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杜平与令妹是否圈养过狗?”
钟馗:“否。”
杨戬:“狐狸呢?”
钟馗:“否”
郭队明白杨戬想问什么,补充道:“令妹与杜平是否有人兽乱伦的情况?”
钟馗:“否。”
——排除杜平与钟藜人兽恋的可能。
哪吒:“杜平可有龙阳之好?”
钟馗:“否。”
哪吒:“那令妹可是磨镜?”
钟馗:“否。”
——排除杜平和钟藜是同性恋的可能。
孙悟空:“俺老孙划掉阴阳簿,阎王可还曾憎恨俺老孙?”
钟馗:“与此无关。”
——问题无意义。
在孙悟空看来,自己与阎王是通过“协商一致”才划去自己徒子徒孙的姓名,但站在一只猴子的角度,天知道他想表达什么。
亚瑟:“令妹与杜平两人是否真心相爱?”
钟馗:“是。”
——确定两人双向奔赴情投意合。
亚瑟能提出这个问题大家并不感到意外,西方人对爱情的执着在于两情相悦,相比华夏的门当户对少了很多附加因素。
姜子牙:“当年你亲自将自己的妹妹钟藜嫁给了你的兄弟杜平?”
一旁的哪吒小声提醒着:“姜老,这个问题早问过了。”
与此同时,钟馗答道:“是。”
——重复提问。
姜子牙有些恼怒:“荒谬,何时问过,倘若问过,钟道友为何作答?”
语落,姜子牙捋了捋胡须,似乎想到了什么,朝钟馗问道:“对了,老夫还有一问,当年可是道友你亲自将自己的妹妹钟藜嫁给了杜平?”
钟馗有些不耐烦答道:“是。”
——重复提问。
……
人世间的喜乐大致相通,可烦恼不尽相同,此刻我终于明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前置条件,那就是身体健康。
良久,姜老的脸上露出一瞬惊恐的神色,就在刚才他似乎意识了哪里不妥,此刻的沉默让姜子牙的身影显得孤独。
“姜老问得好呀!”郭队打破尴尬接茬道,“钟馗兄弟,我希望你明白,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所说的一切会成为呈堂证供,你可知道?”
不知道郭队平日里是不是看港剧看多了,亦或是因为港剧的影响最终走上职业警察的道路,冷不丁冒出那么一句。
这句话,我们常常从香港的影视剧里看到,通常用于警方拘捕嫌疑人时所用,因此为大家所熟知。但这句话的法律渊源自于“沉默权”,又被称作“米兰达规则”,而这句话就是著名的“米兰达警告”,也称“米兰达告诫”。
米兰达是美国的一个小混混,与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一样不学无术,经常因为各种违纪行为被抓进警局。
话说有一回他又被逮捕,并且警方依据他的口供被指控了很多项重罪,后来在律师的帮助下却成功翻了案,而翻案的依据就是沉默权。因为米兰达在供述的时候,审讯的警察并未告知其此次询问所带来的后果。
米兰达也因此成了名人,同时他的事迹也促进了立法进程,成为了美国法律史上的著名人物。
从那之后,警方在拘捕和询问嫌疑人的时候,都会先说明嫌疑人的权利,然后再进行讯问行为,否则嫌疑人的供述不能成为证据使用。
至于米兰达,出狱后洗心革面,在街头售卖写着米兰达规则的小卡片,生意一度非常火爆。
而郭队所说的只是米兰达规则的删减版,米兰达规则原话是:你有权保持沉默,如果你放弃这个权利,那么你所说的话可能会成为法庭上对你不利的证据;你有权请律师,如果你无法负担律师费用,法院会为你指定一位。
至于为什么说郭队是香港剧看多了,那是因为在华夏大陆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地承认“沉默权”,并且把如实地供述犯罪事实明文规定为犯罪嫌疑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毕竟“祸从口出”这个成语出自华夏大陆,既然为祸,必有其果。
钟馗:“与此无关。”
郭队:“刚才只是开场词,我的问题是,你妹或者你妹夫杜平可有犯罪前科或实施过犯罪?”
钟馗:“是。”
郭队:“你妹钟藜和杜平当中至少有一人有过犯罪前科?”
钟馗:“否。”
郭队追问道:“你妹钟藜和杜平当中至少有一人实施过犯罪?”
钟馗:“是。”
郭队:“两人都犯过罪?”
钟馗:“是。”
——确定杜平和钟藜两人没有案底,但两人都实施过犯罪。
我:“他们的罪名与打砸抢烧有关?”
钟馗:“否。”
我:“他们的罪名与杀人有关?”
钟馗:“是。”
我:“他们两人都杀过人?”
钟馗:“否。”
——杜平和钟藜没有案底,但其中有人杀过人。
我:“杀人者为财杀人?”
钟馗:“否?”
我:“杀人者为情杀人?”
钟馗:“是。”
我:“死者和你有关?”
钟馗:“是。”
我:“死者就是你?”
钟馗:“是。”
众人哗然,郭队大手一拍:“事实清楚了,我来复盘。”
几人齐刷刷看向郭队,期待着他的陈述。
郭队双手叠抱在胸前,胸有成竹地说:“钟馗兄的妹妹与杜平相爱,但因为对妹妹的偏爱不愿她早早出嫁,所以钟馗兄自然成为了他们这对苦命鸳鸯的一道屏障。
“杜平一气之下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姑且猜测给你下了慢性毒药,让你完成科举应试后在御前突然暴毙身亡。因此杜平犯下杀人罪,你妹妹应该是事先知情却故意隐瞒真相,犯下隐瞒事实罪。最终,钟馗兄与钟藜阴阳两隔,无奈之下,你知道两人真心相爱,只好放下仇恨与执念将自己的妹妹托付给杜平,于是找了一伙忠心耿耿的小鬼充当娘家人,亲自将妹妹嫁给了杜平。”
钟馗微微摇头,沉默不语。
郭队诧异道:“嘶——不对吗?我觉得我分析得很到位啊?”
如果郭队的分析不正确,那真相只有可能是……
我并没有急着下判断,接着问道:“杜平家里有同袍兄弟?”
钟馗:“是。”
我:“杜平的父母不同意他俩在一起?”
钟馗:“是。”
我:“你真心把杜平当作自己的兄弟吗?”
钟馗:“是。”
我:“你爱你妹妹吗?”
钟馗:“是!”
我:“为了她你什么都愿意去做?”
钟馗:“是!”
我:“是你妹妹钟藜杀的你?”
问及此处,钟馗迟疑片刻,面具下看不到神色,随后答道:“是!”
众人惊愕,没想到钟馗是死在妹妹手中,此刻我也终于知道了钟馗内心的无奈。
杜平家境殷实,钟馗穷困潦倒,这道贫富差距的鸿沟并没抹去两人的友谊,两人本是过命的好兄弟,相谈甚欢,长此以往杜平与钟馗的妹妹钟藜暗生情愫。
钟馗一心想走仕途,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给自己的妹妹带来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
可天不遂人愿,第一次赴京赶考便落了榜,也就是这次赶考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让兄妹俩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也让杜平想迎娶钟藜的愿望化为泡影,因为钟馗自己就极力反对这桩婚事。华夏婚姻除了自古讲究的门当户对外,民间还流传着一句俗语:娶妻不娶有弟女、嫁女不嫁有兄男。
现代人说“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事实也是如此。除了门当户对,两情相悦以外,即使自己的丈夫再贴心,也抵不过一对烦人的公婆所带来的伤害,如果再有个爱作妖的小叔子,那么这妮子就算是入了贼窝了。
男方同样如此,一个丈母娘就足以让他手忙脚乱了,要是再来个整日无所事事、胡作非为的小舅子,那可就真是灶上的抹布,酸甜苦辣尝尽了,毕竟没有人愿意整天跟在他们后面擦屁股。
对杜家而言,落魄兼落榜的钟馗与胡作非为的小舅子别无一二,事实上钟馗第二次赴京赶考也多亏了杜平的救济,否则连京城都无法抵达。
苦逼的妹妹因为哥哥第一次科举失利已经失去了信心,但哥哥的执着又让他无法阻拦,于是钟藜在哥哥的干粮里下了慢性毒药,让哥哥去实现自己最后的梦想,算是给哥哥一个解脱,也算给自己解脱。
这个决定无关自己是否能嫁入杜家,钟藜也抱着必死的决心,因为他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然告诉了杜平,但杜平并未揭发她,只是默默做一个倾听者伴其左右。
也许正常人不能够理解这样的行为,但贫穷的确可以杀人诛心,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李太白没了五花马和千金裘,谈何美酒,何谈消愁?
自古穷则思变,可大多数人往往变而不通。
家徒四壁好歹有家,负债累累好歹有债,一文钱逼倒英雄汉不是典故,是事实。也许有人会较真,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但事实就是没有什么比贫穷还要让人无地自容的事情,“百年多病”下的贫与富,就会加持着截然不同的煎熬与安然。
富人临终前遗憾道不尽千万,但他们的遗憾无关温饱,但真正穷人的临终遗憾却如出一辙,他们只是希望能有一口热腾腾的饱饭。饿死的大多都是穷人,反观上下五千年足以立论。
在这种情况下,钟藜的做法无可厚非,她只是想将最后的尊严留给哥哥。当然,这是他以为哥哥再一次落榜的情况下。
对于钟藜自己,却选择了独自承担一切法律后果,甚至包括死亡。爱情什么的她也不再奢望,否则也不会将下毒的事实告诉哥哥的好友杜平。
谁知后来钟馗进殿面圣恰好毒发,失足摔倒,撞到大殿上的阶梯还是什么硬物上便一命呜呼了。
这口大黑锅给唐明皇背得结结实实,自己新招聘的国之栋梁满脸鲜血地横在自己的面前。以至于后来传出钟馗面目丑陋,唐明皇削去功名的谣言。
为了皇家的威严和诚信,他不得不将钟馗风光大葬,并让宫中编撰杜撰出钟馗捉鬼的故事。事实上钟馗也按照这个剧本走上了鬼生的巅峰。
兄妹俩心意相通,做了鬼王的钟馗因为唐明皇的关系受万民供奉,让其获得了无上法力,钟馗哪能不知道当初妹妹的真实想法。同时,他也知道了杜平为了保护自己妹妹隐瞒真相的事。
他将妹妹的过失和兄弟的隐瞒藏在心底,决定撮合两人,促成亲事。但钟馗担心妹妹一个人嫁过去受婆家的欺负,于是自己带上一批为自己马首是瞻的鬼小弟衣锦还乡,为自己妹妹站台。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做到声势浩大,让十里八乡人的老少爷们都知道自己要嫁妹妹的消息。
杜平满心欢喜,杜家人看到钟藜的鬼王哥哥,无不磕头叩拜,在封建社会鬼神文化的熏陶下,杜家迎来的媳妇那是半个仙人的存在,供着都来不及,哪儿还会给她气受?
就这样,妹妹钟藜在哥哥的关照下嫁入杜家,与杜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