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荒淫昏聩,名不副实,甚至有时会莫名其妙地丧命。
晋孝武帝是晋简文帝的儿子,因为一句玩笑话,最终死于美人之手。
这件事之后,朝廷内部为了争权夺利,斗争不断。
东晋建国起,桓氏便成为东晋王朝的望族,桓玄的父亲桓温更是声名显赫,历任大司马和宣武公,多年来掌握着军权。
桓玄作为权臣桓温的儿子,从小就备受尊荣,但与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多。
桓温晚年,图谋篡位代晋,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桓温去世后,官位由他的弟弟桓冲接替,爵位则由当时只有5岁的桓玄继承。
经过叔父桓冲的精心调教,桓玄逐渐成为一个气质出众、文武兼备的美少年。
桓玄经常以自己是名门之后、桓温之子而自居,自称英雄豪杰。
但是东晋皇室始终对桓氏心存戒备,并对桓温晚年篡位的念头怀恨在心,因此对桓玄也十分猜忌。
再加上朝中的很多皇亲重臣,经常故意在桓玄面前谈论桓温晚年篡位的想法,其中就包括琅玡王司马道子。
有一天,桓玄去拜访司马道子,当时司马道子家里正在宴请宾客。
喝得酩酊大醉的司马道子见到桓玄站在堂下,就瞪眼说:“想当年,你父桓温欲篡权夺位,是否有此事?”
桓玄听了非常惶恐,急忙跪地谢罪。
其他宾客急忙过来解围,说:“桓温曾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何况如今他已仙逝,我们万不可听信他人谣言。”
司马道子听后沉默不语,挥手让桓玄起身。
这件事让桓玄感到非常耻辱,对司马道子和司马皇族怨恨不已。
桓玄不仅受到皇帝的猜疑,也受到重臣的排挤,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因此他十分不爽。
但他不愿意消极地等待,不久便返回荆州,准备韬光养晦,静待机会,东山再起。
由于桓氏在荆州为官数十年,社交关系非常庞大,势力十分强大,甚至荆州刺史殷仲堪也不敢得罪桓家。
在荆州住了一段时间后,桓玄开始振作起来。
他想起自己为父守孝期满时,许多朝廷官员前来拜访叔父桓冲,当时叔父告诉他,这些官员以前都是桓家的人。
听到这话,他当时不禁痛哭失声。
如今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才明白自己当时之所以痛哭,完全是因为无法施展才能,不能重新拥有父亲的荣光。
现在,他决定重新开始,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荆州刺史殷仲堪非常欣赏桓玄的才华,将他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朝廷大将胡藩经过江陵府时,曾对殷仲堪说:“虽然桓玄不被朝廷重用,然而这个人野心极大,你应该多加注意。”
但殷仲堪并没有在意,最终他吃了自己种下的苦果。
399年,桓玄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起兵杀死殷仲堪,占据了荆州。
桓玄对殷仲堪下手的时候,却传来了孙恩叛乱的消息。
司马道子得知孙恩反叛朝廷后,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桓玄,只好加封桓玄为后将军,并且任命他为荆州刺史。
桓玄看到司马道子主动封官,非常高兴。
他知道此时的司马道子,正忙得不可开交,没有精力对付自己,于是趁机向司马道子索要更大的权力。
为了应对孙恩的叛军,司马道子无奈地同意了桓玄的要求,将桓玄的兄弟和子侄都加官进爵。
面对司马道子的妥协,桓玄的贪欲日益膨胀。
实际上,桓玄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皇位,他并不在乎这些官职。
朝廷派兵征讨孙恩的时候,桓玄开始暗地里招兵买马,准备武装起义。
随后,他派人彻底封锁了长江航道,阻断了建康的粮食供应。
这一计划实施之后,建康城的米价立即飞涨,许多百姓因为没有钱买粮,只能以野菜和糠皮充饥。
402年,忍无可忍的司马道子,命令儿子司马元显率领朝廷大军攻打桓玄。
由于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滥用权力,败坏朝纲,欺压群臣,这早已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
桓玄便利用民愤,详细列举了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的罪行,然后率领军队迎击他们,将司马氏的军队打败。
司马元显见到桓玄军势强大,根本不敢与他正面对决,率军逃回建康城。
桓玄率领军队一路追击,很快攻进了建康,处死了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完全掌握了东晋皇室。
不久,桓玄强迫晋安帝让自己担任丞相,掌管全国军务。
后来,他又逼迫晋安帝加封自己为楚王。
403年,桓玄废去晋安帝,将他封为平固王,自己登上了皇位,建立了楚国。
桓玄登基之初,一度采取唯才是举、铲除奸臣的措施。
但是就在朝政稍有起色的时候,他便开始过上了荒淫糜烂的生活,肆意抢占他人庄园,随意诛杀军队将领。
404年,北府兵将领刘裕率兵攻入建康。
桓玄自从登上皇位后,便贪生怕死,早已失去了当年勇猛无畏的气概,见抵挡不住刘裕军的攻击,便挟持平固王逃到了荆州。
荆州是桓玄的老巢,他来到此地后,又忘乎所以起来。
然而刘裕率军一路追到荆州,再次大败桓玄军。
桓玄独自向西逃去,在路上被益州刺史毛璩的部将所杀,年仅36岁。
桓玄篡位称帝,标志着晋朝门阀政治的结束。
桓玄登上帝位不到半年时间,便被攻杀。
由此可见,没有民众支持的政权必然会像流星一般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