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朱绍良主政甘肃 剿红军调兵遣
书名:国共征战之争夺大西北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345字 发布时间:2023-06-10

第260章 朱绍良主政甘肃 剿红军调兵遣将

在兰州西北绥靖公署朱绍良的办公室里,朱绍良正躺在藤椅里闭目养神。朱绍良很需要休息休息。一连许多天,朱绍良都被许多烦人的事情缠绕着,弄得几乎是精疲力竭,但是这许多事情朱绍良又不得不认真对待。

令朱绍良感到烦人的事情首先是关于共军三大主力会合的问题。由于共军三支主力在会宁会师,委员长急得要发疯,不停地来电报催促部署围剿。

朱绍良想,这委员长好像也不太明智,你委员长再急有用吗?剿共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大业,需要全体国民党党员和政府领导及职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你蒋委员长一个人就是忙得发昏也没有用啊。

本来,朱绍良对蒋委员长是忠心耿耿的,朱绍良一直对得起委座,委座也一直对朱绍良恩宠有加。

朱绍良没有忘记,还是在一九二七年宁汉合流以后,各派势力都对委员长不服。委座出于内部各派势力的压力,不得不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但是委员长并不甘心,于是委员长与我秘密交谈,任命自己为黄埔同学会指导,曾扩情担任秘书。

委员长的目的是通过黄埔同学会做工作,可以防止何应钦等人的怀疑。

委员长引退后,南京群龙无首,国民党各派争权夺利,无暇顾及军事。孙传芳部乘虚而入,兵临南京城。

当时形势紧迫,委员长看准时机,秘密给在杭州的曾扩情发报,要曾扩情即刻通知团长以上的黄埔同学到上海我朱绍良的家里开会,商量对策。那时候我朱绍良一下子成了决定委员长政治命运的关键人物。

我们在那次会议上做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坚决支持蒋总司令。通过这次会议,确立了委员长在黄埔系至尊的领袖地位。

从此,黄埔系军队牢牢掌握在蒋的手中,成为他东山再起的强硬资本。

委员长从日本回国后,我们黄埔系军队团以上军官在我的鼓动下纷纷通电,拥护总司令复职。

委员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从新出山的。也许就是因为我朱绍良在关键时刻为委员长东山再起出了大力,所以我被任命为总司令部参谋长,成为委员长的左膀右臂。第二年我被任命为第八师师长,次年又升为第六路军总指挥。三三年任甘肃省政府主席,去年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

朱绍良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当年选择了蒋总司令是选对了,自己为蒋总司令做了一些起决定性的工作,但是蒋总司令也给自己以丰厚的回报,近十年间,自己在仕途上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从黄埔同学会指导到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到甘肃省政府主席兼驻甘绥靖主任,再到甘肃省政府主席兼驻甘绥靖主任兼西北“剿共”军第一路总指挥,我朱绍良是步步高升。

但是随着职务的步步高升,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红军进入陕甘宁地区,局势日益紧张,朱绍良有点受不住了。

朱绍良又想起委员长在前天十六日给自己的电报,那是一份关于进剿红军的命令。朱绍良心中象一团乱麻。

进剿红军?那红军是好打的么?朱绍良回忆起四五年前跟红军作战的往事,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那是一九三零年十一月,委员长深为朱毛红军在江西的发展壮大而担忧,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指挥第九路军和我的第六路军、蒋光鼎的第十九路军对红军进行围剿,结果以十八师师长张辉瓒做了红军的俘虏而被杀而失败。

第二年四月,委员长又调集十八个师约二十万人对红军进行围剿,这一次还是何应钦担任总司令,结果我们又以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和第八十二旅旅长王懋德被俘后被杀而告终。

一九三一年七月,委员长亲自担任总司令,带着三十万人马对红军进行围剿,结果仍然以失败而告终。

朱绍良连续参加了对红军的第一二三次围剿,三次围剿在朱绍良的心灵深处投下了永远抹不去的阴影,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作为军人,尤其是一支军队的最高将领,在跟红军的作战中总是一次次的失败,甚至常常是根本没有看到红军的影子就莫名其妙地失败了,那种滋味实在不是味道啊。

朱绍良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不敢提起当年围剿红军的事情。

一九三三年以后,朱绍良被调到甘肃省当政府主席,远离了江西红军根据地,不会再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朱绍良感觉自己比较安全了。想不到去年下半年红军奇迹般地到达甘肃境内,朱绍良又没有安全感了。

朱绍良想起在第四次围剿红军失败以后,委员长曾经大骂林彪是战争魔鬼。是啊,黄陂和草台冈两仗,前后时间仅仅两天,陈诚的两个王牌师就被林彪包了饺子,说起来真的让人恐怖啊。现在这个战争魔鬼又到大西北来了,看来大西北从此无宁日了。

朱绍良知道红军的厉害,他知道红军既然能够从江西一路杀到大西北,尽管委员长一直紧紧咬住不放地部署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但是要消灭红军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朱绍良又想起东北军第一零九师师长牛元峰,一个整编师一万多人居然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杀身成仁了,可悲啊。

在同红军的作战中,又有多少资历不浅的国军将领做了张辉瓒、牛元峰?朱绍良想到这里颤栗了一下。

朱绍良想对委员长说点什么,但是说什么呢?向委员长表示表示决心?不好说呀,朱绍良对消灭红军根本没有信心;

劝劝委员长放弃围剿红军?更加不行呀,你朱绍良是草包了?怕红军了?这话无论如何不能对委员长说。

于是朱绍良也只好硬着头皮做出应对,为了堵截红军继续北上,朱绍良做出了相应的军事部署:由第三军军长王均率领第七师曾万锺部赶到天水和临洮一带修筑防线;

由第十二师唐淮源部协助新十四师鲁大昌部在甘南岷县一带驻防;

三十七军毛炳文率第八师陶峙岳部、第二十四师李荫部在陇西、定西一带驻防;

第二十五师关麟征部驻平凉和固原一带;

第六师周岩部和胡宗南的第四、第五两团驻兰州附近。

由于当时东北军的部队处在最前沿,跟红军发生了几次较大的正面交锋,导致东北军损失不小,而我朱绍良派出的以上几支部队都没有跟红军发生较大的正面交锋。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红军高层领导把橄榄枝送到了我朱绍良手里。朱绍良想起毛泽东给他的那封信,那封信朱绍良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一来朱绍良很欣赏毛泽东的文笔,二来,他感觉如果跟共产党打交道留有余地,对自己不无好处。于是朱绍良把毛泽东那封信很好地保存着。此时朱绍良又在默默背诵毛泽东那封信: 

“绍良先生:

十年酣战,随处与先生相遇,可谓大有缘矣!然鹬蚌相持,渔人伺于其侧,为鹬蚌者不亦危乎?付上共产党致国民党书,为国家民族谋,亦为先生谋也。两党两军之间,无胶固不解之冤,有同舟共济之责。抛嫌释怨,以对付共同之敌,天下后世颂先生为民族英雄,岂不愈于胡宗南君所谓‘无期徒刑’乎?

夫‘剿匪’非特无期徒刑也,且是一种死刑。非曰红军宣告先生们之死刑也,日本帝国主义实宣告之,非特宣告国人某一部分于死刑,实欲举全民族而宣告之!

呜呼危矣!先生而同意统一战线,则鄙人竭诚以迎。惟事宜急办,迁延则利在长驱而入之寇。尚祈致意蒋先生,立即决策,国事犹可为也。书不尽意。顺颂勋祺!

毛泽东启

 朱绍良背诵着毛泽东的信,脸上露出微笑。他又一次细细咀嚼毛泽东的文笔,朱绍良自我感觉自己的文字功夫还比不上毛泽东。朱绍良想,如果不是投身战争,毛泽东无疑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学者。

朱绍良把毛泽东的文笔跟委员长的文笔进行比较,朱绍良嘴角露出笑意,朱绍良这样一比较,就得出一个可笑的结论:单从文字功夫来说,委员长只能算毛泽东的学生。

朱绍良想不通的是,委员长为什么那样看待毛泽东。记得当年委员长在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的时候,委员长在军事会议上把朱德和毛泽东都夸张地描绘成凶恶的匪类,说他们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青面獠牙,是残忍的杀人魔王。

现在看来,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袖都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知识分子。委员长那样说话完全是感情用事,委员长怎么不想想那样说话有损一个领袖人物的形象呢?

想到这些有趣的问题,朱绍良一时感到神经轻松起来。神经轻松了,就知道该做什么了。朱绍良知道,委员长催得紧,围剿红军的军事部署必须尽快拿出来。

朱绍良与绥靖公署参谋长章亮琛、秘书长翁燕翼、总参议张春浦、军官处长何晓宣、副官长拜伟、军警督察处长兼新一军参谋长张性白及省会主任公安局长史铭等绥靖公署高层官员商量了一天又一个通宵,最后得出一致意见,由参谋长章亮琛代行向各部队发出命令:

胡宗南第一路军第二纵队为东路军,从秦安一线进攻静宁,然后经海原、打拉池向宁夏、陕北追击;以王均指挥的第一路军第一纵队为南路军,以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为先头部队,进攻通渭,然后向靖原地区追击,控制黄河渡口,阻红军西渡;以毛炳文指挥的第一路军第三纵队为西路军,向会宁县城及其以西地区追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