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年,苻坚淝水战败后,前秦瓦解,吕光占据姑臧(今甘肃武威)称将军、凉州牧。
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后来改为天王,建立大凉,史称“后凉”。
吕光虽然身为开国皇帝,但在凉州地区并未赢得人民的支持,反而出现了南凉和北凉的分裂,导致他们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年复一年地持续下去。
399年12月,吕光去世,吕绍继位,但实际上军政大权由他的庶兄吕纂和吕弘掌控。
特别是吕纂,对弓马和猎鹰犬情有独钟,性格暴躁。
吕光临终前,特意拉住吕纂的手,告诫他说:“你的性格粗暴,让我非常担心,要善于辅助永业,不要听信谗言!”
吕纂哭泣着回答说:“父亲,我记住了,绝不会有二心。”
吕光的尸骨还未寒,吕纂就抛弃了父亲临终时的忠告,开始对立起来。
原来,吕纂对他父亲吕光的哭泣只是虚伪的表演。
从此以后,后凉迅速衰落,让人感叹了千年之久。
吕绍看在眼里,心里感到害怕,提议让位给吕纂。
吕纂等不到吕绍让位的那一天,就与吕弘串通起来,发动政变,迫使吕绍自杀,自己登上了皇位。
人们常说兄弟如手足,但在吕纂的心中,兄弟之情何在?
吕纂一点也没有兄弟之情,上位后又与吕弘发生矛盾。
吕弘先下手为强,发动东苑之变,企图谋杀吕纂,结果却反被吕纂杀死。
吕纂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行动,加快了后凉王朝的灭亡。
吕纂在位三年后,也就是401年,吕氏兄弟之间再次上演了骨肉相残、同室操戈的事件,最终吕隆成功取代了吕纂的位置。
吕隆是吕光的弟弟吕宝的儿子。
吕隆登基后,后凉的军事和内政都继续走下坡路。
401年,坏事接连不断。
这年3月,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讨伐后凉,吕隆与他交战,结果后凉大败,秃发利鹿孤强行迁移后凉的两千多户居而回。
5月,魏安人焦朗看到吕隆不恤德刑,残暴成性,便派人向后秦将领姚硕德送信,请求他趁后凉内乱之机进攻河西。
姚硕德率军到达姑臧,吕超出战,结果大败逃回。
吕隆只好收集散兵,据城固守。
8月,将军魏益多煽动民心,企图杀死吕隆和吕超,结果事情败露,吕隆将他们处死。
同时,吕隆也诛杀了凉州的三百多个豪门家族,试图树立威信。
一时之间,姑臧城内人心惶惶。
当时,由于姑臧被围困,城内的粮食价格飞涨,一斗谷米值五千文钱,饿死的人遍布街头巷尾。
城门关闭,路断人稀,百姓们请求出城做奴婢混饭吃,每天都有几百人。
吕隆担心这样会扰乱人心,于是将他们全部杀害。
眼看实在撑不下去了,群臣纷纷上表请求吕隆向后秦的姚兴请降,以解围城之困。
吕隆犹豫再三,最终同意,派人向后秦将领姚硕德投降。
姚硕德上表姚兴,走请让吕隆担任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建康公。
不久,姚硕德带着后凉的一些宗亲子弟、文武旧臣、五十多个人质、以及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退兵离去。
吕隆以请降纳质的条件,使得后凉得以苟延残喘。
但这样的局面也支撑不了多久,因为来自南凉和北凉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
后秦军队撤退后,吕隆开始报复泄愤。
当初招来后秦军队进攻姑臧的罪魁祸首是焦朗、姜纪。
后秦姚硕德进攻后凉的时候,姜纪投降后秦,被姚硕德推荐为武威太守,两千人马驻扎在晏然。
吕超首先进攻姜纪,结果被姜纪打败。
失败以后,吕超心有不甘,于是又调转攻击焦朗占领的魏安。
焦朗向南凉求救,吕超听说后不敢再进攻,只好气馁地退回姑臧。
此后,北凉和南凉相继打算攻领姑臧,因此围攻姑臧越来越频繁和猛烈。
与此同时,后秦也在计划攻取姑臧,由于凉州地势险要,打算趁着后凉饥荒夺取。
403年秋,后秦派使者到达姑臧,传达让吕超去长安侍奉的诏书。
吕超是吕隆的依靠和核心人物,吕超一走,吕隆感到孤立无援。
走投无路之际,他意识到姑臧终究无法自保,决定正式向后秦投降。
后秦姚兴派将领齐难统帅四万步骑,于九月到达姑臧接受降伏,吕隆乘坐素车,骑着白马在道旁迎接。
吕隆此时百感交集,派吕胤前往吕光庙告别说:“先王以前筹划战略、开疆拓土,德行被人民尊崇,威震四方。”
“可惜子孙骨肉相残,同室操戈,争夺权位。”
“北凉和南凉相互逼迫,无奈之下,只好投降后秦,谨此与先王告别。”
吕胤说完后,哭得声嘶力竭。
后悔也罢,感伤也好,一切都为时已晚。
吕隆迈着三步并回头的脚步,带领着宗族、官员和一万户百姓向长安前进,后凉政权至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