医院方向飞去。

直升机沿着高压输电线向前向前行进了一段距离,脚下依旧是一片泽国,低洼地带依旧浸泡在汹涌而来的洪水当中,一些飞鸟依旧在不断盘旋觅食;原本坚固的房子经不住洪水长时间浸泡,轰然倒塌在机组人员面前,整个过程胆战心惊。

经过半个小时的飞行,城市特有的建筑物群逐渐清楚的映入飞行员眼帘,此时剧烈的颠簸已经不断传递到机组人员身上,这是来自建筑物之间气流冲击的信号,而且12名伤员使得直升机操作变得十分困难,特别是在转弯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直径21米稍有不慎就可能撞向周围的建筑物,后果只有“机毁人亡”四个字。

直升机盘旋了十分钟,楼顶起降平台清晰的出现在机组人员视野当中,仔细一看,降落平台是典型的悬浮式圆盘设计,担架可以通过运输通道能通过一次转弯直接运送到高速电梯上,而且电机房所处位置也处在停机坪下方位置,果断建立起下降航线,一边调整好直升机飞行姿态,一边观察好周围障碍物的位置。

楼顶起降平台位于医院急诊楼顶部,楼宇高度是50米,建筑物长100米,宽50米,起降平台直径是30米,相当于足球场的面积,中心位置的红色字母H非常明显,但在直升机上观察,仅仅相当于烟盒大小,这就意味着操作过程中要进行无数次飞行航线、姿态、高度的微调,稍有误差就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急诊楼两侧还有100米高的建筑物,单侧距离是60米,这就意味着有120米的安全距离,按照安全飞行规定,城市或者山区飞行旋翼必须和山体或者建筑物保持50米安全距离,米171直升机本身就非常庞大,旋翼直径是21米,尽管安全距离能达标,但在机舱视角看依旧会感受到来自建筑物压迫感,操作空间也变得非常狭小,直升机起降,稍有不慎就可能机毁人亡。

栗堃和何玲韵同步操作直升机一点一点接近起降平台,机械师也将头伸出门外,观察着前后起落架的位置;一米一米下降高度;一度一度修正进入角度,缓缓接近起降平台中心点,随着机械师果断报告位置,结合地面引导人员精确指挥以及发动机强大动力,直升机平稳降落在平台中心地带,降落之后,等候多时的医护人员几乎以最快速度接近左侧舱门,将患者有序接出机舱,而后顺着运输通道走向电梯,接受更好的治疗。

考虑到高速转动的尾桨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为了能更快速度帮助伤者有序离机,栗堃和何玲韵做好分工之后,和老张迅速走出机舱,一边维持好医护人员和伤者秩序,一边配合医护人员先将重伤者抬到担架上,而后将其他伤者依次接出机舱,在伤者家属和医生保护下纷纷走向运输通道。

就在此时,一个十分紧急的消息传到栗堃和所有机组人员的耳朵里,就在他们将伤者转移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耳机里突然传来李成阳的声音:“703注意,703注意,民航的一架AC—311正往你们那边靠拢,12分钟之后到达,命令你们加快速度,命令你们加快速度。”

栗堃看了一眼手表,对机组人员和其他医生说:“速度再快一点,我们现在只有10分钟的时间,这样,我和老张往外送,医生同志负责接,辛苦保安同志用轮椅帮着运送一下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和我去尾舱门那边去接,其他人听老张的指挥。”

四名保安员、两名护士迅速在栗堃引导下通过尾部货舱门进入机舱,将老人一点一点挪动位置,小心安置在轮椅上之后一点一点挪出机舱,液压舱门被如此重量压的末端近乎接地,离开直升机一段距离之后,保安和护士将老人通过担架通道走向了电梯,在确认其他人员全部安全离机之后看了一眼手表,心里暗暗的说:“还有五分钟。”果断命令所有机组人员登机,在确定舱门全部关闭之后迅速起飞。

由于直升机旋翼直径大,如果采取原地悬停转向可能造成因气流不稳造成坠毁事故,加上空中盘旋搜索目标消耗掉相当一部分油料,为了安全起见,栗堃和何玲韵迅速采取拉升4米高度之后缓缓提升前进速度,让更多气流流经高速转动的桨叶从而获得更充沛的前进动力,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调头向青阳二中方向飞去,这样一来就能一边给直升机加油,同时将后续人员运送出来。

机组人员并不知道,降落医院停机坪虽然在地面上只能看见直升机飞过去的景象,但停机坪一侧是一处大酒店,另一侧是高端写字楼,当直升机降落之后,大酒店里的客房住户忍不住用手机拍摄下整个过程画面,一度成为某音、某看等网络平台的内容之一。

就在陆航直升机起飞后十分钟,一架白底蓝红相间的AC—311直升机降落在平台上,相比米171直升机的魁梧敦实,AC—311显得更加小巧轻盈,更加适用于空间受限型条件起降,米171直升机庞大的机身就显得稍微显得“吃力”一些。

直升机在降落的时候,栗堃和何玲韵已经观察高出楼顶的平台是光秃秃一片之外,平台下是典型的空中花园布局,还有很多步道,集中了很多住院患者在这一地带晒太阳,直升机降落的时候,旋翼刮出的12级大风难免会吹落一些患者的帽子,甚至吹歪一些灌木,加上巨大噪音导致一些患者和家属意见很大,医院也是各行各业鱼龙混杂人员聚集场所之一,其实一般老百姓大多会对这种情形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退休的高级干部大多会理解部队的良苦用心,但对于一些小市民来说等于打扰了他们的休养生活,因此,难免出现有人恶意投诉的情形。

考虑到青阳二中安置点还有部分人员没有撤离,直升机很快降落到二中广场,一方面对登机人员进行再次登记;另一方面利用等待的时间利用发动机怠速让滑油系统运作循环,进行充分冷却后再次起飞升空。

和第一次撤离相比,这次登机的人员情况要好的多,除了一些需要常住的人员之外,这些登记人员是旅游者,人员最多20人,但由于直升机能承载的重量有限,要是来回飞行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考虑再三,决定等白云飞机组到达之后进行分流,进而一次性全部运出。

考虑到直升机运载量较大,加上空气潮湿会影响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输出,两位机长果断决定采取固定翼飞机一样的滑跑降落的方式进行着陆,这样一来技既能减轻高气压对旅客的冲击,也能实现减轻发动机负载的作用。

直升机滑行过每个区域,先是听见旋翼切割空气的声音,而后听见桨盘扭力连杆发出的“咻咻”声,滑行到指定位置后,等待发动机怠速平稳之后先后关车,同时引导旅客离机,一天的紧急救援行动就这样画上圆满的句号。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战鹰出击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