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红军从绞平渡渡过金沙江,把数十万国军甩在了金沙江南岸,蒋中正在川黔滇三角地带剿灭红军的计划落空了。蒋中正在气急败坏之余,连续发出一系列命令,部署对红军进行新一轮的围追堵截,务必把红军消灭在泸定至富林沿大渡河南岸地区。
却说红军渡过金沙江以后,大步流星地向着会理地区挺进。红军在金沙江以北的崇山峻岭之中急行军两天,到达红军进入四川后的第一座县城会理。
会理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正式设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它位于四川省最南端,地处大攀西腹心地带,位居川滇结合部。它在地图上就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插入云南境内,故而素有“川滇锁钥”之称。
会理自古以来就是金沙江畔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古往今来,会理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遗迹和历史文化。它是古老的南丝绸之路,诸葛亮南征的首战之地“泸水”就是金沙江,而诸葛亮与孟获的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会理。
会理也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的两个都督府之一。明清以来,会理更是人才辈出,据统计,会理县明清以来曾考中贡生、举人、进士以上达三百九十人之多。
红军到达会理后,由于国军尾追部队还被金沙江阻隔着,对红军的威胁还不是很大,于是中革军委决定在这里进行短暂休息。考虑到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而且土城、鲁班场、习水等几次战斗也没有打好。这些情况引起红军指战员出现某些不满,这些不满在中央和红军领导层中也有所反映,出现了一股小小的风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共政治局在会理城郊的铁厂举行了扩大会议。张闻天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朱德、周恩来、张闻天、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毛泽东等。
张闻天在会上作了有关形势的报告,并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略思想。毛泽东还对林彪的所谓“走了弓背”的意见和他给中央三人小组要彭德怀任前敌指挥的信作了批评。
毛泽东批评林彪说:
“林彪同志呀,你也是一路红军主帅,但是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以为自己一贯正确,土城战役就是因为你提供的情报不准确,才导致总部指挥出现失误,致使出现被动局面。你力主在打鼓新场跟国军决战,打鼓新场打得吗?敌人数路大军都向打鼓新场压来,如果我们也向打鼓新场赶,很可能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
红军现在输不起呀,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保存自己,不是跟敌人决战的时候。另外,作为一位红军高级将领,不能动不动就提出改变最高领导,应该讲组织原则。希望林彪同志今后注意。”
彭德怀也批评林彪说:“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
会理会议针对当时部队的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动作战的作战方针。会议总结了遵义会议以来在川滇黔边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讨论了渡江后的行动计划,决定立即北进,抢渡大渡河,向红四方面军靠拢。
会理会议以后,中革军委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北上四川开路。
摆在红军面前的是是又一道天险是大渡河。红军要到达四川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必须渡过大渡河。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为困难。
在红军向大渡河前进途中,蒋中正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亲自乘坐飞机对红军的行动方向进行仔细观察,以求准确掌握红军的行军路线,从而做出置红军于死地的军事部署。
蒋中正知道士气的重要,为了打击红军的士气,命令空军大量空投传单。传单上用特大号铅字印着:“大渡河是红军的覆灭之地!”“让朱毛成为石达开第二!”蒋中正还亲自制定了《大渡河会战》的作战计划。接着,国军十多万大军围追堵截红军的激战在大渡河沿岸展开。
著名的古战场安顺场是大渡河的重要渡口。七十多年前,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率领的三万多太平军在此覆灭。如今周朱毛红军也来到这里,蒋中正已经下了最大决心,一定要把周朱毛红军彻底消灭在大渡河沿岸,让周朱毛红军做第二个石达开!
红一团作为全军的先遣队,担负起抢占大渡河南岸安顺场渡口的任务。五月二十五日, 红一团在安顺场夺取了渡口,立即强渡大渡河。但是问题又来了,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军的追兵就在后面紧追不舍。
形势十分严峻!五月二十六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召开了紧急会议,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并且进行了具体部署:
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与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和其余四个军团为左路军,左右两路部队夹河而上,以最快速度攻取泸定桥。
任务明确后,左路军由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先遣部队攻击前进。
二十八日清晨,红四团接到林彪和聂荣臻的命令:“王、杨:奉军委令,限你部于明天之内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快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任务。你们要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去争取胜利。林、聂。”
红四团接到军团部的命令后立即出发,以一昼夜二百四十里的高速急行军,于二十九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当泸定桥出现在大家面前,全团指战员都惊呆了!这是什么桥啊,我们拼了性命赶到的原来是凌空架设的十多根铁索!
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动工兴建,第二年竣工,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
大渡河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东西桥台之间净跨三十丈。桥宽八尺多,踏上桥面,整个桥身摇晃荡漾,令人眩晕,它虽然是一座铁索桥,但是它是连接川藏交通的重要桥梁之一。
红四团官兵们在感叹,在议论,也在激烈地开动脑子,他们思索着怎么样从这十余根铁索上冲到对岸夺取桥头堡,从而攻占对岸的泸定城。
原来敌人为了阻挡红军过桥,已经把桥板扯掉,并且用机关枪和大炮组成密集交叉火力封锁桥头。
为了弄清情况,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带领营连干部来到河边观察地形。在东岸的桥楼旁,川军第三十八团用沙袋垒成牢固的桥头堡。并且把桥板基本上拆去了。
针对重重困难,红四团召开全团干部会议,研究讨论夺取泸定桥的具体问题。会议决定组成夺桥突击队,由连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二十三人组成夺桥突击队。会议还对如何组织火力掩护、后续部队任何跟进、如何迅速铺好桥板为后续部队向东桥头发起进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且做出了决定。
下午四点,夺桥战斗开始了。红四团用强大火力对敌人桥头堡进行火力压制,二十三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插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敌人虽然在预想中做到了万无一失,但是有一点却没有想到:由于桥头堡的墙体过于厚实,枪支在枪眼里的活动受了限制,所以从桥头堡的枪眼里只能射击在桥上站立着的人,而突击队员们却是用手抓住铁索让身体仰面倒挂着向前爬。这样以来,从桥头堡的枪眼里射出的子弹几乎无法射中突击队员们,致使突击队员们能够比较顺利地爬到东桥头铺有桥板的部位。
但是也有红军想不到的地方,当突击队爬到桥中间部位的时候,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止红军夺桥。此时在最前面的突击队员已经接近东桥头铺有桥板的部分,勇士们不顾熊熊烈火,手榴弹连续出手,跃上桥板向桥头堡猛扑……
桥头堡内的敌人眼看红军就要冲过来,早已紧张得手足失措,说时迟那时快,桥头堡内的敌人几乎还没有反应过来,红军的大刀已经从头上劈了下来,随着连声的哭爹叫娘,大部分的人瘫软在地上任凭红军发落,少部分糊里糊涂做了红军的刀下鬼。
桥头大火被扑灭。桥头堡已经被红军占领,红军大部队源源不断地从泸定桥涌入桥头堡,投入攻占泸定城的战斗。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也进入桥头堡,指挥部队打垮了敌人,占领了泸定城。
红四团夺取泸定桥并且占领泸定城,粉碎了蒋中正借助大渡河天险让周朱毛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红三团到达泸定城。两天后,中央和各军团的领导也来到泸定城。
六月二日,中革军委在泸定桥头召开庆功大会,王稼祥主持会议,周恩来为红四团颁发了写有“奖给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的锦旗,还为二十二位勇士和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发了奖。奖品包括写着“中革军委奖”的列宁服和钢笔、日记本、搪瓷碗和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