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的七月四日, 另一支原是红一方面军的第三十二军也赶来了。第三十二军是从哪里来的,它又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有什么特殊经历呢?
原来在一九三五年七月,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取消各军团番号,统一编制为军。
这样,红九军团改称第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下辖两个团,共一千多人。
该军编成后,先随一方面军继续北上,后又奉命随四方面军南下。一九三六年二月,红三十二军担负掩护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的任务。此后,转战川西道孚、甘孜地区。
七月初,与红二方面会师后,红二军团第五师编入红三十二军。
七月五日,奉中革军委命令,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
原二军团第二军改称为第二军,六军团改称第六军。第二方面军辖第二军、第六军和第三十二军,共一万三千余人。
却说两支红军部队会师后,红二方面军的高层领导才得知张国焘跟中央领导闹意见闹得很凶,最后导致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发生分裂,中央率领一方面军一军团和三军团北上,而张国焘却率领左路军和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南下。张国焘曾经自立党中央。
原来在一九三五年的十月五日,张国焘在理潘县的卓木碉召开了一个高级干部会议,宣布另立“中央”。 会议由张国焘主持。他在会上作了长篇发言,主要内容是说中央没有粉碎敌人五次“围剿”,主要问题是政治路线错误,而不单是军事路线问题。
他认为,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终止了这种退却,但中央拒不承认自己错误,反而无端指责四方面军。张国焘认为,左路军南下是终止退却的战略反攻,是进攻路线。而中央领导被敌人的飞机大炮“吓破了胆”,对革命前途丧失了信心,直到发展到私自率一、三军团秘密出走,这是分裂红军的最大罪恶行为。
张国焘还说,以毛泽东、周恩来和张闻天等为首的一批中央领导居然搞分裂主义,他们其实是一群吹牛皮的大家,他们的本事也就是搞左倾空谈主义。他们这些人,是因为有篮球打、有馆子进、有捷报看、有香烟抽、有人伺候才来参加革命,一旦革命困难,就要悲观,就要溜之乎也,就要逃跑得远远的,越远越好。
张国焘的结论是,中央已经威信扫地,已经完全失去了领导全党的资格。张国焘表示,要仿效列宁同第二国际决裂的办法,组成新的“临时中央”。
与会者对张国焘批评指责中央还在意料之中。但他公然要另立“中央”,却大出与会者的意料。很多人对这种带有叛逆性质的行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连跟着张国焘一起南下,一路上说中央坏话的陈昌浩也觉得太突然,没有立即表态支持张国焘。与会者都被张国焘的这一举动搞懵了,场面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张国焘看到大家都不支持他,点名要一方面军的一位干部发言。此人在长征途中一直对中央领导人有意见,他在发言中列举了一些具体事例,添盐加醋地讲了一通。四方面军的一些人听到这些闻所未闻的事情,不辨真假,也跟着气愤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责备和埋怨起中央来。
于是,张国焘趁热打铁,宣布了另立“中央”的“中委”名单及决定:
(一)、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洛甫应撤消工作,开除中央委员及党籍,并下令通缉。杨尚昆、叶剑英应免职查办。
(二)、以任弼时、陈铁铮、陈绍禹、项英、陈云、曾洪易、朱阿根、关向应、李立三、夏曦、朱德、张国焘、周纯全、陈昌浩、徐向前、陈毅、李先念、何畏、傅钟、何长工、李维汉、曾传六、王树声、周光坦、黄苏、彭德怀、徐彦刚、吴志明、肖克、王震、李卓然、罗炳辉、吴焕先、高敬亭、曾山、刘英、郑义斋、林彪组成中央委员会。
(三)、以任弼时、陈绍禹、项英、陈云、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周纯全、徐向前、李维汉、曾传六组织中央政治局,以何长工、傅钟为候补委员。
(四)、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周纯全、徐向前组织中央书记处。
(五)、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周纯全、倪志亮、王树声、董振堂组织军事委员会,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常务委员。
但是二、六军团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情况一直蒙在鼓里。由于掌握着红军总部的通讯联络,张国焘故意切断了中央与二、六军团的联系,所以中央一直没有机会向二、六军团通报张国焘另立中央的情况。
现在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合了,张国焘打算一定要牢牢地控制住二、六军团。
张国焘的第一步就是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从心里上感情上跟二、六军团搞好关系。
接着就对红二、六军团进行分化和拉拢,包括向两军团派出“工作组”,煽动对党中央的不满情绪,散发反对党中央、批判“毛、周、张、秦”的文件,宣扬“毛、周、张、秦”的右倾分裂路线等,以达到红二、六军团指战员们拥护他张国焘,并与他张国焘一起反对党中央的目的。
但是张国焘错了,他以为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等二方面军的高层领导容易被糊弄。
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等经过几天的深入了解,通过跟朱德、周纯全、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军委领导和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高层将领的交谈,了解到张国焘是因为与毛泽东、周恩来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有意见分歧,这种意见分歧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最后导致红军右路军单独北上,而张国焘则坚持南下。实际上是两支红军发生了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于去年的十月五日在理潘县的卓木碉召开了一个高级干部会议,突然宣布另立中央。参加交谈的人都认为中国共产党只能够有一个党中央,随便另立中央是违背组织原则的,也是非法的。
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等二方面军的领导开始从各种渠道做张国焘的工作,劝张国焘取缔自立中央。
张国焘现在也处在两难之地。张国焘想起,一年前,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如果那时候自己不利令智昏,率领四方面军一同北上,那么现在我四方面军一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现在……
张国焘想起自从去年十月以来大半年四方面军经历的艰辛。自从去年九月右路军中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三军团北上,四方面军全部及随总司令部行动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则掉头南下,再次经过草地,进入成都西北部,在川康边的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停留。
在十月初,在理潘县的卓木碉另立中央。那时候自己主张向藏民和羌民区发展,开辟“川康新局面”,。
想不到的是,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边缘,马上遭到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中央军的大举进攻,在百丈关一战伤亡万余人,只得西撤。经过四个月的苦战,部队仍难在川康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至三六年二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进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区,部队也由南下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四万多人。
在藏民区,红军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争取到广大藏族同胞的支持,在甘孜地区还建立起“博巴政府”。不过当地粮食和牲畜非常有限,几万部队居住的时间一长,生活便陷入困窘,必须另寻出路。
往哪里去呢?张国焘迷茫了。但是中央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朱德、陈昌浩、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要求北上,张国焘在碰壁后也被迫取消自己另立的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指示,改任中共西北局书记。
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二方面军的高层领导与朱德、周纯全、陈昌浩、徐向前、李先念、王树声等军委领导和四方面军领导对张国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陷于孤立的情况下,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率领部队北上。
要知道二方面军与四方面军什么时候出发北上,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