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少共师阻敌,中央纵队过湘江
书名:国共征战之战略大转移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125字 发布时间:2023-06-06

上一章正说到,八军团跟在二军团后面前进,而在二军团后面的是处境日益困难的第三十四师。我们先来看看红八军团的情况。

当八军团向前挺进时,可以听到背后三十四师与国军交火的枪声。三十四师正在守卫水街。前面也传来了主力部队渡江时战斗的枪声。几个小时后,八军团又听到水街方向传来激烈的枪炮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听到三十四师的战斗声音了。

经过激战摆脱敌人以后,八军团有一段时间是在没有任何干扰、周围突然静得有些可怕的山野里推进的,但是走不多久,这暂时的寂静被嗒嗒的机枪声打破了。和莫文骅一起走在队伍前头的一位指挥员应声倒地身亡,他是被第一排子弹射中的。而刚刚过去的九军团并没有遇到敌人的袭击。显然,广西军在一个小时内赶到了。他们埋伏在路旁的小山密林中,向红军突然开火。

当时是下午三点钟。一群国军的飞机出现在八军团的上空,距地面不到一千英尺,用机枪向下扫射,但战士们没有止步,队伍继续前进。敌机飞得很低,战士们可以看到飞机底下卸空的炸弹架。直到黄昏时刻,敌人才中止了进攻。

精疲力尽的红军指战员们跌跌撞撞,边行军边打磕睡。天将破晓时,江岸上出现了依稀的亮光,看上去那是在堤坝上露宿的红军后卫部队。但莫文骅没有看到哨兵或岗哨,也没听到喝问口令的声音。

这是红军用的计谋,是由几名侦察兵组成的有名无实的小分队,燃起簧火是为了诱使敌人相信,那里有一支大部队正保卫着渡口。这时莫文骅听到马嘶声,原来是他自己的战马。他的勤务兵已提前到达在那儿等待他的到来。

太阳升起了。莫文骅环顾四周,到处都是书籍和文件—,包括军事手册、地图、兵法书,关于土地问题、中国革命问题和政治经济学的著作,马列主义读物,各种小册子以及英、法、德文书籍。

红军的挑夫一路摇摇晃晃挑来的图书馆全部在这里了。书页被撕得稀碎,书面沾满了污泥。就连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的剧本也扔掉了。

总之,一切都扔掉了。从那以后,红军演出的话剧都是新编的。李伯钊是位矮小的妇女,过湘江有困难,因为个子不高,江水可能会漫过她的头顶,无法趟水过江。刘伯承看到了,急忙让她揪住他的骡子尾巴过了江。

由于敌情严重,指战员们不吃饭,不睡觉,又继续连夜赶路。上午八点,飞机又出现了。国民党已把他们的指挥基地往前移到衡阳,离这里只有三百二十里,使红军处于不断挨打的态势。

队伍冒着敌机的扫射继续前进。除了前进,没有别的选择。如果部队停下来,就无法及时过江,不是被击毙,就是被俘虏,不是现在被杀死,就是以后被杀死,所以他们只有一往直前。

莫文骅政委说过:“最困难的事莫过于在飞机的扫射之下行军,但是我们已顾不得自己,不能考虑生命安全了。我们看到战友们在敌人的射击中倒下,真使人难过。但是,我们相信,飞机能打死打伤我们中的一些人;会使我们的前进更为困难;会夺去一些人的生命;但它们不会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部队依然在前进。然而,当他们到达湘江边时,已经无法过江了,河岸已经到处都是国军的枪炮声。为了求得生存,他们不得不与敌人展开一场新的殊死搏斗。

十一月三十日,战斗整天都在激烈地进行。一军团全部投入了战斗,并且逐渐被压到了第二道防线。

那天夜间,聂荣臻无法入睡。他心潮澎湃,想到红军主力面临的危险。他和林彪以及其他指挥员花了几个小时来分析形势。十一月三十日午夜前,他们给中央军委发了电报:

“朱(德)主席:如敌人明日以优势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一、二师明天继续抗敌。”

十二月一日凌晨三点半收到了复电。电报是以最高军事机关的名义发来的。明确指示:一军团必须坚守阵地: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迟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

十二月一日战斗更加激烈,一军团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大约正午时分,主力部队和中央纵队终于渡过了湘江。

在一军团的历史上,从未遇到过如此巨大的威胁。军团指挥部多年来第一次受到敌人的攻击。指挥部设在一个山坡上。突然,警卫员邱文熙冲进来报告说:敌人上来了。

聂荣臻不相信,认为一定是警卫员搞错了。他连忙出去看了一下。警卫员没有错。一支国军部队端着刺刀正向山坡上爬来。聂荣臻命令收起电台赶紧离开。他一面组织指挥部一部分工作人员抗击国军小分队的进攻,一面命令刘辉山将敌军进攻的事告诉山下的刘亚楼,当刘辉山往山下跑的时候,他的草鞋叭哒叭哒地拍打着快掉下来了,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鞋底,但没有伤着他的脚。

一军团不仅要掩护行动迟缓的中央纵队,而且还要掩护新成立的几个军团,特别是八军团和九军团。

十二月一日下午,八军团的一位指挥员向聂荣臻请求紧急援救八军团一部分被国军阻隔在江东的部队。聂荣臻不得不告诉他,此刻已毫无办法。因为夜幕已降临。

十二月二日,聂荣臻得知,被阻滞在江东的有彭绍辉和肖华政委率领的少共国际师。一军团指挥部派了一支救援部队把他们接过江来,

前面老夫已经对“少共国际师”做过专门介绍,“少共国际师”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五日,由周恩来亲自授旗。全师共一万余人,下辖三个团,归红一方面军总部直接指挥。先后有陈光、吴高群、曹里怀、彭绍辉担任过师长,冯文彬、肖华、罗华明担任过政治委员。部队中许多红小鬼,人还没有枪高,起初是用各自带来的红缨枪,后来才陆续开始练习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

“少共国际师”在红军的编制中是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十月七日,“少共国际师”接到撤离石城的命令。十月十二日,正在广昌、石城一线设防的“少共国际师”奉命撤出防御阵地,转移到于都东面的桥背、马头、新田坊一带集结。十月十四日,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亲临“少共国际师”驻地,为全体指战员作政治报告,这实质上是一次长征出发前的政治动员。十月十五日,部队补充了两千名新战士和大批弹药。十月十六日夜晚,“少共国际师”渡过于都河,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少共国际师”负责担任后卫任务,掩护中革军委机关纵队转移。

十一月底,红军到达湘江,“少共国际师”由此迎来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在湘江战役中,“少共国际师”奉命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国军四个团的追击,掩护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机关渡过湘江。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国军,另以两个团和尾追的敌军死打硬拼。

在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的沉着指挥下,广大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以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勇气,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墙,拦截、堵击地面敌军的强大进攻,与敌作殊死拼杀,浴血鏖战,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集团式疯狂冲锋,双方伤亡惨重,阵地前遗尸遍野,血流成河,誓死守卫湘江界首渡口。

敌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况十分紧急,“少共国际师”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师长彭绍辉、政委肖华率领主力渡河以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而敌军已逼近渡口。根据军团部的命令,又不容许他们回头去接应这个团。当他们翻越了大王山到达油榨坪集结时,这个团竟神奇地出现在面前。

原来,他们被敌人切断后,从层层包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奋勇抢渡湘江,甩开了敌人的尾追,并连夜强行军赶上了师主力部队。

湘江战役中,面对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少共国际师”拼死实现了战略意图,但部队伤亡惨重,从七千多人锐减至两千七百余人。

“少共国际师”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五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受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为中国工农红军抒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胜利谱写了感召日月的英雄赞歌。

“少共国际师”第二任政委肖华有《忆少共国际师》诗一首: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