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刘家坪红军誓师 二六军团大转移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红二方面军。在讲述红二方面军长征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红六军团的情况。
红六军团是在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由湘赣地区红八军、红十六军和红十八军合编而成的。由任弼时、萧克、王震三人组织六军团军政委员会统一指挥。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参谋长为李达,政治部主任为张子意。
下辖十七和十八两师,十七师师长和政委分别由萧克与王震担任,政治部主任为张子意兼任;十八师师长龙云,副师长彭辉盟,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为甘泗淇,参谋长谭家述,军团总人数七千八百人。
一九三四年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广昌、筠门岭、建宁、龙冈等中央苏区重要县城相继失守,中央苏区南北门户洞开。
红军在中央苏区内线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已经希望渺茫,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撤离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派红七军团作为抗日先遣队北上,派红六军团从湘赣苏区到一直往西入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探路。
红六军团九千七百余人于一九三四年八月七日从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踏上了西征的征途。
经过两个多月艰苦转战和接连不断的突围战斗,红六军团于十月二十四日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与前来接应的由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十月二十六日,两军到达四川酉阳县的南腰界,在这里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大会。之后,红三军经中央批准恢复红二军团番号,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的行动。
会师时两军团共七千七百人,当年底发展到二万二千余人。
接着,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撤离黔东向湘西转移。十一月发起湘西攻势,至一九三五年一月,开创了以桑植县刘家坪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五年九月,蒋中正考虑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中央红军已经远离南方进入西北地区,从鄂豫皖撤出的红军也被追赶到四川西部边陲,对中央的威胁已经不是很大,于是蒋中正决定集中力量铲除湘鄂川黔边区的贺龙红军。
蒋中正知道贺龙难以对付,必须以重兵采取重重包围,方有取胜的可能。于是蒋中正决心花大力气与贺龙做最后的决斗。
蒋中正凭着庞大的国民革命军体系,轻而易举就拼凑了二十二个师又五个旅,总兵力一百三十多个团四十多万人,具体部署是:
以原湘鄂两省“围剿”军队共八十六个团,在大庸、永顺、龙山、来凤、鹤峰、走马坪前沿的袋形阵地上筑碉堡固守,从根据地南、西、北三个方面限制红军机动;
鄂赣增调孙连仲纵队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樊蒿甫纵队四个师共四十二个团为进攻部队,从五峰、澧县、石门、慈利及其以北地区,由东向西交互逐步压缩和聚歼红军于龙山、永顺、桑植之间;
另调汤恩伯纵队两个师共十三个团到岳阳和长沙分兵防守,一0二、一0三师在利川和宜昌为预备队。蒋中正在湖北宜昌设立行营,以陈诚代蒋介石统一指挥;同时对红军的根据地实行更加严密的经济封锁,以造成红军补给上的更大困难。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极其严重的局势,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于十一月四日在刘家坪召开了会议,任弼时与贺龙等吸取中央苏区的教训,果断决定突围远征。会议决定突围远征,目标是到达湘黔边,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根据地。会后,红二、六军团进行了转移前的各种准备,对部队进行了整编。
十一月十九日,红二、六军团在刘家坪的干田坝召开誓师大会,军委分会主席贺龙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当晚部队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战略转移。
经过两天的急行军,二十日黄昏时分,部队在大庸与溪口之间的张家湾突破敌人经营已久的澧水封锁线。二十一日晚上,红六军团急行军一百五十里,夺取沅江渡口洞庭溪,另一部攻占大宴溪渡口。这样,红军又突破敌人的沅江封锁线。
渡过沅江后,红军按照预定计划,实行战役展开。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红四师占领了辰溪,红五师占领了浦市,红六师占领了溆浦。红六军团东渡资水,分别占领新化、兰田和锡矿山,军团部进入新化城内。
十一月三十日,国军李觉纵队第十六、十九、六十三师先头部队已从西北方向赶到浦市和辰溪附近。十二月六日,国军追击部队七个师都已接近红军。西面敌陶广纵队三个师和郭汝栋纵队八个团正沿沅江向南前进,东面汤恩伯纵队两个师正向宝庆急进,对红军实行两翼迂回包抄阵势,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沅江和资水之间。
面对严峻形势,总指挥部决定向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转移。为尽量调动与疲惫敌人,使敌军主力远离我军预定到达地区,红军转移行动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的计策。两军团由溆浦的潭家湾、底庄、桥江等地出发,连续九天向东南急进,造成东渡资水态势,将追击之敌全部吸引过去。
十七日,红六师在老鸦田击溃敌军一个团。二十一日,红军进到湘南高沙市与洞口地区,桂军也开始北调,这时红二、六军团突然转向西部急进。
二十二日,在瓦屋塘侧击陶广纵队六十二师,准备由此打开西进道路。但因敌已做好防守准备,未能成功,部队却伤亡三百余人,红五师师长贺炳炎右臂负重伤。
于是,红军决定改道南取武阳,绕过陶广纵队,经遂中与洪江之间的竹舟江渡过巫水,转向北进。时值严冬大雪,地处高山峻岭,部队忍受着寒冷与饥饿,沿着山中崎岖小道兼程急进,在江西街和托口再次抢渡沅江。
一九三六年元旦这一天,红二、六军团到达芷江以西的冷水铺地区,将追击和迂回的敌人全部甩到了后面。红二、六军团在驻地过了新年。
一月二日,为了创建湘黔边新的根据地,红四师攻占了晃县和龙溪口。四日,红五师攻占了贵州玉屏县城。红军主力集结在晃县与龙溪口地区,准备反击尾追之敌。
至一月四日,追敌樊蒿甫纵队先头部队才过榆树湾,郭汝栋纵队主力还远在麻阳附近,距离红军均在四天路程以上。汤恩伯纵队在金屋塘停止行动,准备开回宝庆,防范广西军阀。
尾追红军较紧的敌人,只有湘军李觉纵队和陶广纵队,但其主力距离红军也有两三天行程,只有章基亮十六师最为积极,从芷江向晃县一路紧紧咬住追赶。但是这个师仅有四个团,孤军冒进。总指挥部决定首先吃掉它。
一月五日早上八点左右,红二、六军团从龙溪口和晃县出发,下午两点半六军团在上坪与对河铺之间遇上了十六师先头部队一个旅,双方发生激烈战斗。
一个多小时以后,红二军团赶到,红四师向敌先头旅右翼实施突击,红六师按原计划向便水敌渡河点迂回。
此时,敌十六师另一个旅也渡过沅水进至新店坪地区,红六师被敌所阻。双方战斗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敌十九师和六十三师相继赶来增援。
在这种情况下,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一团从敌左翼突入纵深,处于敌右翼的红十六师虽全力以赴予以策应,但因没有后续力量及时扩大胜利,结果在敌援兵猛烈反击下,被迫退回原阵地。战斗打成了消耗战,虽然打死打伤敌人近千人,但红军也伤亡一千多人,红四师参谋长金成忠和十一团团长覃耀楚牺牲。
由于便水战斗红军没有取得预期胜利,陶广纵队又由托口向红军背后晃县进攻,于是红军乘追击敌人受到严重打击不敢冒进的机会,继续向西转移。途中,红六师十六团在贵州马宗岭与敌陶广纵队一部战斗,毙伤敌一部。
十一日,红四师攻占贵州石阡县城。至此,向石阡地区转移的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