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年末,榆林与西安之间的铁路贯通。陕北的煤炭、钢铁、毛皮、食盐等南下关中,关中的粮食、工业品北上陕北,再也不受黄河冬天封冻这个因素的制约了。
1925年的阴历年刚过不久,李志行的辖区内就有两条铁路同时开工。
一条是西安经宝鸡前往兰州的铁路,全长约600多公里。甘肃现在已经成为李志行的地盘,需要尽快与陕西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经济委员会在甘肃除了最重要的赈灾、春耕动员外,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修铁路。
要修西兰铁路这件事的消息一公布,甘肃民众就群情鼓舞!
大家围着公告七嘴八舌议论,有人兴奋地叫道:李大人也要花大钱给我们甘肃修铁路了!按之前陕西的情况,咱甘肃人富起来也指日可待了!
“那是当然!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么!”另一个人也兴奋地表示赞成。
又有一个人说道“李大人这是真没把咱甘肃人当外人呀!兰州到西安可得上千里路呢!这得花多少钱呀!”
这时一个戴着眼睛的看着比较有学问的人“嗤!”了一声,然后说道“什么外人?你不懂就不要乱说!咱甘肃人与陕西人本来就是自己人!秦始皇的时候咱们都叫秦国人,懂不懂?另外,李大人花多少钱要你管?你看看陕西的情况,我告诉你!李大人有的是钱!”
这个说法不大靠谱,历史上秦朝时甘肃似乎还是蛮夷之地,甘肃地方应该是在汉武帝时才被并入中国版图的,但在场的都是“群氓”,谁有搞得清楚?于是之前说“外人”的那人急忙缩缩头,讪讪地说道“我没说是外人,咱甘肃人个个都爱看秦腔,我当然知道……”
这时有一个人戴着一顶瓜皮帽,耳朵上套着两只兔尾巴耳套的人,筒着手上前问道“白先生,你说这修铁路允不允许咱们入股?听说陕西铁路沿线的人可都因为入股发了财!”,这是个做生意的。
不待这位白先生回答,一个戴着旧毡帽的年轻人忽然叫道“就是!我去年去过一次潼关,你猜怎么着?那里的老百姓10家有七八家有洋面吃!有的人家,甚至天天都吃香喷喷的油泼面咧!听说都是铁路入股发了财。”,说完还大声咽了一下口水。
那位白先生侧目看了这旧毡帽一眼,开口说道“嗤!你了解什么?潼关人的钱大部分并不是铁路入股赚的,按李大人的政策,大家可以入铁路股份,可也有限。主要是入股砖厂、石料厂,还有做生意赚的!”
“哦……,我们也要设法入股!……”瓜皮帽断然说道。
“唉,可惜我没钱……”旧毡帽懊恼地说道。没有资本,再精彩的事情也与自己没关系。
那位白先生看了旧毡帽一眼,又开口说道“不过据说陕西当时修水利人工也可以入股,不知道会不会用到铁路上?”,这问题见多识广的白先生也拿不准。
“呀!劳力能入股就好了!我有的是力气!……”旧毡帽惊喜地叫道。
……
鉴于这种情况,西兰铁路刚开始在西安动工,甘肃民众已开始准备踊跃参与了。后来,考虑到甘肃民众确实贫穷的实际情况,李志行允许了劳力入股的形式。
与西兰铁路同时开工的另外一条铁路,却只有十几公里长的独立铁路。这条铁路是由库伦城内通往城外煤矿的,李志行要在库伦城建设发电厂,给草原上真正带来光明……
……
这天,李志行匆匆走向桂萌生的院子。
到了院门口,他忽然停下对惯常跟在他身边的苗长庚说“长庚,我去和桂先生谈点事情,你就在院门外亲自守着,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苗长庚随即答应,亲自留在院门外站岗。
李志行进了院子,轻车熟路地七拐八拐,进到一间不起眼的房子,然后看了看身后,关上了门,之后走到墙边推开一个柜子,墙上露出一个暗门,李志行快速进入,又从里面将柜子复位。
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密室,密室里此刻正坐着两个人,一个是桂萌生,另外一个人带了礼帽、黑框眼镜,还围着一个深色的大羊毛围脖,仿佛是个政府职员。
此人见李志行进来,立刻激动地站了起来,随即行了一个军礼,口中说道“西北边防军少尉副官周学诚,向先生报道!”
没错!此人就是李志行秘密派往美国的周学诚!
李志行也激动地一把抓住周学成的手问道“学诚,可见到你了!这几年好想你呀!你怎么样?见过老夫人没有?”
周学诚一听李志行的话,眼泪立刻涌了出来,哽咽着说“先生,我很好!我也时常想念您……”
这时桂萌生站了起来,说“哥,学诚坐飞机从上海来,还没来得及回三原去见老夫人,他一定要先见你。”
“哦,也好!我们弟兄们好几年没见了,咱们先好好喝顿酒,然后萌生你亲自带学诚回三原去见老夫人,并把事情安排好……。对了,萌生你备酒没有?哈哈哈”
桂萌生一听,就笑着说“哥,早备好了!我这就去拿进来。”随后,几人便坐下饮酒。
至于李志行所说的让桂萌生安排的事情,乃是让周学诚这次回来,将周老夫人接到美国去团聚。
周学诚在美国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每年为陕蒙绥的建设提供几千万美元的资金,贡献巨大!而且,盛宝颐这个假身份也扮演得十分成功,现在可以将母亲接过去了。
周学诚一坐下,就立刻激动地说“先生,我这次回来想给您和桂先生说一件赚钱的事……”
李志行哈哈大笑着说“学诚,咱们好几年不见了,先不说赚钱!啥事都没有咱们见面重要!先喝酒!你先敬我,然后我敬你!然后轮到萌生,咱们今天喝个痛快!”
周学诚一听,也忙说“好!那我先敬先生……”。周学诚语气里透着欢喜:能和先生畅饮,是他多少次在异乡做梦也期盼的事情!
……
几大杯酒后,周学诚又急急说道“先生,我想给您说一件能赚大钱的事……”
李志行见周学诚急不可待,便让他慢慢道来……
……
原来,这几年一直在美国股市兴风作浪的周学诚,忽然发现了一条也能赚大钱的道路----房地产!他想劝李志行投资美国房地产。
周学诚知道先生这几年一直在辖区内修路建厂,花钱如流水!现在又新得了甘肃,而甘肃更是有名的穷地方,先生一定更缺钱了!他一心想为李志行再开辟一条宽阔的财源!
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真的很赚钱吗?
周学诚说:赚钱!很赚钱!他甚至连投资的地方都选好了,那就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
“到佛罗里达去,那里的企业家是无冕之王,坐在黄昏中摇曳的棕榈旁,还有那天边渐渐消逝的金色光芒。日暮中,那月亮、太阳与星辰,在苍穹之上的闪耀无比辉煌……”
这是一位美国银行家写下的诗歌。诗中的美景并不是对佛罗里达海岸热带风情的赞美,而是对无数人在二十年代那段炽热的房地产时期财富之梦的颂扬。
迈阿密这座城市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东南部,三面环海、物产丰富。由于地处热带,迈阿密的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温度在18摄氏度左右,而夏季的高温也不过29摄氏度,可以说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除此之外,迈阿密还是个“放纵”的好地方!
1920年开始美国实施禁酒令,酒精类饮品的制造、贩卖和运输均被禁止!但迈阿密却管得很松,这让酒瘾犯了的美国人民欣喜若狂!另外,这地方还在大力发展赌博行业。
你想想,一边喝着浓烈的美酒,一边在赌桌上一掷千金,然后坐在风景旖旎的沙滩美景,吹着和煦的海风,身边美女相伴……,啊!这里简直是上帝所创造的最美妙的地方!
于是,游客和房产投资客纷涌而至!迈阿密的房地产水涨船高,由于商业宣传,房地产很快成了这个小城市的主打品牌。
5年前的1920年,这个美国东南海岸的小城还是一个仅有3万人口、充满悠闲和慵懒气氛的旅游胜地,几年后竟有7.5万人口在小城中涌动。而这其中,竟然有2.5万人是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其他的人则是多半与建筑和运输等行业相关。
1925年刚到,迈阿密的空气中就弥漫着喧嚣与躁动。天天都有房地产公司在这里注册,因为大家都看好这里!
媒体的卖力宣传则在进一步刺激着人们对迈阿密房地产的需求。
“一战期间迈阿密海岸有一个地块,当时仅仅售价800美元,到了1924年却买到了15万美元……。有位纽约的律师来迈阿密度假是花了24万美元买了棕榈滩的狭长地块,到了1923年转手买了80万美元,而如果他等到1925年的话会卖出400万美元的价格……。1896年一位穷困的老妇人用25美元买了一块地,到了1925年,这块地卖了150万美元……”
这些或真或假的传闻,在报纸上、广播上乃至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持续扩散。
曾经毫无购买意愿的人们,也因此蠢蠢欲动。
火上浇油的还有那些德高望重的社会精英。著名企业家艾菲尔德在公开场合预言,迈阿密人口将在十年内达到100万,而此时迈阿密加上流动人口才7.5万人。
诚然,迈阿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不是其房地产暴涨的主要原因。
客观的原因是汽车的普及。汽车扩大了美国人的活动半径,催生了度假的需求,人们的迁徙也变得更加便利。同时,整个二十年代信贷管制的放松,也让美国人有了充裕的资金。
所以,从迈阿密蔓延到整个佛罗里达州,在街角咖啡厅里,大伙讨论着价值上万美元的房产。周边的空地上,是高高耸立的脚手架和蒸汽铲车、挖泥机的隆隆作响的声音。
很多地块还是沼泽地或荒滩,没来得及进行平整就被交易了多次。
这其中,较为小块的住宅用地,往往在一两天内就会售光,而买家则仅凭借着地块的位置和面积以及大致的价格,就付下订金。大部分交易的对象,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期房”。
订金只需要房价的10%。并且,这10%的订金的一部分,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消费信贷公司拿到贷款来支付的。
很多买家其实并没有打算交易的最终完成,而是希望在最终付全款期限到来之前,把这个契约转手卖出去获取差价。
美国全国各地的人们汇集于此,争相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市场。
四面八方来买房子的人们,经常令通往迈阿密的公路上出现长时间的堵塞。甚至有报道称,有人在堵车时看到了周围11个州的车牌照。很多房地产经纪人,干脆等在路边发放传单并进行签约。
外地来的买家,很多就在马路上签了合约,甚至来不及详细了解自己买到的房子距离市中心“快马可到”,究竟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契约在不停地流转。
价格太高不要紧,入场太晚才是大问题!因为不管多高的的价格,都能很快再卖出去!
所以,投资迈阿密的房地产赚钱吗?赚钱!投资房地产这门生意好吗?好!好到爆!
周学诚讲完,兴奋地说道“先生,您这几年在陕蒙绥的举措,正在让这些地方的经济脱胎换骨!民众的生活也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了解也一些情况,知道您还需要更多的钱!所以,我强烈建议,我们应该尽快进入迈阿密的地产业!”
那么,李志行会接受周学诚的建议么?
听着周学诚兴奋地建议,桂萌生两眼发亮!对于如此赚钱的事情,他也有些神往。
不料,李志行听完后问道“学诚,你现在在证券市场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不是遇到了美国方面的警觉?”
周学诚听后先是一愣,随即就轻松地说道“先生,截止目前,尚未发现有被特别关注的迹象。但是,若进一步加大操作,危险会大幅提升。”
要说周学诚在美国股市动静不小!1924年一年,周学诚从美国股市给李志行输送了约4000万美元,其中约有1000万是换成黄金运回来的,同时也增加了约3000万美元的长期持股,两者加起来高达7000多万美元!
此时美国股市的体量总共约在260亿元以上!周学诚一年时间从股市里抽了7000多万美元的血,已经比较危险了!再继续加大操作,迟早会被盯上!
“哦,既然如此,证券方面的操作就维持在这个水平,不要再加了。至于房地产,让我再想一想。”李志行沉思着说道。
周学诚闻言一愣,思考了一下问道“先生,您莫不是怕美国房地产过热,也发生民国十年上海证券交易所那样的事情?”
李志行看了周学诚一眼,拍着周的肩膀笑着说“你能从这件事联系到“民十证交风暴”,就说明你成熟了不少!这件事情,的确需要仔细思考一下。”
听到这话,周学诚不禁陷入了深思。
桂萌生听完想了想,又问了周学诚很多关于美国股市的细节问题,然后若有所思。
最后,周学诚在督军府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返回三原去见周老夫人了。其装扮的身份是汉堂在外埠的一个经理,随同桂萌生一起回三原的。
关于周学诚的所有行程,都是汉堂的高级秘密。
七八天后,三人又再次秘密会面,经过长谈,决定了3件重要的事情:
1、以1000万美元投资迈阿密房地产,但方针是快进快出,时限以1925年一年为限。此事由桂萌生将派专人到美国操作,周学诚不参与。
2、组织5000万美元资金,在美国创办多家实体公司,这些公司创办成功后第一件事,就是设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关于第1条的一年时限,是李志行定的。桂萌生和周学诚也见过像“民十证交风暴”这样盛极而衰的事例,便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
关于第2条,创办公司由桂萌生负责,上市则主要由周学诚负责,因为周当初一到美国,就花30万美元买了一个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原始“常春藤席位”,在证交所有一定影响力。另外,他在纽交所的8人上市委员会中也有熟人。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周学诚在8人上市委员会中没有熟人,李志行也决定斥重资收买一个!因为经3人研究后,发现做新公司上市是比炒股更快的赚钱途径!
事实上,美国由于证券市场火爆,现在对新公司上市管得并不严格,不少“皮包公司”也混入了股票市场,其股票同样受到追捧,也都赚得盆满钵满的。以至于美国不少州都出台了“蓝天法案”,禁止那些类似“在天空中有一块地来盖房子”的公司进入证券市场。
更何况李志行是真的想投资美国实业,是准备真金白银的建厂子、出产品的。
这个主意是桂萌生提出来的。
他在详细询问美国股市的情况后,马上想到“与其我们去小心翼翼炒别人的股票,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做公司上市?”
桂萌生话一说完,周学诚便马上眼睛一亮,大声表示赞同!
他说“我觉得桂先生说得对!以美国现在的情况,什么公司上市都能赚钱。我们创办公司上市,肯定比炒作其他公司股票赚得快!因为以我们的资金量,事实上可以为自己公司的股票定价,而不必顾忌他人干扰。”
桂萌生的话也启发了李志行,他眯着眼睛想了一会,随即决定付诸行动。
至于创办什么样的公司?李志行决定由经济委员会、军事委员会提交一个名单,按这个名单去办。
这样,这些公司就不但可以赚钱,而且可以达到“先在美国育苗,后续在中国开花结果”的效果。
当然,对经济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的相关人员,肯定不能说是要去美国创办公司,而是以军事、经济产业分析的名义。
随后,按计划周学诚带了母亲前往美国定居。
临走时,周学诚忽然有些伤感:他又要离开先生了,又要离开祖国去那个远隔重洋的异乡了……,便握住李志行的手有点哽噎地说“先生……”
周学诚的心情李志行是可以理解的:他虽在美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他要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承受偏见和歧视,他心中无时无刻不在藏着对祖国的思念,而如今,却要离开了……
于是李志行轻轻拍了拍周学诚的肩膀,微笑着说“学诚,世界上文明古国很多,例如印度,例如埃及,但只有我们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一直被流传了下来。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学诚哽噎着说“先生,我不知道……”
“那是因为,我们勤劳、我们聪慧!我们有着高贵的血统,我们是龙的传人!以后你无论到了哪里,都不要有自轻和自卑的想法,因为你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高贵血液!几千年人类历史里,我们中华民族的成就一直远远领先!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断定:中国必再次秀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华文明必雄于全球!”李志行凝视着周学诚,郑重地说道。
周学诚心头大震!在这个时代,敢说中国人与列强外国人平等都不多,先生竟然说我们中国人比那些外国人高贵!
周学诚望向李志行,只见先生目光深邃而坚定,充满了毋容置疑的自信!周学诚豪气顿生!也坚定地说“是的,先生!我不会再有任何不自信!因为我是炎黄子孙!”
李志行今天说给周学诚的话,也让一旁的桂萌生产生了深深地震动!从这天之后,桂萌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发生了深深地改变。
关于与儿子赴美国定居,并入籍成为美国人这件事,周老夫人没有反对。只是临走前,周老夫人想到督军府来向李志行亲自道谢。但李志行觉得不方便,婉言回绝了,以至于周学诚母子心中都有些缺憾。
当周学诚母子即将登上飞机的一刻,李志行和桂萌生突然出现在了机场!
周学诚急忙激动地向李志行走来。但是,李志行和桂萌生将头转向别处,与一位官员寒暄、送别,不再看向他的方向。
周学诚心中知道:这是先生为了保护他!但是,他是多么想再与先生说上几句话呀!……
然而,李志行和桂萌生两人都戴了墨镜,自始至终再没有多看他一眼。
这一切周老夫人都看在眼里。老夫人心中一声叹息,拉着周学诚向李志行的方向微微鞠了一躬。然后周学诚便按了按礼帽,扶着周老夫人登上了飞机。
周学诚安顿母亲坐好,机舱门已经关闭,轰鸣声响起,飞机已经开始发动。他心中激动,仍忍不住从窗户向外望去。
一刹那,周学诚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来!因为他看见,在停机坪上,送客的人都已离去,而李先生和桂先生两人仍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此刻已摘下了帽子和眼镜,挥舞着手,在初升的霞光中向他微笑……
……
一个月后,桂萌生也带了一个庞大的团队前往美国,他要一口气创办好几家公司,并看着这些公司在纽约成功上市。
随桂萌生去美国的随员里,就有一个是西装革履的丁文杰。因为这次创办名单中也有无线电公司,这家伙去美国联络他的那些无线电行业的朋友。
另外,“佛朗兹少将”提出需要发展航空工业,并列了一份比较详细的发展路线图。但航空业投资巨大,目前李志行没那么多钱,所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即先找一家美国航空公司去参股。所以,佛朗兹、戴庆都作为参谋人员随行。
刘利生也在随团的之中。他最近一直在设法生产汽车,但搞不出来,因为里面的技术实在太多,一些技术不经点拨实在不容易悟出来,所以他建议在美国建个汽车厂。
不过这建议与洛伦兹的建议类似,李志行没那么多钱!所以也变成了入股,他是随团去出谋划策的。
桂萌生桂大先生以前只是在海外开银行,最多在美国还有一家代理进口的贸易公司,这次却走向了海外实业投资,按桂大先生的说法,“我们先迈一小步,试一试。”
但李志行也没有料到,就是桂萌生这一小步,后来却成了整个汉堂的一大步,对很多人的人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