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囹圄暗夜赭衣凉(二)
书名:天裳 作者:墨久言 本章字数:15481字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间一丈见方的石牢,石壁上一尺见方的高窗,身在其间,使唐轩想起城堡中的那间石室。但石室中尚有一张石床,而此间,只有地上的一堆枯草。

       坐在枯草之上,身体稍动,身上的枷锁就会发出声响。这一日,仿佛甚长,唐轩静下心来,想着那道圣旨,觉得上面说的甚是有理。圣旨说:勾结逆匪,当是属实,一点不冤。在河东,自己从锦衣卫手中救走齐天北;在京城,自己又在圣天总坛救下圣夜心。这难道不是勾结逆匪吗?圣旨还说:渎职猥慵。此条罪行,更是一丝不假。从蒙古返回中土已近两年,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当初太上皇交办之事,自己做了多少?这难道不是渎职猥慵吗?看来圣上真是圣明,金口玉言颁下的圣旨,当真如天作之规,不差分毫。

       想到此处,不觉笑了起来,随着自己爽朗的笑声,身上沉重的枷锁也觉得轻了许多,心内心外的伤痛也在不觉中散去了……

       早上林崤仍是前来给唐轩医伤,仍是面色平静,一言不发。那神情,就像这间污秽的暗牢与那间洁净的雅室全无差别。

       那药童仍是在收拾药箱时,一本正经地说道:“大理寺找到家师继续给你医治,并不是疼你、怜你,只因你是钦犯,不想在你的罪行未被审清之前,你便伤重而亡。梁副总管说了,既不能将你的伤医好,也不能让你死去。等到案件审清一日,好将你推到市井,千刀万剐,明正典刑。告诉你,如今太医院已化归大内管辖,分管太医院的便是梁日副总管。”

       林崤布药行针医治过后,唐轩仍是觉得伤痛减去了很多。

       大约未时时分,牢门忽然大开,杨金当先走入,身后跟进四名衙役。杨金神色倨傲,抬手一指唐轩,大声说道:“将这逆贼带上大堂,梁副总管与张大人要升堂审案!”

       到得堂上,四名衙役将唐轩往地上一丢,杨金大声喝道:“逆贼跪下受审!”

       一阵枷锁声中,唐轩翻身坐起。杨金上前几步,朝唐轩猛踹一脚,大声骂道:“你这恶贼,到了大理寺大堂,居然敢不跪反坐,看我先打断你的狗腿。”说着就去抢两旁衙役手中的水火大棍。

       便在此时,只听堂上传来一个温雅的声音:“堂下跪者可是唐轩?”

       唐轩抬头看去,见张昆孝乌纱绯袍,端坐在大案之后,身旁还空着一个座位。唐轩翻转身形,又在一阵枷锁声中,跪在了堂上。

       杨进刚刚抢得水火大棍,刚要抢步上前,见唐轩已跪在堂上,低声骂道:“下贱的逆贼,杨爷一声断喝,你只得乖乖地跪下。”

       唐轩忽然记起,那晚冷风尘曾说:“冷某追踪你已近二年,若无知情人相告,还真不好寻你。”随即心道:自己到得京城,遇到的熟人只有杨金与杨发。杨发如何会将自己的行踪告知旁人?莫非是杨金将自己来到京城之事,告知了冷风尘?

       便在此时,堂外传来梁日尖细的声音:“张大人,人犯可是带到了?”随后一个宣宁土音夹带不纯的京腔传进堂来:“表叔你老人家可要慢些,可别闪了腰、崴了脚。”随着话声,杨发搀扶着梁日,走进大堂。

       张昆孝急忙起身,将梁日迎上堂来,躬身施礼,说道:“下官见过梁副总管,梁副总管快请上座。”

       梁日一见张昆孝,眼中便见喜色,说道:“张大人免礼,张大人与咱家可不是外人。”说罢,脸色一沉,冷冷看了一眼跪在堂下的唐轩,便杨发的搀扶之下,走到书案之后,在上首坐下。杨发神采飞扬,一脸傲色,在梁日身旁仗刀而立。

       张昆孝急忙说道:“来人,快给杨将军看座。”

       一名衙役搬来一个方凳,杨发整了整甲胄,昂头挺胸,坐在梁日的身侧。

       杨金站到张昆孝一旁,看着梁日、杨发,一脸羡艳之色。

       唐轩见杨发一身甲胄,腰横长刀,神色倨傲,自若傲睨,与前些时日,简直判若两人。但举手投足间,仍有丢不尽的宣宁乡土之气。心道:太上皇复位,杨发果真做了将军。

       张昆孝抱拳说道:“今日奉旨审案,还请梁副总管主审。”

       梁日轻咳一声,说道:“在大理寺审案,张大人乃大理寺正卿,理当主审。”

       张昆孝又是躬身说道:“在梁副总管面前,哪有下官主审之理?更何况总管大人早有才名,名动九城,还请梁副总管主审。”

       梁日指做兰花,抚了抚鬓发,尖声笑道:“既然张大人谦让,那咱家也就不客气了。”说着轻咳一声,稳稳心神,脸色忽地一变,将惊堂木猛地一拍,大声喝道:“堂下跪者何人?快快报上名来!”

       听到这话,若无刚刚独坐静思,深刻自省,唐轩恐怕又要大怒。此刻唐轩思绪平静,心境空明,遂俯首答道:“罪臣唐轩,堂下候审。”

       杨发看着堂下遍身枷锁、伏地不起的唐轩,脸上似是有些僵硬,周身似在不住抖动。

       梁日冷冷一笑,说道:“你这逆贼,披枷上锁,立刻变得聪明,躲过了一顿掌嘴。”说话之间,从书案上拿起“魔云”宝刀,大声问道:“此刀可是你随身之物?”

       唐轩并不抬头,说道:“正是。”

       杨金大声喝道:“大胆逆贼,你为何头也不抬,看也不看,便做回答。你如此作为,可是在轻堂藐官,看不起梁副总管?”

       梁日尖声道:“杨师爷所言极是!罪臣唐轩你可是藐视咱家?你这逆贼抬起头来,让杂家看一看你奸邪的嘴脸。”

       唐轩静静说道:“罪臣有罪,不敢抬头。梁副总管径直审下去便是。”

       梁日道:“自认有罪,还算明白。咱家再来问你,这把刀,你从何处得来?”

       唐轩道:“也先所送。”

       听了这话,杨发眉毛一跳,身上又是一颤。

       张昆孝面色平静,眼含笑意,稳坐堂上。

       梁日眼中闪过冷酷的笑意,尖声说道:“还算老实,免了皮肉之苦。”说着拿起那块也先的令牌,问道:“这块闪着金光的圆牌又是何物?”

       唐轩道:“也先的令牌。”

       梁日一拍惊堂木,尖声喝问:“可是也先送你?”

       唐轩道:“正是。”

       梁日又从案上拿起那块圣天教的令牌,问道:“此又是何物?”

       唐轩并不抬头,说道:“此是圣天教的令牌。”

       此话一出,堂上之人尽皆大惊。梁日颤声道:“圣天逆教的令牌,你从何处得来?”

       唐轩道:“此是圣天教中一位朋友所送。”

       听了这话,杨发身体一晃,险些从方凳上摔倒。

       张昆孝手抚须髯,面色颇现凝重。

       梁日微微一愣,像是唐轩的回答出乎意料,随即冷笑一声,尖声道:“看来当年在宣宁,李怀宗并没有冤枉你。”说着拿起存放“天蓝”解药的那个玉瓶,说道:“此又是何物?”

       唐轩仍不抬头,说道:“此乃一极毒之物的解药。”

       堂上之人见到这番情景,脸上俱都现出惊奇之色。

       梁日又拿起那个包有玉碗碎片的布包,眼中闪过阴寒之色,说道:“此又是何物?不许抬头,说错了,定是一顿好打!”杨发见了这个布包,眼角不由跳了两跳。

       唐轩道:“那里面是两只玉碗的碎片。”

       梁日打开布包,看着莹莹的玉片,说道:“这东西,又是你做下哪件恶行的物证?”

       唐轩道:“罪臣有负圣恩,罪孽深重,但从未做过恶事。”

       梁日勃然作色,一拍惊堂木,喝道:“欺瞒圣上,罔顾君恩,便是天下第一恶事!咱家之言,你可心服?”

       唐轩叩头说道:“罪臣浅薄,罪臣多谢梁副总管提点,罪臣心服口服。”

       梁日哼了一声,拿起那本小小的账册,翻了翻,随即放下。最后将那只九龙玉佩拿起,声音似是有些放低,问道:“与此物一起的那件东西哪去了?”

       唐轩道:“已被烧了。”

       梁日轻轻点头,说道:“那件紫貂大氅现在何处?”

       唐轩道:“罪臣与人交手之时,被对方的剑气斩为了碎片。”

       梁日大怒,一拍惊堂木,手做兰花,点指唐轩,尖声喝道:“大胆逆贼,全不知尽忠二字!那紫貂大氅乃是圣上赐与你的圣物,贵重胜你性命百倍、千倍。你应该将那圣物日夜供奉。既便遇险,你也要以你的性命护得圣物的周全!既便你被剑气斩为碎片,也不应使圣物有丝毫损伤!你居然让那件圣物被人用剑斩成碎片,你居心何在?仅此一条,你便是千刀万剐,凌迟大罪!”

       唐轩叩头说道:“罪臣知罪,愧对圣上,万死莫赎。”

       梁日怒气稍平,喘了一口长气,抚了抚后腰,眼中又生怒火,大喝一声,尖声道:“咱家与你,还有咱家的表侄,今虎林军副统领杨发,均在那鬼蜮一般的城堡中吃苦受难,你为何就被那脱不花小疯子留在身边?你这淫贼今日就在大堂之上,将你如何勾引脱不花小疯子之事,给咱家一五一十地招来。”

       杨发听梁日说及城堡及脱不花之事,眼中也现出忿忿之色。

       唐轩平静说道:“梁副总管所言之事,与圣旨圣言‘罔顾君恩,勾结匪逆;欺君罔上,渎职猥慵’等罪臣之诸般罪行,全无半分关系,是以罪臣无从招来。”

       梁日闻言大怒,猛拍惊堂木,尖声吼道:“咱家审你,你敢不招!来人,把逆贼唐轩拖到堂下,重打八十!”

       杨金眼中射出兴奋之色,忙对衙役们说道:“对这恶贼要狠狠地打,不可有一丝留情!”

       张昆孝向堂下大声说道:“且慢!”随即抱拳躬身,对梁日悄声道:“昨日陈弢陈大人与下官交接此案之时,曾说罪臣唐轩于中秋午间,力战四大高手,重伤垂危……下官看来,对其动刑,若他伤重不支,毙于堂上或瘐死狱中,圣上那里,下官实是不好交待。”

       梁日连喘了几口粗气,尖声道:“张大人之意,这个逆贼若是铁嘴钢牙,闭嘴不说,我等便任他狂妄逍遥而束手无策了?”

       张昆孝又道:“下官绝非此意。此贼被锦衣卫缉捕之后,陈大人便奏明圣上,让太医院副使林崤为其治伤。据林副院使讲,此贼之伤,大约半月之后,便可痊愈。到那时,他若再敢不招,大理寺中的诸般大刑,梁副总管便可全都用于此贼身上。”

       梁日微微点头,说道:“张大人言之有理。等咱家见了林崤,便让他多下些功夫,给这恶贼多用些好药,早生将他医好。”说着指如兰花,轻抚鬓发,悄声道:“咱家从未升堂审案,张大人却早精此道。张大人你说,今日此案咱家审的如何呀?”

       张昆孝忙道:“梁副总管审案,堪称秦廷朗镜,萧相明条,条理分明,一清二楚,让下官由衷感叹,钦佩之至!”

       梁日眼中大见喜色,尖声道:“张大人如此夸赞咱家,咱家只有勉强再审下去了。”

       张昆孝满脸恭敬之色,说道:“观梁副总管审案,实让下官获益良多。”

       梁日一拍惊堂木,尖声道:“你在小疯子裙下的那些腌臜之事,今日暂且不说。咱家问你,你为何勾结圣天逆匪?”

       唐轩道:“只因李怀宗那奸贼诬陷罪臣是圣天逆匪,罪臣身世变故之后,被迫流落江湖,才多遇圣天中人。”

       梁日先是轻轻点头,随即尖声喝道:“一派胡言!李怀宗那奸贼在宣宁擒下你时,你早就成了逆匪!”说着一拍惊堂木,又道:“你们圣天逆教的教主姓字名谁?”

       唐轩道:“罪臣未曾入教,不是圣天中人。此时圣天教主乃是林鹏。”

       此话一出,堂上众人俱是大惊,就连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张昆孝,也是脸色剧变。

       梁日颤声道:“你……你如何得知林鹏是逆教教主?”

       唐轩道:“林鹏进圣天教主之位,罪臣曾亲眼所见。”

       梁日悄声与张昆孝说道:“咱家已数日未见陈弢,张大人昨日见他,可曾听他说起林逆?”

       张昆孝道:“陈大人说,林逆畏罪潜逃后,锦衣卫正在全力缉捕。”

       梁日转头看向唐轩,尖声道:“林逆成了逆教教主,你又是在何时何地所见?”

       唐轩道:“八月十四夜间,在城内一处大宅之中。”

       梁日眼中射出冷光,忙道:“那大宅坐落何处?”

       唐轩道:“罪臣初到京城,对城内甚不熟悉。再者,风高夜暗,又被林鹏等多人追杀,当时只顾在屋脊墙垣间飞奔,全然记不得那座大宅的方位。”

       张昆孝道:“那等隐秘之所若是被人发觉,其中之人,怕是早已撤离。”

       梁日干咳两声,说道:“今日堂审这个恶贼,当未白审,竟是审出一件朝廷未知的重大之事。”

       张昆孝忙道:“此全是梁副总管的功劳!”

       梁日双眉一开,眼含笑意,尖声道:“这其中,同样也有张大人的劳苦。圣上面前,咱家会为张大人表功。”

       张昆孝连忙站起身来,一揖到地,说道:“下官多谢梁副总管栽培!”

       梁日面露自得之色,尖声道:“刚刚咱家审问,你能据实坦白,如此甚好。我朝律法,乃是仁法;当今圣上,乃是仁君。你具结悔过,据实供述,老实认罪,才是最佳出路。”

       张昆孝转头看着梁日,一脸敬服之色,说道:“梁副总管实是当朝法政大家!今日堂审,实让下官大开眼界!”

       梁日眼色一飘,尖声道:“张大人过誉了。”说着转向堂下,又道:“你说你未曾加入圣天逆教,咱家姑且信你。但这些年来,你与圣天逆教勾结之事,都要一一招来。”

       唐轩道:“罪臣自被李怀宗那奸贼诬陷后,便与圣天中人多有往来。所经之事,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见梁日略做沉吟,张昆孝忙道:“既是如此,可备下纸笔,让罪臣唐轩在牢中将勾结圣天逆匪之事供写完全。下官提及之法,不知梁副总管意下如何?”

       梁日尖声道:“张大人高见!就依张大人之意。”

       杨金大声说道:“多日以前,我在街上亲眼看见这个逆贼,当时他身侧尚有三个妖女,她们定是圣天逆匪。可让这逆贼招出那三个妖女的下落。”

       杨金话声一落,杨发的眼角又是一阵乱跳。

       梁日“咦”了一声,尖声道:“尚有此事?罪臣唐轩,那三个圣天妖女现在何处?”

       唐轩道:“她三人并非圣天中人,只是罪臣结识的朋友。”

       梁日一拍惊堂木,大声喝问:“那三个妖女,现在何处?”

       唐轩道:“罪臣曾与冷风尘一场大战,被冷风尘打落一口井中。等罪臣脱困之后,便未见到她们。罪臣未及找寻,便去了丰颐园。”

       梁日一阵冷笑,说道:“你这贼子竟敢胡言狡辩!但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用不了十日,大理寺的数十种大刑,都会招呼到你低贱的身上。”

       杨金走上前来,双手将一杯茶递到梁日面前,媚声道:“梁副总管日夜为朝廷操劳,劳苦功高,着实让人敬仰。但梁副总管也不可过度劳累,要保重贵体,为国珍重。今日审案已有多时,梁副总管还请稍歇,用些茶水。”

       梁日看着杨金,眼中满是嘉许之意,说道:“张大人,杨师爷多年忙碌,政务刀笔,俱是娴熟,实是难得的干才。张大人也不可总把杨师爷留在身边,长此以往,会误了杨师爷的前程。”

       张昆孝忙道:“一切仰仗梁副总管指引。”

       梁日尖声笑道:“这个好说,哪天咱家去趟吏部,看看有没有富庶的州县出了空缺?到时张大人、杨师爷听候咱家的消息。”

       杨金“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梁日连磕响头,哭道:“小人多谢梁副总管栽培,梁副总管就是小人的生身父母!今后小人要向孝敬亲生父母一样孝敬梁副总管!”

       梁日连喝了两口茶,尖声笑道:“难得你这份心意,快起来吧。”

       杨金满是泪痕的脸上挂着笑意,又站回张昆孝的身侧。

       梁日一拍惊堂木,兰花手指,指点唐轩,尖细的声音,传遍大堂:“罪臣唐轩,你将这些年来,勾引蒙古番邦、勾结圣天逆匪及欺君罔上、渎职猥慵等种种恶行逆事,都要给咱家仔细写出,少写一字,小心你的皮肉。”说着眼中闪过阴寒的笑意,拉长声音说道:“圣上降旨拿你、咱家与张大人当众升堂审你。此刻,咱家端坐堂上,你披枷带锁跪倒堂下,你心中做何感想?”

       唐轩叩下头去,说道:“罪臣唐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一切都是罪有应得。”

       杨发木然看着唐轩,轻声道:“你这是何苦?本来好好的人,为何要勾引番邦,勾结逆匪?为何不听圣上的话,要向歪道上行走?”

       梁日一阵尖声大笑,声音干涩嘶哑,而后尖声喊道:“退堂!”

 

       

       回到石牢,已近傍晚时分。不一会儿,狱卒送来晚饭,唐轩吃得香甜。一边吃一边想:杨金在堂上提及紫裳三人及梁日大声喝问要去捉拿,说明自己告知陈弢她们的去处,自己虽被圣上降旨严审,陈弢却未曾将她三人缉捕,看来陈弢做人还真是秉承他自己定下的那几条规则。想到此处,吃得更是甜香。

       吃罢晚饭,狱卒退出。牢门紧闭,四下漆黑。唐轩坐在枯草之上,不觉笑出声来。心想:真没想到,自己竟是受审的天才!堂上回答梁公公的问话,句句属实,从无一句虚言。说到紧要之处,亦是如此,从词意上说全是实情。此事若是说与紫裳,必得那妖女大加赞赏。

       只因遍身枷锁,无法打坐练功,只得在暗寂中静静枯坐。不知不觉间,便想起了一件又一件的往事,有时不觉微笑,有时暗自流泪……

       忽然,风雨之声从高处的小窗传入。唐轩仰望小窗,静心倾听这秋夜的雨声,忽觉心境从未有过如此的豁达,不觉吟出四句诗来:

                                                                            世态经历已然多,人事随风任消磨。

                                                                            今岁寒塘秋夜雨,明年依旧化春波。

 

       转天早上,林崤医伤去后,进来两个狱卒,将唐轩颈上的大枷、颈锁及脚上的木桎去掉,只余手足镣铐。又搬进一张矮桌,送来笔墨纸砚。一个狱卒大声喝道:“张大人传下话来,你要如实供写你做过的恶事、犯下的罪行。”

       看见笔墨,唐轩甚感亲近。待狱卒从牢内退出,便执笔蘸墨,先将昨夜吟咏的那首七绝写下,又连续写了十余首先贤诗词及自己的歪诗拙句。而后活动周身,颇感轻松,连忙盘膝打坐,调顺内息,行运周天,觉出内力已经恢复了五、六成,伤痛也大为减轻。感觉照此医治,再过几日,不但伤势痊愈,内力也可完全恢复。

       白日闲暇无事,便用纸笔画出“尺蚓降龙”、“七星聚义”等著名棋局,对照棋图,在心中默算棋步,一时甚感怡情,颇觉雅趣,较之昨日,周身枷锁,面壁枯坐,实是天壤之别。

       又过了两日,早上林崤与那药童走进石牢,林崤把脉过后,只从药箱中取出药丸,与唐轩吃了,并未行针,便走出牢门。那药童合起药箱,冷冷说道:“家师给你医伤,今日便是最后一次。大医之道,灵药妙手只为人体天运之引,牵发人体自愈之机,是以凡病不可过度医之。”说着瞟了一眼桌上的棋局,眼中闪过不屑之意,又道:“这至深之理,即便说了,你这玩物丧志之人,也不会听懂。总之,余下之伤,你自行运功疗之,不出三日,便可痊愈。你的那点儿浅薄真力,也可随之完全恢复。若是家师布药行针,将你的伤完全医好,你要想内力复原,至少还需十日。”说罢,哼了一声,衣袖一甩,走出了牢门。

       唐轩看着这药童的背影,又想起孟一辰、赵青宇及无色小和尚,不由心中感慨:他们这一代人,比起自己这代人,不知要灵通活泛了多少?

       正想间,眼前忽地飞过一物,落到对面的石墙之上。唐轩童心忽起,几步便走到对面石墙之下,抬眼看去,见是一只小小的五彩甲虫。

       唐轩笑道:“尊驾来此,所犯何罪?可颁圣旨明诏?可下海捕公文?嘿嘿,尊驾全无,但唐某皆有,是以此地只可唐某淹留,尊驾还需早些离去。” 说罢,从地上捡起一根枯草,将那五彩甲虫轻轻挑起,又轻身一跃,便将小虫送到窗外。

       唐轩轻身落下,恍惚之间,觉得刚刚落下甲虫的石壁上隐约刻有画图,连忙走到近前,用衣袖擦拭石墙,见上面竟是刻画着一棵斜枝横逸的文仙果树,笔画甚浅,但笔意颇是传神。

       文仙果,多称无花果,宣宁多有栽种,小卢家的庭院中便有一棵,生得枝叶繁茂,高过屋脊。果子成熟时节,自己与甘芾常到树上采摘。那紫色的果子,吃到嘴里,别有一番甜香。

       再往下看,见石墙上尚有刻字,笔画秀劲宽绰,极见功力。仔细看去,见墙上刻字竟是一首七言绝句,当即轻声读出:

                                                                                 碧裳别样有心裁,绿云扰扰梦影回。

                                                                                 自始香馥凝夜紫,不再问卿何处来。

       唐轩读罢,知道此诗是在吟诵文仙果树。细细品味,此诗写得倒也传神,却多少有些香艳绮靡。心道:不知以前是哪位前辈,被关在此间石牢,寂寞难耐,便画壁妙染,遣情赋诗?又见刻迹中颇多暗尘,几成石墙一般颜色,想来年代已是久远。

       看着图画古诗,唐轩好奇之心大起,又在石墙上仔细查看,在这幅画的左首,又见一处画图,图中画有溪原草树,苑景楼台,一名女子正回眸浅笑,画意更加传神,画中女子竟与紫裳那妖女有些神似。画的一侧,有字百余,仔细一读,乃是一首念奴娇:

                                                                       今夜星辰,似与昨夜同,今夜无风。知是谁家百花从?未落一朵梦中。

                                                               许是怜我,不扰幽梦,梦中夏雨浓。溪原如画,烟树历历濛濛。  今世几人

                                                               知卿?妖娆绮魅,冰骨却温琼。回眸妩媚曾一笑,青春留住心影。若广寒苑,

                                                               知碧衫薄,心忧孤窗冷。一曲箫音,吹断杜鹃啼声。

       读罢此篇,觉出那位不知名的前辈似在少年之时,曾暗恋一名女子而不得。在暗牢苦寂中,作画填词,追忆那段往事。

       继续看向石壁,见上面多有血迹秽物,但并未因此舍下,当查到牢门一侧,不觉心念一动,见石墙之上,隐约可见多行绳头小楷,笔画甚浅,墙面斑驳尘暗,有些字迹已然模糊不清。看笔迹,与那诗词同为一人所刻。

       唐轩忙用衣衫擦去墙上污垢,仔细看去,见墙上所刻,竟是多段圣贤文字!起始一段出自庄子的《逍遥游》,最后一段乃是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间尚有屈子的《山鬼》、宋玉的《笛赋》及荀子、司马长卿等人的文章。还有两段文字,自己从未见过,不知出于何处。粗略算起,墙上所刻约有三千余字。

       唐轩看罢,不由心中大震,暗道:圣天岛那石洞之中被毁去的刻字,可就是这些圣贤文字?大理寺的石牢之中,为何会有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又是谁人所刻?一时疑思重重。

       唐轩轻轻踱步,随着阵阵铁链之声,心绪也渐渐明晰:这间石牢墙上的文字,如何会是圣天岛上那些毁去的刻字?自己起初往那里去想,只因牢中突现墙刻使人惊奇,而圣天岛上的那个传闻又过于浓重,早已深植心内,因此才在不自觉中将二者连在一起,也许这是很多人平素的心理。

       看着墙上秀劲沧桑的字迹,心中又想:这些先贤文字中,如何会包含神奇的武功?自己看来,这些字迹无非就是多年前一个被关在此间之人寂寞难耐,恰巧那人又颇有文才,而兼身有内功,且得到简易的刻石之具,这才在石墙上刻下图画诗词与这些文字。

       想通此节,心情颇是舒畅,走到那诗词之前,又是轻声诵读,觉得这一诗一词虽有唐宋之风,但终是绮艳,想来当年囚于此间的那位文武双全的前辈,年轻时风流倜傥,曾有多段缱绻情史。

       唐轩望着斑驳的石墙,心道:想我直隶宣宁府九品知事唐轩,居然能进京师大理寺天牢,实是破天荒之举,若是不在墙上留些痕迹,岂非虚此一行,空余其憾?当即想起昨晚自己吟下的那首七绝,便想刻于墙上,却一时全无刻石之物,不由心想:据说少林大力金刚指练成后,手指可在石上刻字,可惜自己不会这门功夫……

       便在此刻,只听牢门一响,随即大开,杨金一脸狠恶,当先走了进来,抬手一指唐轩,大声喝道:“罪臣唐轩,跪下迎接张大人。”随着话声,张昆孝走进牢中。

       唐轩双手抱拳,一揖到地,说道:“罪臣唐轩,见过张大人。”

       张昆孝轻声笑道:“唐知事免礼,唐知事快请落座。”

       随着一阵锁链的轻响,唐轩盘膝坐在枯草之上。

       此时,一名狱卒搬进一把椅子,张昆孝稳稳坐下。又有一名狱卒进到牢内,将那张矮桌上的笔墨纸砚尽皆撤在地上,又将矮桌搬到张昆孝近前,另有一名狱卒将一个玉瓶和三个玉杯,放到桌上。

       张昆孝轻轻摆手,两名狱卒退到门外,又对杨金说道:“你也退下。”

       杨金欲言又止,张昆孝笑道:“唐知事实乃忠臣孝子,颇具宅厚仁心,与我又是多年故人,如何会使性动粗?你但去无妨。”杨金这才退到牢外。

       张昆孝站起身来,走到门前,轻轻将牢门关上,复又坐下,看着散落地上的纸张,看着上面的诗词、棋局,微微笑道:“一世人生,天性不渝。老弟这份洒脱,实让昆孝心折!”

       唐轩道:“濒死之人,聊做自娱而已。”

       张昆孝环顾四壁,说道:“此间石室,乃大理寺天字之室。在此间之中,暂住过多位傲世之才。”

       唐轩道:“多谢张大人抬举,将罪臣唐轩关押此监。”

       张昆孝道:“据说五十年前,此间曾住过一位惊才绝艳之士,其人武功通天,狂傲天下,曾在这里住了十年。只是无人知晓名姓,后人只是传言,他四肢筋脉俱断,头脸被封在一个精钢打造的面具之中。”

       唐轩心念一动,暗道:墙上的这些诗画字迹可是那人留下?

       看着身俱镣铐、正襟危坐的唐轩,张昆孝眼中闪过追忆之色,说道:“记得在河东那个雪野孤店之中,曾与老弟巧遇,那时小林太医那位清秀的小妹还在老弟身边。记得当时昆孝以人生如戏入题,与老弟说了一番肺腑之言。”说着看向矮桌上的玉瓶玉杯,又道:“这两年来,昆孝到得京师,身在高位,又得些许感悟。”

       唐轩道:“张大人来此有事当可直说。”

       张昆孝叹道:“昆孝心中的一些话,只能与老弟说谈。这世上,像老弟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唐轩道:“像唐轩这等无用之人,多一少一,尽皆等同。”

       张昆孝道:“三日前,在大堂之上,老弟的言行举止,再次印证了昆孝曾对老弟评价。老弟的内心,实在是太尊贵了,尊贵得就要自我碎去了!”

       唐轩手足微动,传出镣铐的轻响,淡淡说道:“张大人说笑了。重罪之身,暗牢之囚,缧绁及身,垢面蓬头,何谈尊贵二字?只是心中生出平淡无味而已!”

       张昆孝轻声叹道:“紫袍金带,何等的尊贵!尊贵二字,何等的光鲜!其实,人一入官场,早就没了尊贵二字!”

       见唐轩默不作声,张昆孝又道:“老弟那年离开宣宁府衙,表面上看,是离开了官场。其实,从那时起,老弟你才是真正进了官场。”

       见唐轩默默点头,张昆孝又道:“记得一位高人说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人进了官场,则远胜身在江湖。人进了官场,心,只有更多的劳作,更多的苦楚;人进了官场,你,便不再是你!”

       见唐轩脸上闪过悲凉之色,张昆孝又道:“官场中最大、最重、最诱人的是什么?任谁都知道,是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就是理!有权就有理!权力从何处而来?权力来自于天!”说到此处,张昆孝冷冷一笑,说道:“权力来自于天,那是说仅在天地之间。但在天上、地下呢?嘿嘿,在天上地下,权力靠抢!”

       见唐轩脸上闪过无奈之色,张昆孝又道:“天上权力抢过一回,天,便会变幻一次彩裳。人皆喜往上看,但也只能看见天裳,而难见天颜!而越是初次近天之人,则更是容易将天裳当做天颜,老弟你便是如此!”

       说罢,俯身将桌上的玉瓶拿在手中,将瓶封打开,瞬时牢内满是酒香。张昆孝将桌上的三个玉杯倒满,说道:“这才是真正的天颜!老弟呀,你今生不虚此行,今日终是见到了天的颜面!”说着,端起一个玉杯,说道:“老弟呀,可让昆孝陪你一杯,送你一程。”

       唐轩只觉心中百感交集,瞬息之间,复又化归如一的平静……

       便在此刻,牢门忽地大开,梁日、杨发与樊仲三人走入牢内,身后跟着数名军校、狱卒,登时就将小小的石牢挤满。

       梁日双眉挑动,眼射怒光,尖声喝道:“大胆张昆孝,假传圣旨,谋害忠良,图谋不轨,罪大恶极!来人,将罪臣张昆孝给咱家拿下!”

       两名军卒上前将张昆孝按倒在地,用锁链锁住。

       梁日眼含温情,一脸笑意,面向唐轩,温声道:“直隶宣宁府知事唐轩接旨。”

       唐轩跪倒在地,说道:“罪臣唐轩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梁日从怀中取出圣旨,尖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直隶宣宁府知事唐轩,忠心报国,笃励勤勉,披肝沥血,屡立大功。虽多遭奸人陷害,仍忠志不渝。现官复原职,宣召入宫觐见。钦此。”

       唐轩面色平静,叩下头去,说道:“微臣唐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发从狱卒手中一把抢过钥匙,急忙上前,扶起唐轩,将手足上的镣铐打开,说道:“我说唐大人如何会是奸臣、歹人?原来唐大人是受了奸人的陷害。圣上知道唐大人在受苦难,立刻便派我表叔和我前来解救。这下好了,唐大人官复原职了,圣上还要召见唐大人,一定还有重重的封赏。”

       梁日向着狱卒尖声喝道:“快去找一个明亮宽敞的所在,好给唐大人沐浴更衣,圣上还在宫中等着、盼着唐大人早些觐见呢!”

       几个狱卒战战兢兢,其中一人壮着胆色,颤声道:“这里……这里尽皆狭小阴暗,如何会有宽敞明亮所在?”

       杨发一脚将那狱卒踹翻在地,大声骂道:“你这个狗东西,居然敢顶撞我表叔?你可知我表叔与本将军现下是何身份?真他奶奶的找打!”说着,又是连踹两脚。

       几个狱卒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抬头。

       张昆孝轻声一笑,说道:“罪臣倒是知道有一所在宽敞明亮,可供唐大人体体面面地沐浴更衣。”

       杨发喝道:“你这奸贼何不早说?在宣宁当知府时,你就不是个好东西。”

       张昆孝笑道:“此时说出,为时不晚!那个所在,便是大理寺审案的那个大堂。”

       杨发大喜,忙道:“那里甚好,宽大敞亮,地上还铺装方砖。”说着向狱卒大声吼道:“你们快去那个大堂之上,劈柴生火,烧上一大锅热水,伺候唐大人洗澡换衣。”

       樊仲笑道:“张大人真乃不世之才,让樊某甚是钦佩!”

 

       


       进入宫门,四名太监在前方引路,梁日与樊仲分别走在唐轩的身侧。

       梁日一边走一边侧身看向唐轩,满脸陪笑,尖声道:“唐大人在宣宁,就是清正廉洁的好官,受到乡民的敬仰。”说着脸色一变,又道:“那个杨金,天生就不是个好东西!那年宣宁大水,朝廷发下赈济钱粮,杨金就勾结县乡村镇,炮制伪帐,陷害唐大人。前些时日,那个狗贼在大堂之上,不但当众踹了唐大人,还手持水火大棍要对唐大人用刑,真是胆大妄为,犯上作死!刚刚咱家已命人在他身上、脸上狠踹了数十脚,给唐大人出气。此刻,他的那张狗脸,已变成了紫色的猪头。还有张昆孝那个奸贼,咱家表侄说得就是对,他在宣宁当知府时,便不是一个好官,不但受贿敛财,还好色狎妓,居然还与通判的小妾有一腿……”

       樊仲轻咳一声,小声说道:“梁副总管,前方已是乾清宫了。”

       梁日抬头一看,尖声笑道:“哈哈,真是到了,与唐大人一起,说话走路,就是轻快,一丝不觉劳累。”

       唐轩抬头看去,见一名年长的太监从殿中走出,初看有些眼熟,仔细一看,正是在蒙古遇见的那个胡义。

       胡义看见三人,一摆手中拂尘,高声说道:“圣上有旨,宣直隶宣宁府知事唐轩觐见。梁日、樊仲在殿外侯旨。”三人齐声说道:“微臣遵旨。”

       唐轩随胡义进到殿中,见正统皇帝坐在龙椅之上,正在向门外不住张望。

       见唐轩进殿,正统从龙椅上站起,向胡义与殿中的太监说道:“尔等暂且退下。”

       唐轩走到正统面前,跪倒磕头,轻声道:“臣唐轩,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统扶起唐轩,眼中落下泪来,说道:“不想蒙古一别,今日方才见到唐卿。这些时日,让朕心中着实挂念。”

       唐轩见正统落泪,又见正统较两年之前苍老许多,不由心中百感交集,想起在蒙古时的诸多往事,泪水也从眼中流下,说道:“臣庸庸碌碌,实是有负圣恩。”

       正统拉着唐轩的手,让唐轩坐下自己的身边,说道:“唐卿多次救朕,忠心可嘉,朕心知唐卿甚深。”

       唐轩道:“臣一事未做,渎职猥慵,实是有罪。”

       正统忙道:“卿不计生死,独闯殷逆穴巢,身负重伤,实为朕复得大位立下功勋。”

       唐轩道:“臣实惭愧之至。”

       正统正襟危坐,神色威严,沉声说道:“唐卿听封。”

       唐轩微微一愣,在正统面前跪下,说道:“臣在。”

       正统道:“唐轩勤勉笃实,忠昭日月,乃朕之肱骨良臣,实为社稷之栋梁,今封唐轩宣宁侯,世袭罔替,赐大夫第,赏黄金万两。”

       唐轩听罢,不觉愣住。

       正统看着唐轩,温言笑道:“唐卿尚有何求?可一并说出。”

       唐轩大哭道:“高官重金,臣实不敢受!臣只想还得一身清白后,回乡为父母重修坟墓,守孝三年。”遂将乡民误解、父母坟茔被毁之事,简要说了。

       正统沉吟片刻,向殿外大声说道:“胡义何在?”

       胡义快步走入殿中,说道:“奴婢在。”

       正统道:“传朕的旨意,拨银十万两,着工部并礼部以公侯之礼,将宣宁侯唐轩祖父母、父母重新安葬。墓地建成后,着兵部派专人守护。”

       唐轩哭道:“圣上厚恩,臣如何敢当?臣只想守墓三年,以尽孝道。”

       正统道:“唐卿纯孝之心,让朕颇是感动。但古礼有之,即便考妣新丧,仍可夺情而暂不守孝,何况唐卿只是重修父祖坟茔?”

       正统扶起唐轩重新坐下,又道:“朕复得大位,诸多事情要忙,又从陈弢那里得知,唐卿身有重伤,一时便未召见,只想让唐卿安心将伤养好。而后,章忠竟是传错了圣旨,继而张昆孝明知有错,而又推波助澜,有意陷害唐卿,险些铸成大错。多亏今日梁日与朕提及唐卿,说唐卿大理寺受审之事,朕才知出了差错。要知此地传错一字,到了外面就是天地翻覆之变。章忠得知传错朕的旨意,让唐卿受了屈辱,便负疚悬梁自尽了。唐卿若是心中仍有气恼,也不要怪他们。要怪,就怪朕未能体恤功臣,未能及时召见唐卿。”说着,又是垂下泪来。

       唐轩哭道:“臣如何敢气恼圣上?臣心中实有愧疚,臣实是有负圣恩。”

       正统笑道:“唐卿,朕对你的封赏,朕还未见你领旨谢恩呢。”

       唐轩微微一愣,跪倒磕头,说道:“臣唐轩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统重又扶起唐轩,说道:“好在国事已靖,殷龙锡、石逊及时北泽等巨奸都已授首,以下你我君臣同心携手,行共建太平盛事之大举,使天下百姓衣食丰足,福乐安泰。”

       唐轩道:“圣上驱使,臣万死不辞。”

       正统目光闪动,说道:“巨奸时北泽死在河东,可是唐卿为国锄害?”

       唐轩道:“时北泽死在冷风尘的剑下。”

       正统微微点头,说道:“朕知道此人,此人武艺颇高,但助纣为虐,甘为殷龙锡效命,在丰颐园将陈弢刺伤,此时正在全力缉捕。”

       说到此处,正统脸色凝重,说道:“记得在也先营中,朕曾与唐卿说过一事……”说着语音一顿,脸色微变,又道:“时北泽在给朕服用的药中做了手脚,使……使朕多年全无子嗣……”说着正统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说道:“早年钦天监监正刘太常夜观天象,说朕今生有一皇子。”说到此处,正统脸上微红,又道:“朕自北狩,未再服药,觉出身体已复。北狩其间,也先始终对朕行君臣之礼,颇是敬服,欲将其妹脱不花与朕为妃。朕以国体为重,对其婉拒。但其妹深慕朕之天颜,竟在夜晚潜入朕之内帐,以处子之身,被朕临幸三夜……”

       唐轩心中一震,暗道:脱不花亲口与自己说过,她对太上皇极是厌恶,如何会又深慕天颜?记得脱不花还说,也先是想让她亲近太上皇,而她却说她有办法应对也先对其的胁迫,于是便有了那红囊香帐的三夜……当时自己还想,在太上皇的内帐,太上皇去了哪里?现在回想,除了红囊,莫非脱不花又用了蓝裳遗下的某种奇幻药物,使同在帐中的太上皇全无察觉而又生出那种临幸的幻觉?

       见唐轩眼中生出异样之色,正统叹道:“此事任谁听到,都会感到诧异。此事朕只与唐卿一人说起,其他任何人全不知晓。”

       唐轩无可插言,只是静静听着。

       正统神色愈加凝重,说道:“数月前,蒙古生出内乱,也先杀了蒙古大汗脱脱不花自立汗王。今日又得讯报,也先被阿剌知院所杀。此次讯报还说……”说到此处,正统嘴角一颤,止住语声,眼中闪过深忧之色。

       唐轩道:“圣上有事,尽可差遣微臣,微臣虽是万死,也在所不辞。”

       正统眼中露出欣慰之色,说道:“唐卿忠心赤胆,为朕分忧,朕心甚慰。”说着脸上复现凝重之色,又道:“此次讯报还说,也先之妹脱不花在一年前,秘密产下一子。也先死后,她母子二人,下落不明……”

       唐轩心中巨震,脸色大变,险些不能自已……

       正统轻声道:“唐卿如此神色,仍在朕的意料之中。听到此讯,若是神色不易,非人之恒情。此子当是朕的皇子!也先嫁妹未成,其妹仰慕天颜,被朕宠幸,但……但也不排除也先欲以此行要挟之图谋。”

       说着语气变得凝重:“刘太常天象之学神异非常,他以往之言,全都应验,是以此子便是朕今生唯一皇子!此子关系大明社稷的承嗣,关系大明千秋万代之洪基!”

       正统目视唐轩,眼中满是期许之色,说道:“朕想派唐卿前往蒙古,寻她母子二人。唐卿忠肝义胆,谋勇兼备,又熟知蒙古详情,乃是此行不二之选。”

       唐轩跪倒磕头,大声说道:“臣唐轩不才,愿前往蒙古寻她母子下落,若是找寻不到,绝不回来再见圣上。”

       正统眼中满是欣慰之色,说道:“有唐卿此言,朕就放心了。”

       说罢,将唐轩扶起,握着唐轩的手,关切问道:“唐卿伤势如何?可曾愈痊?”

       唐轩道:“已无需药石,运功调息,三日后便可痊愈。”

       正统道:“还需多养几日,再赴蒙古。”说话之间,眼中闪过不易察觉的急切之色,又道:“这些时日,唐卿可到陈弢家中修养,随行人员及应用之物,朕自会为卿安排妥当。卿尚有何求,大可与朕讲出。”

       唐轩忙道:“臣贱体颇健,所余伤情全无大碍,圣上若是准备周全,臣明日即可动身。只是……”

       正统忙道:“唐卿有事直说,朕定会应允。”

       唐轩道:“臣尚有几个朋友,不知能否与臣同往?”

       正统道:“既是唐卿的朋友,定为当世俊彦,一同前往,可助唐卿一臂之力。唐卿可要为他们讨些封赏?”

       唐轩脸上一红,说道:“她们只是几名女子,无需封赏。”

       正统笑道:“等唐卿从蒙古归来,与她们成亲之时,朕定会亲赴席宴,为唐卿祝福。”

 

       


       从宫中出来,胡义带人将唐轩送到陈弢府上。陈弢似是早已听到消息,已在门前相侯,将唐轩迎到府中。

       陈弢将唐轩领到一间雅室,唐轩见书案之上,自己那些随身之物,尽皆摆放齐整。想起三日前,自己披枷带锁,跪于堂上,眼前之物,被梁日一一高举喝问,不觉嘴角泛起苦笑。

       陈弢看着唐轩,笑道:“吉人自有天相,自始至终,我就知你不会有事。”说着走到案前,拿起“魔云”宝刀,递给唐轩,说道:“老弟这些随身之物,刚刚梁日派人送来。看来天颜一变,老弟将要有一番大的作为。不知圣上加封老弟什么官职?”

       唐轩接过“魔云”,佩在腰间,说道:“圣旨上仍是称我直隶宣宁府知事,又说让我官复原职。”

       陈弢笑道:“那是对你昭雪之言。同时,也是在提醒老弟,一些事,不能再提。”说着拿起九龙玉佩,递给唐轩。

       唐轩将九龙玉佩收起,又将那账册拿起,打开翻看,见账册完好,那片残纸仍在其中,心中觉得安稳,忙用锦帕包好,谨慎放入怀中。又拿起包有玉碗碎片的那个布包,心道:但愿此次蒙古之行,尽快找到你们母子!见了那装有“天蓝”解药的小小玉瓶,心中又道:但愿真如那梦境一般,龙浪义兄伤势痊愈与美丽的姐姐一道,早就回到了龙渊岛。

       陈弢静静看着,见唐轩将桌上之物一件件收拾妥当,笑道:“看来每一件物品,在老弟心中,都有一段难忘的往事。”说着脸上露出恍然之色,又道:“话题扯得远了。不知刚刚进宫,圣上封了老弟什么官职?可有什么赏赐?”

       唐轩轻声道:“圣上封我宣宁侯,赐大夫第,赏黄金万两。今后陈大人若是用钱,只管向唐某这里来取。”随即轻声又道:“唐某浅薄了,陈大人如何会少了银两?”

       陈弢先是一愣,当即笑道:“恭贺老弟,年纪轻轻,便得公侯之位。本来陈某还想保举老弟为锦衣卫的镇抚使,看来还是陈某浅薄,未能识得此次天颜真容。”

       唐轩一揖到地,说道:“多谢陈大人保住唐某的朋友。陈大人虽居高位多年,仍有古贤君子之风。”

       陈弢道:“那里,那里,老弟过誉了。那日老弟与我说起她们,我便派小孟去了那家客栈,小孟在那里等了半日才见到她们,将你的事情与她们说了。小孟在丰颐园看出你与秦渊关系非同一般,便将秦渊的所在告知了她们。又与她们说,来锦衣卫多有不便,可到太医院找林崤的小妹打探你的消息。现下她们仍是住在那家客栈,我这就派人,将她们接到寒舍。”

       唐轩又是深施一礼,说道:“多谢陈大人。”

       陈弢道:“秦渊的伤势比你要轻,此时已经痊愈。他武功不凡,人很精明,是个干才。”

       唐轩道:“秦大哥的父亲,便是在西域绝密行动中殉国的大汉将军秦武。”

       陈弢轻轻点头,说道:“原来也是忠烈之后。”

       唐轩道:“尚有一事有劳陈大人。”

       陈弢道:“老弟有事请讲,何谈有劳二字?”

       唐轩道:“刚刚面见圣上,我竟忘了一事。锦衣卫中有一人名叫肖清,他始终不忘职守,在蒙古殉国。我想请陈大人代我上表朝廷,追封肖清并抚恤他的家人。我曾在京中寻访多日,未能找到他的妻子与一双儿女。”

       陈弢道:“此乃我分内之事。”随即奇道:“那肖清也曾随我办案,他的妻子早在四年前病故,两人并未生下子女,肖清也尚未续弦……”

       唐轩听了,不由心中苦笑:原来肖清的那些话,竟是为了自己使出那美男之计而编造出的假话。转念又想:无论如何他也是忠于职守,为了完成使命,才说出这等谎言。

       陈弢眼中闪过别样的笑意,说道:“太医院林小妹那里有一名负伤的女子,是否与老弟有些干系?那名女子当是圣天教中一名显赫人物,这一半日,伤势也就好了,陈某想将她请到锦衣卫来,询问一些事情。”

       唐轩忙道:“她名叫圣夜心,是圣天副教主圣展弘的女儿。那日圣展弘被林鹏、江渭所杀,她身负重伤,是我将她救下。她此时被圣天教江渭等人追杀,已不能算是圣天中人,陈大人能否不要为难于她?”

       陈弢笑道:“唐侯爷此时官位在陈某之上,听侯爷的话,并未坏了陈某‘为上不为私’的规矩。”

       此时,门上传来轻响,像是有人轻轻敲门。陈弢笑道:“亲不亲,故乡人,又是左邻右舍,一同长大的玩伴儿,何况还曾救下你的性命,快些进来吧,快来见过你的救命恩公。“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天裳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