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正说到,樊崧甫纵队首先以三个团的步兵,在其炮兵和空军掩护下向鹅形阵地冲锋,红军击退了国民党军四次集团冲锋。到下午一点,红军守备支点被敌炮火毁坏,机枪子弹打光,增援部队被敌炮火拦阻,鹅形阵地失守,国军左纵队亦乘机占领中沙以南高地。红四师进行反突击未奏效,下午两点,红军撤离高虎脑。
高虎脑战斗,国军攻占距离不到六里,却历时三天,死伤约三千人。红军在这次战斗中也牺牲一千四百一十五人。
八月十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用防御和部分反突击阻止国军南进,令红五师和三十四师依万年亭一带地形布防。
国军在高虎脑受重大挫伤后,经过补充休整,至十四日又以左右两纵队六个师兵力向良田、沙洲一带推进。
凌晨四点半,国军六十七师依仗空军、炮兵的优势,逼近红军阵地,越过第一道鹿砦开始冲锋,被红五师十三团三次反冲锋击溃于鹿砦之外。国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又以两个团的兵力进攻红十三团三营守备的万年亭主峰,许多工事被打塌,红军战士依托交通壕与敌激战。
当敌进攻主峰失败后,暂时放弃正面争夺,以六倍于红军的兵力,冲向第二营阵地,同时调集主力向红军第三营守备的主峰左侧猛攻,并以一部接近万年亭。
红十三团左翼出现危机,红十五团立即组织反冲锋,红十四团一部也由万年亭西北向敌侧后反冲击,将其大部歼灭在红军阵地前沿。最后,国军集中四十多名军官组成敢死队,率一营兵力冲到红五师十四团阵地前,虽越过三层鹿砦,但当接近主堡时,红十三、十五团以交叉火力封锁射击,红十四团跃出工事反突击,全歼敢死队及一营兵力。道十一点二十分钟国军六十七师残部全部退回贯桥堡垒地带。
万年亭战斗国军伤亡一千多人,红军伤亡极少。万年亭战斗后,国军因红军阵地比较巩固,暂时停止进攻,一面休整部队,一面加紧修筑公路,调集重炮,准备向驿前发动新的进攻。
驿前位于广昌最南端,是广昌境内最后一道防线。万年亭战斗后,红军奉命在驿前以北地带构成三道防线,准备抗击敌军新的进攻。
八月二十八日拂晓,国军集中三、五、十纵队,在二十多架飞机和近百门山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全线进攻。红军顽强抗击,全线处于激战中,以保护山、蜡烛形战斗最为激烈。
国军第四师以两个团的兵力向蜡烛形阵地左翼冲锋。防守蜡烛形阵地的红四师十团三营,在营长张震指挥下,英勇奋战,打退敌军多次冲锋。许多工事被打塌,机枪被炸坏,指战员只能凭借交通壕,用自制炸弹和手榴弹抗击国军。
激战至中午,红军弹药用尽,“短促突击”不成,很快退出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来不及组织守御,也被国军冲破。
这一天,国军推进了二十多里,使保护山失守,红军从蜡烛形阵地撤退。
三十日清晨,国军开始进攻驿前,先用飞机对驿前红军阵地轮番轰炸,炮兵也随之猛烈轰击,步兵立即投入冲锋。国军突破由红四、五师防守的宝峰山地区后,先不取两侧高地,只以一部兵力及飞机、大炮进行压制,主力则利用红军缺少弹药,火力单薄留下的间隙,沿大道钻隙进攻,红军且战且退。战至中午,国军攻占驿前街,红军被迫向石城方向撤退。至此,红军在广昌境内第五次反围剿战事结束。
前面老夫已经说到红旗军团的情况,八月十九日,红七军团主力在赤溪阳谷村与闽东红军第二团及当地赤卫队胜利会师。红七军团主要领导人一起会见了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第二团的负责人叶飞等人。红七军团主力在阳谷村休息半天后,继续北上。二十日,红七军团主力进抵福安县穆阳镇。该镇内驻扎有国党保安队、民团后备队共八百多人。经过周密准备,红七军团将敌人全部消灭。
二十四日,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继续北上,立即向福建寿宁县、浙江庆元县开进。这时,国军第四十九师先头部队已尾追至穆阳镇对岸,对红七军团实施隔岸开火。军团长寻淮洲组织密集火力阻击,将敌人击溃。然后,在穆阳镇向导带领下,取道福安县南溪、晓洋,向北挺进。二十六日,红七军团翻越闽浙交界处的洞宫山,抵达庆元县尤溪乡荡口村一带。
二十八日,红七军团向庆元县城挺进。国党庆元县县长张致远闻讯,急忙派亲信率独立分队防守县城附近的周墩。粟裕经过侦察分析,以一个连的兵力猛攻敌人碉堡,守敌四散溃逃,红七军团顺利进入庆元县城。
这时,国党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付红军北上。浙江保安处处长俞济时自知浙西南兵力单薄,请求蒋中正将驻守福建浦城县的浙江省保安第三团调回庆元县。三十日,该团开回浙西南,与浙江丽水县保安警察大队、庆元县保安团会合,并企图夺回庆元县城。当天下午,红七军团主力在庆元县竹口与这三股敌人相遇。红七军团打垮了敌人的阻截。
九月二日,红七军团从庆元县撤离,继续北上。五日,红七军团进入浦城县古楼地区。这里是闽北苏区的游击区,是闽浙赣苏区的一部分,领导人为黄道。
自闽侯战斗后,红七军团一路行军作战,一直未得到休整。军团长寻淮洲建议:一、红七军团就地进行短暂休整,总结经验教训,补充一些战士。二、依托闽北苏区打一两个大胜仗,更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发展游击战争,把闽东、闽北连成一片,继而把浙南条件较好的庆元县连接起来,创造更大的局面,然后跳跃式地向赣东北、浙西、皖南发展。
粟裕、刘英同意寻淮洲的意见,但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表示反对。军团政治委员乐少华机械地执行中革军委指示,坚决主张立即北上。于是,曾洪易、乐少华、寻淮洲分别向中革军委发电报,陈述各自的主张。中革军委对曾洪易的主张予以批驳,对寻淮洲的主张予以批评,对乐少华的主张予以支持。在给红七军团的回电中,中革军委指出:
“拟于闽北苏区休息,这恰合敌人的企图,因敌人企图阻止你们北进。”
九月九日,红七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离开闽北苏区,北上浙西。中革军委向红七军团下达了两项新任务:
一、对进攻赣东北红十军和闽北苏区的敌人后方进行彻底破坏。
二、在闽浙赣边境广泛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新苏区。
红七军团既要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又要深入敌后进行破坏活动,处境十分艰难。十三日,红七军团攻占浙江江山县清湖镇,消灭国党浙江保安团一个营。接着,渡过江山港,给予敌人以一定的威胁和打击。
但是,由于中革军委的指挥错误和当地群众对红军不了解,红七军团的行动受到较大的限制。中革军委批评红七军团执行命令不力,指责其“对保安团畏惧其截击是不对的”,“行动迟缓,破袭太少”。
十七日,红七军团进至浙江常山县芳村、芙蓉一带。当天,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在未执行已赋予的破坏浙赣铁路(杭州—鹰潭—萍乡—株洲)及附近公路的任务,禁止继续北进。
十八日,中革军委却电令:“应即向遂安前进,以袭击方法占领该城,并确保于我军手中。”
中革军委还规定,红七军团以浙江遂安县为中心,于浙江淳安县、寿昌县、衢县、开化县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区,然后再向浙皖边境的安徽歙县、休宁县,浙江建德县、兰溪县发展。时隔一天,中革军委的指示前后矛盾,使红七军团无所适从。
这时,国军调兵遣将,企图将红七军团围歼在浙西地区。蒋中正命令国军第四十九师、浙江省保安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加紧追击,将补充第一旅、第七师第二十旅从江西省调到浙江省参战。
俞济时受命指挥上述部队,坐镇遂安县备战。
红七军团侦察员通过窃听电话获悉国军的调动情报,随后从捕获的俘虏身上也得到证实。军团长寻淮洲认为,皖南是中革军委确定的北上目的地,也适合红七军团发展,应该继续北上。九月二十一日,寻淮洲率领部队向皖南和皖赣边转移。
红七军团突然向皖南和皖赣边行动,大出敌人意料之外,俞济时气急败坏,慌忙命令出动飞机侦察轰炸,派国军第四十九师兵分两路追击。他还电告驻皖南休宁县屯溪镇的国军第十五军军长刘茂恩,加强戒备,阻止红七军团进入皖南。
二十四日,红七军团翻山越岭,进入皖南歙县石门、狮子石等地。
安徽是国党统治的心脏地区,红七军团进入皖南使蒋中正十分惊慌,命令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严密布防拦截。
要知道红七军团将面临怎样的局面,请看下面战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