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稍事休息,便上楼来到毛泽东的住室。毛泽东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张旧报纸,见张闻天来了,就放下手中的报纸,说:“老张呀,快来坐坐,我正想跟你谈谈。现在这局面,真叫人担忧啊。”
张闻天轻咳一声,说:“是啊,我也在考虑,渡湘江损失这么大,现在又面临严重局势,困难重重,怎么办呢?”
毛泽东说:“根据报纸上敌人公布的情况,目前湘军、桂军和中央军已经集中二十万人马,准备消灭我们,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呀。会合湘西二、六军团这条路,看来是走不通了。我们应该放弃原来的计划,改道贵州。贵州兵力单薄,我们可以到贵州休整一下,再做计议。”
张闻天点头表示赞同,他说:“昨天稼祥同志又详细地向我陈述过你的这个意见,我们都认为应该这么办。”
毛泽东说:“要改变原定计划,必须召集军委会议,大家统一认识才好行动。”
张闻天听毛泽东这样一说,便道:“事不宜迟,我立即去告诉博古,要他召集会议。”
于是,中共中央临时决定在通道县县溪镇的恭城书院里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恭城书院坐落在县溪镇东边一个小山丘上,是一座十分壮观的独立房子,房子的四周是一人多高的青砖院墙,军委总部就驻在这里。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朱德、彭德怀和李德等人。周恩来见通知参加会议的人都来了,就与博古交换了一下眼色,说道:
“同志们,今天这个碰头会,也是军委会。请大家来,议议我军的去向,想听听诸位的高见。”
坐在博古旁边的李德首先说:
“根据原来的作战方案,我提请大家考虑,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和那些正向西面战略要地赶去的国民党军队,超过我们,我们则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这样,我们依靠二军团的根据地,再加上贺龙与萧克的部队,就可以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向敌人进攻,在湘黔川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创建一大片苏区。你们看怎么样?”
伍修权将李德的话翻译出来后,会场上一片沉默。博古见没有人接李德的话,就说:
“华夫同志的意见怎么样?这完全是我们的原定计划,我看也只有如此,与贺龙、萧克、任弼时、王震会合后,放下行李挑子,才好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周恩来用一双疲惫而又强打精神的眼睛注视着大家,心事重重。他明白在场的不少人都对这个计划有非常尖刻的反对意见,而这个计划又是自己参与制定的。更重要的是,博古和李德的意见还听不听?他犹豫了。
张闻天有意识地看了看坐在离自己不远的毛泽东,似乎在催促他讲话。王稼祥也从担架上坐起,目光透过近视镜,凝视着毛泽东。毛泽东看了一眼李德,不慌不忙地说:
“顾问的意见,本人不敢苟同。请问,华夫同志对当前的敌情是否了解?”
李德听了伍修权的翻译,掷下手中烟蒂,大声说:
“不去那里创建新苏区,到什么地方去?为什么要改变原来计划?”
周恩来见李德发了火,赶忙站起来,对大家说:
“我们还是心平气和地讨论,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
毛泽东依然是不紧不慢,说道:
“我是长时间没有发言权哟,今天心血来潮,想说几句,骨鲠在喉,不得不吐。”
周恩来向毛泽东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吸了两口,说:
“目前会合萧、贺、任、王,让部队喘口气,倒是上策,但能行吗?我们的北面有多少敌人,顾问知道吗?”
李德盯着周恩来,意思要周恩来回答。周恩来刚要启齿,毛泽东说:
“还是让我来给大家报告吧!”
于是,他便将在路上搜集到的国军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讲给大家听。最后又以调侃的语调说:
“国民党布置的那个口袋,反正我是不去钻的,谁要自投罗网,听便。”
平时因伤痛不大讲话的王稼祥,首先表态,他说:
“我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当前应当改变战略方向。”
张闻天也说:
“毛泽东刚才讲的都是事实,他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我们要认真考虑。”
李德一脸不高兴,大声说:
“不按原计划办,你们准备到哪里去?”
毛泽东说:
“贵州防御力量差,我们可趁机进兵贵州,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与会的多数人,认为毛泽东的这个提议是从当前敌情出发,实事求是,比较可行。周恩来在会前已经通过别的渠道听到了毛泽东的意见,现在见多数人支持毛泽东,于是就站了起来对大家说: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对的,当前,我们必须改变进军方向,西入贵州,我军才有一条生路。”
“粗暴!”李德愤怒地说。
一向被他视为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周恩来,竟然转而支持毛泽东,这使他非常吃惊。在李德看来,周恩来的军事主张一贯与毛泽东相左。如今听到周恩来这样表态,他真的很生气了,大声地叫着:“毛泽东简单而又粗暴地否定了我的提议,你周恩来还支持他!”
周恩来竭力控制着情绪说:
“华夫同志,我们的决策要面对现实,现在情况变了,我们应当跟着变嘛。”
李德恼羞成怒,红着脸,瞪着眼,叽哩哇啦地冲着周恩来说:
“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是你周恩来的计划。”
他一面说,一面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不停地翻着,翻了几页就停了下来,指着一页上的内容对大伙说:
“今年六月十日,在你们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准备转移外线作战问题,你周恩来指出:向西南的赣粤边突围,越过湘粤边区后,沿湘桂边区北上进入湘鄂西区与贺龙的第二军团会合,然后向湖南的衡阳、长沙方面进攻。后来的突围计划,就是在你的这个意见基础上制定出来的。今天,你竟出尔反尔。”
周恩来瘦削的脸上掠过一丝苦笑,他说:
“华夫同志,是的,在那次会议上,我的确有过这个建议,什么时候,我也不会否认。可是当前敌情发生了变化,无法去会合,我们也得改变一下计划嘛。”
李德被周恩来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只好转而向博古问道:
“博古同志,你的意见呢?”
此时的博古,虽然不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但他也认为,从贵州出发可以一直向北,在那里才真正有可能遇到很小的抵抗。
李德心中十分不快,心想,我这个顾问的话是没有人听了。特别是周恩来开始与他不一条心,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他对着大家声色俱厉地吼道:
“你们不执行原定计划,胆小!右倾!怕死!”
一向镇定自若的周恩来,也有些激动了,他说:
“华夫同志,你的态度好一点。”
彭德怀也站起来说:
“以理服人嘛,少扣帽子。”
李德见众人态度严肃,有些动气了,于是只好缓和了口气,说:
“我保留意见,到了贵州后,再开会讨论,到底能否去湘西,那时我们再议。”
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第一次被动摇了,他忍无可忍,起身离开了会场。
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通过了,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西进贵州。
通道会议的决定,是毛泽东被排挤三年多以来,特别是自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他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了中央多数人的尊重,第一次对中央的战略决策发生重大的影响。
西进贵州的主张,不仅挽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党和红军的命运,同时也表明了人们越来越认清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这是战略转变的一个良好开端。
通道会议研究了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促进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下午七点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的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黎平。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
野战军司令部在十三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十四日,野战军司令部给二、六军团的指示重申:“我西方野战军已西入黔境,在继续西进中,寻求机动,以便北上。”
要求活动于常德一带的二、六军团,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通道会议的第二天,中央红军根据通道会议的决定,开始西进贵州。
十二月十四日,博古等人又以中革军委的名义电令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由湖南常德一带向湘西北发展,以接应中央红军北上。
要知道红军下一步的行动,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