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太公与召公为弃儿完成祈祷,周公得到了上帝、神鬼与祖宗们同意让他代替弃儿去服侍他们的请求,但是不用现在马上就去,周公也不用马上就需要去见他们,故三人也是相当开心。这些天弃儿的身体看上去有些好转,也能处理一些朝廷事务了。但是这种头脑清醒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弃儿的身体状况还是逐渐变差了。
弃儿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慢慢地混身软弱无力,变得如水田沟壑中的泥巴,有几次他想坐起来,但是根本没有办法使上劲,甚至有时想说上一句话,也没有办法张开口。身体状况如此,弃儿知道自己即将归去,在世时日不多了。
弃儿对周公等身边的人说:“人生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谁也阻止不了这个自然规律,就算是我弃儿也是要死的!”弃儿心中很是坦然。
弃儿今天微闭起双眼,不由得想起身后的事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将雨打风吹去!这大周的天下是该要交给后人来打理了。
弃儿在一众兄弟与太子姬诵中做了一番比较,他认定由周公姬旦来执掌天下是最为合适的。
弃儿想趁现在自己头脑清晰,就需要把这个事情定下来,否则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就来不及了,到时定会引起天下动荡不安。于是宣旨让周公姬旦进自己寝宫议事!
周公接到弃儿旨令,立刻进宫靓见弃儿。弃儿让所有人都暂时出去回避一下,他要与周公谈论国家机密大事!
周公跪下靓见弃儿,弃儿说:“弟啊,现在只有我们自家人在一起,不要那么文绉绉的,不要见外了。请坐到我身边来,我有话要对你说。”
周公只得谢过弃儿,侧身坐于他的身旁。
弃儿一手抚着周公的背,一手握着周公的手,说道:“旦啊!予已经完成上天交给我的大任了,予已经带领天下种田人家取得了天下,予该回到上帝、神鬼与祖宗们的身边了!”
弃儿说完咳嗽几声,有些难受。喘了几口气之后,弃儿接着说:“旦啊,趁予现在头脑还清晰,予一人要将大位让给你!只有你才能继续带领大周的百姓实现国家安定团结,克服一切困难,让天下实现繁荣昌盛!予现在就让史官进来记录下予一人所说的话。”
周公听了弃儿的这番话之后,诚惶诚恐,赶紧跪了回去,不敢出声。他不敢接受弃儿的建议,也不愿意也听从弃儿的建议。
弃儿看到周公如此,只得暂时停了下来。为了大周的安危与为了大周更好地发展,弃儿是真想让周公替他接下这副重担。弃儿想起讨伐纣王的路上遇到的伯夷与叔齐,他非常明白,这世间不是所有人都对权力感兴趣,孤竹国的那两位公子,以消极的方式逃避对国家的管理,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是弃儿知道周公不是伯夷与叔齐那样的人,他是一个极富责任心的人,也是大周目前最适合于担任大位的人。
弃儿又说:“旦啊!予明白你的意思,你是不想破坏父位传子的这种制度!但是你要明白,予一人的诵儿年纪尚小,完全没有处理天下大事的经验啊!把天下交到弱小的诵儿手上,予就是死也不放心啦!”
周公这才抬起头,非常真诚地对弃儿说:“非旦不想接受王位,是我大周祖制不能使我姬旦有这种非分之心,制度形成不易,我姬旦一定得竭尽所能来维护这父位传嫡长子的制度。否则虽然今天我们解决了目下的困难,但是往今之后会给我们大周带来许多的不安宁!”
弃儿听了周公之言,此时也陷入了沉思,远的不说吧,近在商人时期,兄终弟及的制度就差点把殷商搞灭亡了。殷商因为兄终弟及与父子相传制度相互交替实行,主轴不清晰,一度谁的拳头大,就谁当王,出现使天下诸侯相继离开的局面。这个从商王仲本开始一直到盘庚才结束的商王朝危机使殷商国家衰落,诸侯不朝天子。这个共经历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五代、九王的事件被称为“九世之乱”,它差点就掀翻了商王朝,弃儿怎能不知,又怎能不担忧呢!
弃儿问:“旦弟啊!那如何是好啊!”
周公斩钉截铁地回答:“只有将大位传给诵儿才能避免我大周出现类似商王九世之乱的事情!我作为叔叔只能好好辅助诵儿才能为我们大周换来永久的平安!”
弃儿也为周公完全抛弃个人私利,从大局出发,从大周长远的目标与利益出发来考虑事情,而深感欣慰!
但是毕竟诵儿现在年幼,不懂朝政,不懂驾驭全局,这大周总得有人来当带头人,不可能让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来处理天下那么复杂的大事,连弃儿自己都因为太过劳累而支撑不住了,更何况是一个年幼的小孩子呢?所以弃儿还是放心不下,弃儿还是想让周公承担起天下治理的重任,至于以后,怎么发展还是看天命吧!
周公则是建议弃儿:“大王啊!您问问太公与召公的意见,他们两人考虑事情比较长远,目光独到,能切中要害,他们会以大周的国运昌盛为首务之事来考虑事情。”
弃儿同意周公的建议,认为可以问问太公与召公的意见。于是连夜召太公与召公入宫商议弃儿百年之后的事情。
两位老臣接到弃儿召令,连忙起床,顾不上疏洗,拢着头发,就入宫觐见弃儿。弃儿让他们也坐下,说今天都是自家人,不必文绉绉地讲那么多的客套话。
弃儿问太公与召公两位自己百年之后如何处理立君的事情,并且告诉了他们,自己与周公的考虑。两位老臣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也陷入了沉思。
姜子牙考虑了很久之后说道:“启禀大王,从大周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应立诵儿为王,但让周公摄政,统领朝政!以维持天下不乱!待诵儿长大之后,周公再还政于诵儿!如此这番,则近可以处理乱局,长远来说又可以维护“父位传子”的正统性,避免以后兄弟之间,弟与侄之间,为了王位而相互残杀的事情!”
召公也认为太公的提议非常好,既可解决目下的问题,又可以照顾长远的制度问题,是非常有建设性的一个建议。
周公自己则是还想推辞一番,还说可以让管叔鲜来统领朝政,自己辅助诵儿与三哥管叔鲜。
弃儿、太公与召公则是认为管叔鲜虽然为家中老三,弃儿百年之后,他的资历在一众兄弟中最老,但管叔鲜不具备统领天下的能力。管叔个人能力出众,但好逞匹夫之勇,不能像周公这样能用好全天下之人的智慧与才干,做到群策群力。他们三人都不同意周公的意见!
周公争持不过他们三人,只能接受自己先摄政称王,并当即承诺会好好辅助诵儿直至他成人。也恳请太公与召公两人要全力相助以渡过这个过渡的特殊时期。两位重臣也是在弃儿面前许诺一定按照弃儿的旨意,竭尽所能地辅助诵儿与周公,让大周顺利渡过弃儿百年之后的难关。
弃儿让史官进来写好相关诏书,并亲自盖上大印。特意交待史官自己百年之后将诏书拿出来,告知君臣与天下百姓,以安天下。
安排好了身后之事,弃儿也深感自己很累了,他感谢三位识大体的王公大臣之后,他想休息一下了。于是周公、太公与召公三位老臣告辞出来。面对如此动荡的局面,三位托孤老臣也深感责任重大。而周公则是感觉压力更大,毕竟这样的任务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是独此一份,谁又能如周公这样做得如此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