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猜测圣意
书名: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作者:晓月语斋 本章字数:3872字 发布时间:2023-06-06

去临凤厅的这几步,少郡脑子没闲着,进屋坐定,她让丫鬟续了热水,便试探着想说方才的话题。

鲍硕道:“你奏议上说的明白,我都看了几遍了。刚才他们说了那么多,耳朵也装满了。我就是想问问,今日的聚会,你精心筹备可是别有一番心思?”                                                      

“臣是想来着,不是皇上也有此想法吗,臣不过是揣摩对了圣意而已。”                                                    

鲍硕面色沉静,淡然道:“好一个揣摩圣意,还记得东汉杨修之死吗,你如今也会与朕动心机了?”

少郡小心回道:“皇上,臣子怎能与杨修比,他是名留青史的才子政客,家世显赫。臣不过一寒门学子,即使有点小聪明也是为社稷所用,哪敢恃才。今日儒生聚会,本意还是让大家赏梅助兴,当然臣也是为官员的德育考虑,如今肃政巡查起到一定的纠正作用,可端正学风却是选拔官员的长远之计。只是臣心急了些。”                                           

“你建议取消国子监试贡,与科举并轨,朕是不同意的,这几年刚刚步入正规,蒙古国子监大多又是朝廷高官子弟,这些受氏族影响的少年,怎会接受那么多的儒学教化。再说三纲五常是朝廷推崇儒学的基本要素,若想再强化,你岂不是作茧自缚?”                                           

“皇上误解了臣的意思,臣是说教化学生的德行自律、为官清明之道,这是儒家修养自身的真谛,非是那些死板的教条俗规。那些东西只能一时对统治社稷有效,却不能真正教化官风、民风。官不正,民心就乱,造成官场浮夸糜烂之弊、民间仿效污浊之风。”

见皇上沉思不语,少郡又道:“臣大胆再问一句,皇上是否顾虑深度推行儒教,会加速汉化,心里难以接受?”

鲍硕看着少郡,认真道:“我是蒙人,从小又学习汉族文化,二者在我心里同样重要。我的族人都以祖先为荣,就像你们汉人奉仰华夏一样,异族同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少郡道:“臣子以为,普天之下众生平等,任何血缘都不是固定的,五胡乱华,汉朝祖先就是匈奴后裔,北漠匈奴则融入鲜卑。鲜卑、契丹后裔也分裂成汉族和蒙古族,至于后来的柔然、女真、突厥和回纥等,都在覆灭融合中变迁。蒙古也是由鲜卑族衍化而来,早已融进了异族血统,汉族更是多异族融合的族群。陛下和臣子身上也难说不是流淌着一样的血脉,我们的民俗传统文化文字无不受融合的影响,族群的名字就是个记号而已。”                                 

对少郡这番见解,鲍硕无可辩驳。                            

少郡又道:“天、地、人,是茫茫乾坤三种物体,这三种物体尚还要融洽合一,何况人族,更不可分割。人为地对立杀戮就是违背天地共存的理念,只有文明进步,和平统一才是天理。相对之下,一个族群的固步自封就是人类的退化,并不可取。在每个生命主体需要上,人人平等,更理想的生存是融合中的进步,为什么不能接受改变现状呢?”                                              

鲍硕一手抚上额头,茫然笑道:“霍卿这番见解颇深,有道理,还要容我慢慢想。不过霍卿的另一奏议我倒赞成,取消官员终身制,庸官下,能官上,寓德于教,学教与官教结合,这办法新颖,可以一试。”

他端起茶盏,喝了一口,又起身凑在少郡耳边道:“刚才是开玩笑,杨修岂能和朕的丞相比,下不为例。只是霍卿这张嘴可是不饶人,若论治罪,岂止一回,以后还是注意些,别过了朕的底线。”     

绣英楼外一片寂静,月色笼罩下,萧条的树木在石径上洒下斑驳的暗影,白日的喧闹了无印迹,只在少郡心里留下深深的思考,所以她根本睡不着。

婉婷催了两次后,也困的睡了,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已经睡沉,少郡起身来到前厅,她支开窗扇,呼吸着冷风带来的梅香。                                                                                                           

回想午饭后,在临风厅里,皇上一份份看着那些答卷的情景,少郡知道,这些答案并非是皇上看重的结果,只是在答案中感受答卷者的心理,找寻他自己想要的答案。                                                 

对试卷少郡也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题因为皇上的要求,没人敢千篇一律写那些惯常投机的豪言壮语,大多人换了各种语句转圜描述。也亏了这些文人的才华,竟能辗转措辞中表达自己如何刻苦,如何立志,又如何想鞠躬尽瘁,以谢皇恩,仍是落了相同的俗套。

只有几个人的答卷比较实在,看起来没有那些人的理想抱负。却从自家的处境家世,写出苦读诗书的个人目的,一朝扬名后的感激,和入仕后尽自己所能报效朝廷,报答父母尊师慈恩的心愿。

这些人的答卷自是没有雷同。

不过第二题答得却有些勉强,出的主意五花八门,一个时辰若不是胸有成竹,哪里能答得上来?却是人人说的振振有词,个个都像朝廷的智囊。

只有两个愿意减薪,以助朝廷度过难关,还说他们初入仕途,有家境困难的,请皇上酌情处理。弄的皇上哈哈一笑道:“不会他们背后也骂朕小气吧,不过难得,确有诚意。”                                                       

少郡也笑着回了一句:“谁让皇上无中生有出这个难题呢,哪家君子能离开柴米油盐?”                                     

也有两个人的卷子倒是别出心裁,冗叔尧的第一张就写了两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精神自天地心,不可自为。以所学者献出,方不愧天地与身。祝仕梁第二张也写了两句,一切吃穿用度皆生之资,非心之终愿。若能为公,则生之升华矣。                                                     

少郡当时就对鲍硕言道:“冗生心底无私,祝生看淡钱财,确是两人的秉性。只有无私无欲的仕途,才能真正做到立德立言,方能立功。”  

鲍硕也截然喟叹:“同为出仕,良莠不齐,教化确实要从幼童做起,非一日之功。德教重于文教,广学重于独守,德文并行,旁通诸家,才可孕育朝廷栋梁之才,确实如此。”                                                   

少郡骨子里带有仙缘慧根,思想不受各种世俗观念束缚,活跃而大胆。事后也与恩师谈起过,梁攸道:“此事就是皇上认可,还有朝中诸位蒙古王亲贵戚的看法,硬性实施怕是不服。光如今的肃政就已见成效,对这种改制还是作为长远之计,慢慢推行,有利于接受。”                                                    

为此,少郡送完皇驾又送走宾客后,一直思考,晚饭也吃的不知滋味,直到夜静更深。

她下了窗扇拴好,回至寝室准备褪去外衣,无意中摸了下衣袖,想起子玉那封回帖。这才忆起在临凤厅曾失手落在地上,被皇上捡起,幸亏他因观赏诗句并未在意,顺手丢在案上。

也不知收拾桌案时丫鬟们把它塞哪儿了,若是被外人看到终是不妥。她迅速穿好外衣,裹了披风,悄悄到临凤厅去了。                                                   

在案上一摞书下面,少郡见到那帖子这才放了心。她重又展开,读着上面的字句:霜天冬晓,又是一岁之终。生如故,惟卿离吾而去,如虫噬吾心。雪止矣,日未出,阴晴不定,倦眼恍惚,病中更觉凄凉。 取笔欲作,迹未干,一片梅飞进吾之斋。携香,携卿之问,甚慰。那片梅林如目,悠悠吾思,思心之所爱。汝无恙耶?吾之紫衣女相,高洁若梅,嫣然怒放。 忆共卿赏梅之日,使吾恋恋。 吾欲与卿共,携手归田,故乡那片梅可好?虽不能为,吾亦无悔,甘心之,陪卿黄泉碧落。尺牍难述吾朝夕思慕,借此梅心一朵,附以吾之祝福---                            

少郡本就无睡意,看后更是难眠,语句中的抑郁眷恋,像缠 绵的丝线勾起她一缕远去的情思。家乡的缘,故居的情,自己误以为很远,不想却近在咫尺,如果放下那份执念,总有办法走一条平坦的路。                                                

她不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位深爱自己的男人是好是坏,以往的抵触戒备,在这夜静更阑时,竟成了寒冬里的一湾温泉。

铺开信笺,提笔冥想,漫漫长夜,与君神交,那些美好似是与我无缘,一片冰心却不能尽付与君。

昨夜雪后风寒,云遮星辰,令君凄然。今晨日出蓝天,君的心境可曾转好?                                                  

少郡诸多心思,不知用什么语句表达合适,迟迟无法下笔。一腔心事郁结,霏霏然如烟笼雾锁,沉到深处,一丝旋律迸出。

久违的音节映入脑海,随自己情绪的起伏辗转排列,郁结化作音律在心中流淌。                                                 

她天生聪颖,幼时便通音律,善调琴,几年搁置后竟因情而动。忙捉笔记下,虽无琴声,心中的旋律却是清晰可闻。                                                    

匆匆几日,因节日的喧闹过的很快,除夕照旧是两府轮换,元日朝拜,欢宴到微醺,还被皇上硬拉着赋诗作对。过后,她自己都                                            不清楚说了些什么,只记得满朝大臣对她奉承到极致,最后双腿都走不了直道才被皇上放出宫。

她如今的地位已经冠压百官,朝拜后,除了给近亲长辈拜年,所有宴请一概拒了。只是那些拜年的弟子一拨拨的不断,她独留下庭瑄和他那位伴读少年说了半日的话。                                                        

乱了几日总算消停了些,从接圣驾起阖府一直在忙,婉婷也心累,便与少郡早早睡下。以为能多睡一会儿,不想清晨一睁眼,少郡便不知早起去哪儿了。

她洗漱完与凤儿下楼,这几日吃的油腻太多,早饭都不想吃,便循着琴声径直去了临凤厅,果然是少郡又在抚琴。

离家快六年,官场里的少郡早已把诗情画意的情趣搁置,不想这几日竟发了闲心,从学士府带回一架琴。

婉婷也高兴,毕竟自己梦寐中的干娘和哥哥已经见面,又见小姐初心回归,别提有多欣慰。她见少郡俯身凝神正专注在琴上,便不打扰,带着凤儿到上房去。

在梅林却见到莺儿扶着大腹便便的敷桐,不禁埋怨道:“地上积雪还未化尽,你们也忒大意了。”                                                      

莺儿道:“是大人让敷桐选一束梅枝,说她眼光好懂花艺,所以才让我来帮她。”

见莺儿手里果然还拿了剪刀,婉婷笑道:“守着梅园,案头也有,怎还要摘,可是她改了性了?”                                                 

莺儿也道:“可不是吗,姑爷从进府,奴婢就没见过他抚琴,早起还画了幅梅花图。敢情姑爷不只是叱咤风云的丞相,还是位情趣风雅的儒公子哪。”

敷桐选中一支白梅,半花半苞,花苞呈浅绿色,盛开的花瓣晶莹如玉衬着丝丝黄蕊,又让莺儿剪了一支红色的来点缀。然后道:“莺儿给姑爷送去吧,要的这么急,不知要去哪里送呢。”                                                    

正好少郡从临凤厅走来,她见这白梅是由三个枝桠均匀生成,繁盛的白花中几朵红花越发显得娇艳,十分满意,亲自接过道:“就交给我,选的我很满意,莺儿好生送她回屋吧。”                                                    

婉婷看少郡已换好衣服,怀里抱着这束梅喜盈盈的,不觉奇怪道:“你这几日咋啦,突然改了性情,到底要去哪里?”

少郡道:“哪里改了,日理朝政,锐意改革,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我变了吗?”

她回头对凤儿道:“你去让他们备轿,我要去平辽王府。”                                                     看婉婷狡黠的笑意,便直说道:“那日少瑾未来是在意料之中,可他身上担子不轻,我也是有些牵挂。再说我总觉得对赫连伯伯有歉疚,我小时受过他的教诲,如今却只能瞒着他,他是长辈,我也应去看望。”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凤凰天女之锦绣行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