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看看中央苏区的情况。建宁失守以后,国军得势不饶人,调整部署继续猛攻。到了七月上旬,已渐渐逼近苏区的中心地带。
这时的红军内部从上到下都已经意识到反围剿即将失败的严酷现实。中央内部也开展了小范围的讨论战略转移的问题,只是严格保密,以免动摇军心。战略转移的决定只有博古、李德和周恩来“三人团”知道,连朱德总司令也不让知道。
尽管已经准备实行战略大转移,但是目前的紧张军情还得应对。为阻止国军南进驿前、石城,保证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顺利进行战略转移,红军决定在广昌白水、贯桥交界处大寨脑阻击敌军,以迟滞其南进企图。
一九三四年七月中旬,彭德怀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少共国际师奉命在白水西南十余里季风寨一带高地布防。
少共国际师在大寨脑正面山头置第四十四团,并用一个连固守最险要的山顶;左面山头为第二营,右面山头为第一、三营,准备进行反突击,第四十三、四十五团为后续。
七月十六日开始,汤恩伯率第十纵队的三个师向大寨脑、季风寨攻击前进,并攻占了大寨脑西北高地。
二十二日拂晓,国军第四师在飞机大炮掩护下,首先向红军阵地先后发起六、七次攻击,没有攻下。接着,敌八十九师朝正面猛攻红军主阵地,敌四师从右翼侧击。红军战士的手榴弹、子弹全部打光了,则用石头砸和肉搏。
当少共国际师第二营镇守的左翼阵地失守时,右翼的两个营采用反突击打退敌军两次冲锋。至下午一点,红三军团一部赶到国军第八十九师阵地前,发起反攻,经反复冲杀,最后,红军因在国军步炮协同和空军火力支援的强大攻势下,受到较大威胁,被迫向南面高虎脑一带撤退。
这次战斗,国军死伤五百多人,红军伤亡四百多人。
老夫在这里要简单介绍以下少共国际师。在中国工农红军的战斗序列中,有这么一支由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的青少年组成的武装部队,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被誉为红色“娃娃师”。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结束后,面临国军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为粉碎敌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组建“少共国际师”。
一九三三年五月中旬,在江西宜黄县西南红一方面军总部驻地举行的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上,红军总政治部向中央提出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建议。五月十七日,时任少先队中央总队部总队长王盛荣向少先队发出迅速完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号召。
五月二十日,少共中央局作出《关于创立“少共国际师”的决定》,指出:“为完全彻底的粉碎五次‘围剿’,须要更快的完成扩大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任务。少共中央局决定由江西征调四千,福建征调二千,闽赣征调二千,到今年‘八一’节为止,完成‘少共国际师’的组建”。
五月二十三日,少共中央局发出指示信,要求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抽调优秀共青团员、少先队员组成三个军区少年先锋团。
一九三三年六月初,红一方面军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编,整编后,将少共国际师预编入第五军团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正式编入红军部队战斗序列。
一九三三年六月下旬,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在瑞金召开了江西、福建、闽赣、湘赣、粤赣等省和边区的少先队队长联席会议,进一步对“少共国际师”的组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朱德总司令亲临大会讲话,在讲话中分析了国际国内政治、根据地面临第五次“围剿”的严峻形势,强调了广泛动员青少年积极参加“少共国际师”的重要意义,号召团和少先队的干部、团员和少先队员踊跃参军,用武装上前线的实际行动,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
为了在“八一”前完成组建“少共国际师”的任务,少共江西、福建、闽赣省委号召广大共青团和少先队干部带头报名参军,区与区、乡与乡广泛开展“扩红竞赛”活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动员广大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军,加入“少共国际师”。
在中央苏区江西省兴国县,县、区、乡各级干部“日着草鞋去办公,夜打灯笼访贫农”,深入到广大乡村挨家挨户做宣传发动工作,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动员青少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中央苏区福建省宁化县,六、七月间,动员五百余赤少队报名参军,由县少先队大队长王盛权带队送往长汀报到,加入“少共国际师”。江西、福建、闽赣三省在“八一”前如期完成“少共国际师”兵员征集任务。
一九三三年八月五日,“少共国际师”成立大会在博生县跑马场隆重召开。中革军委代表王盛荣首先致词,在致词中强调了组建“少共国际师”的重要意义及其当前任务,并代表中革军委宣布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正式成立,向“少共国际师”授旗。
最后,江西省军区政委李富春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总政委的贺电。“少共国际师”正式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师,组建时辖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三个团,全师一万余人,党团员占百分之七十,平均年龄不到十八岁,被誉为红色“娃娃师”,第一任师长陈光、政委冯文彬。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编入红五军团战斗序列,归红一方面军直接指挥,随后所辖三个团分别改为第四十三、第四十四、第四十五团。年轻的红军指战员在师长陈光和政委冯文彬的带领下,立即开展了紧张有序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八月十五日,红一方面军下达命令,“少共国际师”为红一方面军总预备队。
一九三三年九月三日,“少共国际师”在成立地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大会。大会宣读了周恩来代表中革军委发来的贺电,接着“少共国际师”政委冯文彬作了生动的出征动员:
“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今日在博生正式宣誓;整装待发要出征,粉碎敌人‘围剿’莫延迟;我们都是青少年,愿把热血染红旗。”
最后,全师指战员高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
“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
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的,勇敢的,武装上前线。
做一个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我们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
擦亮刀,子弹上膛瞄准敌人放。
破“围剿”,缴枪炮,消灭国民党。
赶走那帝国主义侵略的势力,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少共国际师”广大指战员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雄气概,驰骋疆场,欲血征战,屡建功勋。先后参加过闽北拿口战斗、黎川东南的团村战斗、黎川附近的邱家隘战斗。
一九三四年五月初,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向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建议,由彭绍辉任“少共国际师”师长,曹里怀任红五军团参谋长。五月八日,任命红九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彭绍辉为“少共国际师”第四任师长。五月十五日,“少共国际师”划归红三军团战斗序列。
言归正传,却说高虎脑战斗国军死伤五百多人,红军也伤亡四百多人。 为阻止军南进,八月初,红军在贯桥地区设防。
战前,画眉寨、良田以北高地及高脚岭、赖禾嵊为红军警戒地带,高虎脑、贯桥西北鹅形与香炉寨为主防御地带。
八月六日凌晨,国军主力向高虎脑阵地猛攻,先以十多架飞机轮番轰炸,接着大炮轰击,持续到早上六点多钟。
之后,步兵以密集队形猛攻,红十三团沉着应战,击退进攻。红五师所属的三个团凭着有利地势,与敌激战终日,多次突击,冲出战壕与敌肉搏,顽强地击溃敌军多次冲锋。
这一天,红五、四、三十四师密切配合,六次击退国军六个师的轮番冲锋,守住了阵地。
七日,红军将防御重点移到香炉寨、鹅形之间。八点左右,国军樊崧甫纵队由赖禾嵊、高脚岭及东南分三路向贯桥西端运动,其主力靠高脚岭南进。汤恩伯纵队由画眉寨向高虎脑以东运动。
九点左右,国军炮兵集中火力开始向鹅形阵地射击,接着,樊崧甫纵队首先以三个团的步兵,在其炮兵和空军掩护下向鹅形阵地冲锋,红军击退了国民党军四次集团冲锋。
要知道这一场战斗的结果如何,请看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