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限的地方,有一座叫着岷山的大雪山。岷山北起甘肃岷县,南至四川茂县,西起郎木寺与若尔盖,东到岩昌、武都、青川一线,南北迤逦达千余里,所有有"千里岷山"之说。
岷山海拔四千五百多米,山上终年积雪。日落之后到日出之前的时段,到处阴风怒号,漫天飞雪,寒冷异常。山很高很陡,鸟儿都飞不过去。雪山之高,连国军的飞机也飞不上去。在夹金山顶上的红军战士就曾看到国军飞机在自己的脚下盘旋。山上除了寒冷还缺氧。
就是这座大雪山现在又横亘在红军的面前。但是红军要进入甘陕地区,就必须翻过这座山。好在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已经翻越了不少大山,其中海拔在四千米以上的著名大雪山就有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五座,所以在红军的看来,大雪山已经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虽然红军有翻越大雪山的勇气,但是红军毕竟不是神,而是由肉体构成的肉骨凡胎,跟普通人类一样也会怕冷怕热。虽然现在还在中秋季节,由于海拔高度在四千多米以上的山上气候变得变化无常,主要是非常寒冷,所以,翻越大雪山必须要有足够的棉衣或者皮衣,最好还要有御寒的烧酒和辣椒。
可惜这些东西对红军来说已经成为奢望,在这贫瘠的偏僻山区,数十里内也看不到人家,哪里能够找到这些东西呀,况且还是一支两万人的部队。
由于红军经过将近一年的长途奔波,行程已经达到一万多里,而且一直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红军的生活用品得不到补充,指战员们不仅衣衫褴褛,而且体力受到很大的消耗。
但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大雪山还是要翻越。
在前面的章节中,老夫已经对红军翻越夹金山作了一些描述,这里对红军翻越岷山就不再做过多的描写。其实老夫也抠不出什么新鲜东西。同样是一方面军,同样有中央纵队的中央领导人,同样是在很高很高的雪山上爬,同样是红军指战员跟恶劣的气候做斗争。
唯一的新鲜事儿就是毛泽东在岷山山顶写了一首词。一些爱好古诗词的读者朋友一定对这首词很熟悉,为了结合红军翻越岷山的具体情节来欣赏这首词,老夫把这首《念奴娇•昆仑》也抄写在这里: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却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领一方面军翻越了岷山,九月二十日进入甘肃南部宕昌县的小镇哈达铺。红一方面军约一万四千多人在这里休整了两天。毛泽东和张闻天住在“义和昌”药店后面的瓦房里,“义和昌”药铺地处哈达铺上街,该药铺由三间北房和十一间南面临街铺面组成,均为平瓦房。
中间正厅是中共中央临时办公室,左间是毛泽东的住室,右间是张闻天的主房。周恩来住在城门桥南侧的“同善社”,这里也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
“同善社”在“义和昌”药铺东南两百多米处的下街,是一座紧凑的小四合院,北房是三间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楼下是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和周恩来的住室,东西厢房由警卫连和通信班居住。
毛泽东在自己的住所召开了中央负责人会议,根据全国的斗争形势,作出了向陕北进发的决策。
为从组织上保证这一决策的实现,就地整编了部队,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支队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支队政委由毛泽东兼任,支队司令员彭德怀。并在哈达铺关帝庙院内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就部队整编、挺进陕北等问题在会上作了报告。
在哈达铺,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毛泽东在讨论中说:我们现在的干部是精华,应该注意保护。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既要了解高级干部,又要了解中下级干部。部队在这里整编为三个纵队,共八千多人。
在哈达铺,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当天,毛泽东在关帝庙召开了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提出到陕北去。毛泽东说:“我们要北上,张国焘要南下,张国焘说我们是机会主义,究竟谁是机会主义?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是要北上抗日。
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北上抗日人数是少一点,但是目标也就小一点,不张扬,大家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比一九二九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呢!’”
接着,毛泽东随第一纵队向北行进,二十七日到达通渭县榜罗镇,出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正式确定把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蒋中正从多方面的情报资料判断,红军内部似乎发生了重大分歧。一部分部队正在拼命向北急进,而另一部分似乎在向南移动。为了弄清楚情况,蒋中正又把自己的首席智囊、南昌行营秘书长杨永泰、蒋中正的军政高参兼南昌行营参谋长熊式辉、赣粤闽湘边总司令部参谋长贺国光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晏道刚几个智囊团核心人物召集在一起进行研究。
几位智囊团的泰斗经过三天三夜的研究,对大量有关近期红军动向的报告资料、国军各部关于红军动向的电报的分析,终于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拥有十万之众的红军已经出现分裂!朱毛红军在渡过大渡河以后进入了四川境内,六月中旬与从鄂豫皖流窜到四川西部边陲的张国焘赤匪会合。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两支红军部队经过近三个月的合作,突然于九月中旬分开了。根据近期前方将领们的报告,原朱毛红军已经向着北边的甘陕地区急进,而首领为张主席的一部则忽然掉头向南部退回,也不知道两支赤匪各自的目标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两支赤匪一定是发生了分裂。
蒋中正听了智囊团的报告,一时间大喜过望!“好啊,鱼从肚里烂,政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没能消灭赤匪,这一下好了,赤匪内部分裂了……咦,没听说赤匪内部打起来?”
“倒没听说赤匪互相火并。”杨永泰回答。
蒋中正听说红军内部没有发生火并,很感失望。作为蒋中正,最希望红军内部发生火并,打得越激烈越好,等双方都打得要死不活,国军乘机狠狠一击,红军也就彻底完了。
但是事不如愿,红军内部没有打起来,蒋中正又慌了。“混蛋东西,那姓张的南下倒还不怕,只是那朱毛红军如果到了陕甘地区,麻烦可就大了呀,这朱毛……又加上一个周恩来,他们到底有什么阴谋诡计?蒋中正没有了主意。
就在蒋中正对红军的动向感到扑朔迷离的的时候,忽然收到甘肃方面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的电报:
“万万火急。南昌行营蒋主席钧鉴:腊子口乃天然险关,我四师早已于关隘重重设防,本已做到万无一失。不意共军诡诈之极,利用黑夜从正面佯攻,而另以一部从侧面迂回,导致我守军多面受攻,最终以全体战死而失守。昌难辞失关之责,故此请求处分。大昌顿首!”
蒋中正看了鲁大昌的电报,胸口又如被压着一块铅,很沉重。混蛋东西,这朱毛红军到底有什么邪术?早就听说那腊子口是天下闻名的险关,为什么遇到那朱毛红军就变成坦途了?当然喽,也许是鲁大昌的部下过于脓包,听到红军来了就被吓死了。
蒋中正在一阵愤怒之后开始冷静考虑问题。红军过了腊子口,很明显是要入关中。西安?不好!西安乃长安,历史上在这里成就了多少帝王霸业,如果毛泽东在西安站稳了脚跟,得到了关中的天子龙气,我老蒋还能跟毛泽东逐鹿中原吗?不行啊,决不能让毛泽东进入陕西,在西安站稳脚跟!于是蒋中正当即拟就了给胡宗南的电报稿:
“万万火急。密。寿山:惊系朱毛赤匪已破腊子口,有入关中立足之态势。然关中古来英雄逐鹿之地,万不可让朱毛赤匪在关中站稳脚跟,特命你部从速占据天水一线,以阻止朱毛周入关中。切切!志清。”
要知道蒋中正能不能阻止红军进入关中,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