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二日,意外事件突然发生了。陈济棠同红军达成秘密协议,需要瞒着蒋中正。他害怕手下泄露此事,允许借道并未向下明确传达,只是向少将以上的军官含糊地下令:
“敌不向我袭击不准出击,敌不向我射击不准开枪!”
红军为严格保守突围秘密,也没有向下级传达秘密协议内容,未将准备通过的道路通知粤军,由于担心粤军在途中有埋伏,便采取了强行借道的方式。这样,当十月二十一日红军前卫部队到达百石的时候,粤军依然没有撤退,红军只有以武力通过。
与粤军数度交手的红军,对战胜眼前的守敌还是充满信心。按照部署,洪超亲自率红十团进军百石,黄克诚政委率红十一团、十二团等在侧翼打掩护,阻止敌人可能的增援。
二十一日上午十点,红十团在团长沈述清、政委杨勇的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百石附近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向守敌发起猛烈的攻击。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铁丝网,翻过深深的壕沟,向高处的碉堡冲去。此时,驻在金鸡圩的敌人一个营企图增援百石,邓国清团长、张爱萍政委指挥的红十一团,谢嵩团长、苏振华政委指挥的红十二团一同出击,将敌击溃。
百石守敌只有两百多人,根本抵抗不住红军的猛攻,不久就弃守碉堡,收缩在村里一座建筑坚固的“万人祠”里,被红十团包围。红军要敌人投降,里面的粤军却不停地向外打枪,把喊话的红军战士打死。此时洪超带着一个警卫排准备赶往红十一团与黄克诚政委会合,恰好路过这里。他马上到前沿观察,命令调集迫击炮消灭围墙内的敌人。话音刚落,便被围墙内的敌人射中头部,当场牺牲。
洪超牺牲后,部队将迫击炮调来,一发发炮弹将一米多厚的麻石围墙炸开了几个大缺口,战士们冲了进去,歼灭了顽敌。不过,红三军团最年轻的师长、年仅二十五岁的洪超毕竟牺牲了。
洪超于一九零九年年出生于湖北黄梅,早年在家乡搞过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夏加入叶挺第二十四师教导队,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一九二八年年他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并且当过朱德的警卫排长。他在朱德、毛泽东的红四军和彭德怀的红五军军部里都当过参谋,之后到李灿的第一纵队任大队长等职,是彭德怀指挥下的一员猛将。
从一九三零年八月起,他先后担任红三军团第三军第四师团长、第五军第一师师长、第三师师长、第六师师长、第四师师长,都是拳头部队的军事主官。一九三三年三月在草台岗战斗中,洪超身负重伤失去了左臂。一九三四年一月在攻占沙县县城战斗中,他担任主攻,率先攻入城内,荣获中革军委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洪超作战英勇果敢、指挥出色,是大家公认的。对他的性格上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红军的士兵和下级军官多认为他待人和蔼,团一级干部却认为他脾气暴躁,工作方法有些简单。长征前夕担任红十一团政委的王平对此有深刻的印象。
长征出发前,洪超师长打电话让王平派人去领枪,他的话不多,王平没听明白,顺口就问了一句:“团里每个战士都扛两条枪了,现有的枪都背不完,还领枪干什么?”接着,王平又说了具体困难,电话那边的洪超马上火冒三丈地骂道:“老子要枪毙了你!”后来还是在洪超旁边的黄克诚政委把电话接了过去,问清了十一团的情况才算了事。虽然有这种缺点,洪超的勇猛却是大家称道的。
洪超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牺牲的第一个师级干部,而且是最年轻的主力师师长。
写到此处,老夫对洪超的牺牲深感惋惜,有诗一首以抒怀:
红军将领有洪超,石穿麾下一骁将。作战凶悍如猛虎,立功身佩红星章。长征路上打先锋,不幸捐躯白石岗。可叹将星陨落处,碧血化作百花香。
红军歼灭了粤军一个团,引起了陈济棠的强烈不满。尽管双方有协议在先,但因双方发生了战斗,已经无法停止了。由此,粤军在延寿圩、珊瑚岗附近与中央红军激战了近两天时间,双方才再次通过谈判达成了相互谅解。
但是陈济棠也就借此向老蒋告捷,说是发现了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番号,已经俘获了共军多少多少人,他还虚报了粤军在战斗中的伤亡数字。
在此之前,蒋中正南昌行营一直命空军侦查红军动向,总是查不出红军的行迹。蒋中正接到陈济棠的捷报,兴奋地说:“延寿战役是弄清共军情况最有意义的一仗。”
蒋中正与杨永泰、熊式辉、贺国光、晏道刚等人判断说,红军的行动方向有四个:一是入广东,二是入湘南,三是入湖南后出鄂皖苏再北进,四是经湘西入黔、川再北进。
杨永泰认为:要考虑红军有渡长江上游金沙江而入川西的可能性。蒋中正说:“这是石达开走的死路。他们走死路干什么?如走此路,消灭他们就更容易了!”
蒋中正认为,不论红军南下或西进、北进,只要离开江西,就是除去了心腹之患。他说:“共军不论走哪一条路,久困之师经不起长途消耗,只要我们追堵及时,将士用命,政治配合得好,消灭共军是不成问题的。”
十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在信丰县古坡以东的杨坊宿营。贺子珍随中央纵队行军到达古陂杨坊,看望了毛泽东。贺子珍向毛泽东讲起瑞金县的男女老少送别红军的情景,她说:
“乡亲们紧紧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千万要回来啊!我们的亲人’……”
毛泽东看着贺子珍难过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说:“我们欠根据地人民实在太多了。”
在江西信丰、安西和安远三点一线的封锁线上,担任防守任务的粤军余汉谋纵队,在得到陈济棠的示意后,只是稍事抵抗。双方实际上是假打,为掩老蒋的耳目,双方都做出攻防之势,枪弹却是朝天上放的。
十月二十五日,红军大部渡过了信丰河,越过赣州、南雄间的公路,进入粤北。 毛泽东的身体十分虚弱,他虽然每天都躺在担架上,可他的大脑却在不停地思考着判断着。他不无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走出中央苏区啦!”
十月二十六日,八万多人的中央红军,以三千七百余人生命的代价,全部越过了国军的第一道封锁线。
要知道红军又往哪里前进,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