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绞平渡红军渡江 蒋中正再布防
书名:国共征战之战略大转移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095字 发布时间:2023-06-07

五月三日清晨,天还没有大亮,军委干部团开始渡江。毛泽东和干部团第四营营长韦国清一道乘船渡江。巨大的浪花拍打着毛泽东的衣襟。韦国清和毛泽东的几位警卫员簇拥在毛泽东周围。

毛泽东在皎平渡的北岸上了岸,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也都乘另一只船到了北岸。大家发现那里有一排在石壁上开凿成的山洞,经过简单商量,大家决定把这些石洞作为渡江指挥部。

毛泽东住在西边的第一个洞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分别住在东边的几个山洞内。毛泽东和其他领导在那阴暗潮湿的山洞内开始了紧张地工作。毛泽东的洞里装了七部电话,电话铃声不断,当桌子用的一块石头上摆满了文件,所谓的文件都是通过破译了的电报。毛泽东忙碌地接了一个电话又接一个电话,接完电话又看电文。

干部团占领渡口后,红一方面军的后续部队便浩浩荡荡地向皎平渡开进。但是问题由来了,干部团夺取的两只木船是远远不够几万红军由此渡江的。于是红军指战员又想到了老百姓。

通过红军指战员的工作,绞平渡附近的老百姓被发动起来了,很快就把绞平渡上下的五只木船找来了。

这样,加上原来的两只木船已经有了七只木船。指战员们还从老百姓中找到了三十六名船工,这些船工中有彝、汉、傣等不同民族。船工们分成两班轮流,人歇船不歇,日夜不停地摆渡。

五月五日,红三军团第十一团团长张爱萍带了一个营和侦察排,以及电台等设备先渡江,到北岸渡江指挥部军委周恩来副主席处接受任务。张爱萍在指挥部里见到了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还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等领导。

周恩来向张爱萍交待任务:沿着江北岸西进,迅速到达元谋以北、江驿以南的龙街渡口,狙击沿昆明通川康大道向北追击的敌人,掩护我军渡江后在会理稍事休整随即跟进。同时,由于军委自一军团由元谋和龙街折回后已和一军团失掉了无线电联络,要张爱萍沿路注意联络南岸一军团的部队,并转达军委的命令,告诉一军团的部队改变从龙街渡江的计划,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

傍晚时分,张爱萍十一团沿着金沙江北岸的羊肠小道西进,他们翻山爬崖,溯江而上。大家一面在艰险的山路行进,一面不停地把目光注视着对岸。

夜幕降临,黑暗笼罩了金沙江。看不到一点星光。凭借朦朦胧胧的微弱光亮,战士们看到一堵悬崖绝壁迎面切断了去路,怎么办呢?绕路走吧,怕无法联络对岸的部队。战士们只好搭起人梯,将刺刀插进石缝里踩着往上爬。终于有一个人爬上了山顶,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他们用绑带做成吊绳,把机枪、弹药箱、电台吊上去。那些吊不上去的骡马只好忍痛割爱了,让它们留在了悬崖底下。

半夜时分,随着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起,天下起雨来,一阵雨点过后,刷刷的大雨来了,山更加难爬了。一些跌了跤的同志咒骂起来:“这鬼天气,难道你也帮助国民党反动派来整我们红军?”也有的故意寻开心:“真凉快呀,洗澡不用打水了。”

雨停下来了,乌云散去,天上又有了星星。这时候已经到了鲁车渡,忽然对岸出现了一长串火把,犹如一条火龙在江畔游走。团长张爱萍判断一定是一军团的,于是大声叫喊,同志们也一齐大声叫喊起来,但是没有用,对方没有应答。此地江面宽阔,又是夜晚,怎么能让对方听到呢?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几个司号员一同吹起联络号。

但是对岸的火把一下子全部熄灭了。司号员再次吹起红三军团的号牌子,对岸终于有了应答;“我们是一军团一师……”于是张爱萍组织大家集体喊话,由张爱萍先说出一句,全团一齐跟着说出一句,有板有眼地逐句把军委的命令向对方传达:“军委命令……一军团……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

对岸也有了回答:“听到了……军委命令……一军团……火速赶到……皎平渡……渡江……”

接着,对岸又点起了火把。张爱萍也让大家点起火把前进。这时候,两岸两条火龙夹江前进,形成了一副无比壮观的景象。

张爱萍十一团经过驿城,翻越了十余里的高山,赶到了龙街渡口,在那里构筑工事,准备阻击对岸敌人过江。

再说绞平渡渡口七只渡船日夜不停的往返摆渡,红军各军团先后凭着七只木船摆渡过江。

经过四天日夜不停地摆渡,红军各军团三万余人已全部渡过金沙江。

五月十日,国军薛岳部赶到了皎平渡口,但是红军早已全部渡过了金沙江,向着会理方向远走高飞了,留给国军的是无可奈何的望江兴叹!

 红军渡过金沙江,把数十万国军部队摔在了金沙江以南地区,宣告了长征以来数十万国军对红军围追堵截的彻底破产。

红军渡过金沙江,使红一方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而最终甩掉了敌人,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因而在整个长征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中正得到红军渡过金沙江远走高飞的消息,又一次气得要吐血。此时的蒋中正深感红军的厉害。蒋中正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将没有办法取得彻底消灭红军,从而最终铲除赤祸的胜利。蒋中正也从多方面的信息了解到,红军最高层核心领导集团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秦邦宪和德国顾问李德为核心的年轻派已经倒台,周恩来成为红军行动的最高指挥者。

而最让蒋中正害怕的是,从近期红军的动向不明和其他一些方面的蛛丝马迹,蒋中正怀疑毛泽东又在指挥红军了,如果那样的话,红军又一次成为了“朱毛红军”。不过现在的“朱毛红军”又加上了一个周恩来。

一直以来,蒋中正都把周恩来作为共产党方面最难对付的对手,好在前面许多年周恩来并没有成为红军的最高领导人。但是现在的周恩来已经成为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再加上毛泽东和朱德二人远大的战略眼光和长期的作战经验,麻烦大了啊。

但是蒋中正自我感觉不能倒下,他必须拿出办法阻止红军的发展。蒋中正自我感觉目前还有能力跟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一搏,鹿死谁手方不能定论。于是蒋中正又精神振作起来,在南昌行营作战处办公室内的办公桌前坐了下来,他要给远在贵州、云南和四川各省的前方将领们发报。

但是他立即发现电报稿还没有拟好,于是又站起来在办公室里开始来回踱步。但是蒋中正内心如一团乱麻。在贵阳的那几天让他的神经受了很大的刺激。想起那几天蒋中正都还心存后怕。那时候贵阳没有蒋中正的嫡系部队,担负保卫任务的只有几百人的卫队,如果红军在这时候袭击贵阳,要说有多危险就有多危险。

蒋中正知道,如果红军突然袭击贵阳,贵阳的保安队肯定是靠不住的,这些人不给红军带路或者给红军帮忙就已经不错了。至于自己那数百人的卫队,虽然全部装备德式冲锋枪和快慢机,但是红军不会因为蒋中正有卫队保护就止步的,全部由亡命之徒组成的红军部队是什么险恶都无所畏惧的。

但是蒋中正也庆幸自己头脑清醒,及时控制了贵阳飞机场,以至能够在危急时刻及时赶到飞机场飞回南昌。

蒋中正终于坐下来,用一双手掌封住光头思考问题。目前最紧急的是什么地方呢?蒋中正忽然想到要看看地图,于是蒋中正又挺地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面。奥,我怎么就老糊涂了呢?从绞平渡过了金沙江,向北的第一个小圆圈不是会理吗?但是此时只怕红军已经过了会理,再往北的一个小圆圈是西昌,对了,应该在这个地方阻止红军继续向北。

于是蒋中正重新坐到办公桌前,拿起那支用惯了的蝇头小楷羊毫,占满墨水,手腕轻动,笔尖便龙飞凤舞起来,一份给二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的电报稿一挥而就:

“万万火急。伯陵:惊系周朱毛赤匪已于日前于绞平渡渡过金沙江而北进,命你部火速渡过金沙江予以猛追,务必于川省西昌地域将周朱毛赤匪予以截击,会同友军将周朱毛赤匪全歼于西昌等地域。党国安危,在此一战。切切!志清。”

蒋中正命令川军第二十四军在泸定至富林沿大渡河左岸筑碉堡阻击红军;命令第二十军和二十一军一部向雅安和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目的在于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周朱毛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要知道蒋中正能不能在大渡河消灭红军,请看下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