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北魏统一北方
书名:纵观华夏五千年 作者:姚姚哥viv 本章字数:2176字 发布时间:2023-10-16

拓跋部的祖先,最初是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


大约在西汉时期,鲜卑拓跋氏形成了一个部落联盟。


到了魏晋时期,他们向南迁徙至蒙古草原,过着游牧的生活,主要以狩猎为生。


拓跋部族的实力迅速增长,组建了一支强大且装备齐全的骑兵队伍。


西晋朝廷希望借助拓跋部来抵御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允许他们从边界进入山西境内,拓跋部由此在关内安定下来。


338年,拓跋部首领什翼犍被推举为代王,建立了代国,盛乐为都城。


拓跋氏政权借鉴了汉族政权的文教制度和奖惩体系,成立了百官,分别管理各项职务,国家逐渐强大起来。


376年,前秦苻坚兴兵30万,攻灭了代国。


383年,在淝水之战中,苻坚遭到重创,实力强大的前秦逐渐分崩离析,北方地区再度陷入割据和混乱的局面。


在这个乱世中,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接替了遗业,称为代王,后来改称为魏。


一个新的政权由此诞生,这就是历史上的“北魏”。


拓跋珪建立北魏后,为了获得北方和中原大地,开始了规模宏大的对外战争。


他先后消灭了北方的柔然和后燕,拥有了山西和河北地区,并将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定为都城。


399年,拓跋珪正式称帝,后人称他为“太祖道武帝”。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国家,道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他大量吸收汉族优秀文化,命令鲜卑人分地定居,使鲜卑部落的经济从牧猎逐渐转变为农耕。


他还将流动的人口编入户籍,鼓励他们发展农业,督促他们从事农业和种植,减轻他们的租税负担。


另一方面,他推崇儒家文化,兴办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


同时,他还广泛招募人才,任用汉族中有才华的人。


此外,北魏政权还采用了封建社会制度,虽然不是完全彻底,但相对于鲜卑族原有的制度来说,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北魏逐渐融入了中原社会,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也加快了巩固实力和统一北方的进程。


道武帝死于儿子拓跋绍之手后,拓跋绍又死于兄长拓跋嗣之手,拓跋嗣后来登上皇位,是为明元帝。


他在位时,让长孙嵩、安同、崔宏等八个大臣一同辅佐朝政,还常常同燕凤、封懿等人商议军国大事。


在这些大臣们的谋划及决策下,北魏在兼并各个政权、统一北方的进程中取得了先机。


422年,魏明元帝趁宋武帝刘裕病逝之机,向宋国发动大规模进攻,大战沿黄河流域全面展开。


魏军相继攻下了黄河南岸的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洛阳、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战略要地,还取得了青州、兖州。


423年,明元帝去世,太子拓跋焘即位,是为魏太武帝。


魏太武帝是一个英明出色的君王。


登上皇位后,他沿承了父亲的统治方略,继续借鉴汉人的治国思想、成败经验和国家制度。


第一:他改革税收制度,按人口分配土地,督促百姓的农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任用大量汉族贤人,整治官场的贪污腐败现象,使北魏早日实现封建化。


第三:推崇儒家学说,发展文化教育,提高百姓素质,巩固国家稳定等。


这些政策实施后,北魏日益强盛,逐渐有了统一北方的实力。


北魏稳步前进之时正是十六国的末期,南方的刘宋朝廷正在崛起。


此时,北方地区除大夏、北凉、西秦、北燕和柔然外,全在北魏的掌控之中。


这些独立政权并立于一时,彼此间征战不断,而且时常前来骚扰北魏的边境,迫使拓跋焘开始考虑消灭他们。


426年,大夏国君主赫连勃勃逝世,拓跋焘经过慎重考虑,准备先向夏国进攻。


夏国是匈奴铁弗部所建的政权,铁弗部与拓跋氏素来为敌。


赫连勃勃称帝后为政暴虐,使得人心尽失,国力渐渐削弱。


趁赫连勃勃的几个儿子兴起内乱、朝廷动荡之机,北魏选择了先攻打夏国,的确是一个英明之举。


这一年,拓跋焘率领军队兵分两路,进攻夏国。


奚斤带领的军队迅速攻占了长安城,但拓跋焘亲自率领的军队却在攻打夏国国都统万城时遭遇了挫折。


统万城坚固异常,北魏大军多次攻城未果。


最终拓跋焘只好撤军回朝,抢走了十万多头牛马,还将统万城周围的数万居民迁回国内。


427年,为了报复北魏,赫连昌派兵袭击了长安。


拓跋焘再次调兵遣将,对夏国发起了新的征讨。


他一方面增派军队支援长安,另一方面集结大军攻击统万城。


赫连昌见到北魏军势强大,预料无法抵挡,于是选择闭城不出,等待进攻长安的赫连定回军救援。


赫连昌心中暗自筹划,统万城易守难攻,自己坚守不出,可以消磨北魏军队的士气,等到赫连定援军到来,就可以内外夹击,北魏必然不敌。


拓跋焘深谙兵法,猜到了赫连昌的计谋,决定采取反制的策略。


他命令魏军假装后退,迷惑夏军,让他们认为魏军已经疲惫不堪,无力再战,以引诱夏军出城攻击。


他还让士兵假装投降夏军,在夏军中散播魏军粮草不足、士气低落的谣言。


赫连昌果然上套,打开城门,率领三万兵马与魏军交战。


拓跋焘亲自指挥,魏军一阵阵后退,似乎无法抵挡夏军的进攻。


夏军追击了一段路程后,陷入疲惫之中。


就在这时,北魏军队悄无声息地绕到夏军背后,顺着风势发起猛攻,大胜夏军,攻下了统万城。


拓跋焘俘虏了夏国的王、公、卿、将、校以及后妃、宫人等几万人,获得了三十多万匹战马和千万头牛羊,北魏军队凯旋而归。


消灭夏国之后,在公元432年,太武帝再次进攻北燕,北魏军队包围了北燕国都,四年后北燕灭亡。


439年,太武帝征讨北凉,围困了北凉国都姑臧。


不久之后,北凉也被征服。


在北魏太武帝的努力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十六国割据的北方地区终于再次实现了统一。


从那以后,北魏与南宋朝廷共存,南北朝的对立局面正式形成。


北方重新统一后,北魏的国内形势逐渐稳定,农业、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这种社会局面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便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纵观华夏五千年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