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年,司马睿出生在洛阳,他是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觐的儿子,字景文。
司马觐死后,司马睿按照惯例继承了父亲的琅琊王爵位,那年他才15岁。
同一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
即位的司马衷愚笨,无法处理朝政之事。
因此宫廷混乱不堪,各种势力为争夺权力,展开了激战。
司马睿虽然是皇室亲戚,但他没有权势,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能谦虚做人,不参与政事,避免陷于乱局。
偌大的洛阳城,只有王导才是他的挚友。
王导是北方贵族琅邪王氏的后人,也是著名京都王衍的族弟。
王导非常才华,且很有抱负,他想通过王室宗族司马睿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所以,他就多次劝说司马睿远离洛阳城,回到封地,暗中扩充自己的势力。
司马睿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时机。
304年,诸王的斗争达到了顶峰。
成都王司马颖强迫晋惠帝立他为王位继任者,随后返回封地邺城,遥控朝政。
307年,掌握西晋政权的东海王司马越,命令司马睿将治所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迁至建邺(今江苏南京)。
在西晋王室宗族中,司马睿的名声和权势远远不足。
因此江南的名门大户,并没有厚礼接待司马睿,更别说拜访他了。
王导也知道,要想在江南站稳脚跟,就必须得到这些士族的帮助。
所以他邀请了自己的堂哥、扬州刺史的王敦,与他商讨策略。
308年春天,司马睿按照当地习俗,到江边祈福。
司马睿的侍从们高高举起琅琊王的大旗,王敦、王导等众多江北的名士,如同捧月般簇拥左右。
江东的百姓对这场盛大的仪仗队和庄严的阵列,大为吃惊,纷纷都跪在路边。
见到这一幕,吴地的士族们也纷纷前来参拜司马睿。
就这样,司马睿逐渐稳固了自己的权势。
317年,司马睿自立为晋王,建都建康,为后来创立东晋奠定了基础。
318年,晋愍帝被杀,司马睿穿着丧服为晋愍帝举行丧礼。
三天后,司马睿登基为帝,是为晋元帝。
由于司马瑞建都在江南,加上没有改国号,所以历史上称这个王朝为“东晋”。
尽管司马睿延续了晋室,但其实东晋只是统治全国一半的江山。
自东晋建立以来,司马睿一直希望能夺回北方的失地,回到中原。
司马睿江南立国的历程中,王导居功至伟。
他首先建议司马睿南下,将复兴晋室的基地转移到江南。
之后,又促进了南北名门望族的共同联手,稳固了司马睿在江南的地位。
以上种种,王导功绩卓著,因此司马睿对王导十分倚重。
司马睿即位当天,群臣来到宫中参拜。
司马睿居然拉住王导,让他和自己一起同坐御床,享受大臣们的参拜。
这样的待遇在封建社会里从未出现过。
纵然王导拒绝从命,反复推辞,但是可见司马睿对王导的重视。
司马睿登基后,封王导为丞相,处理朝中大事。
任命王导的堂哥王敦,督察六州的军政之事,执掌兵权。
接下来,王家的大多数人也在朝中担任重要的职位。
由于司马睿和王导一起统治着东晋王朝,因此民间有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