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训练的日子如书页般翻飞到寻物的省赛,三个寻物特长生乘坐长途巴士一路睡到岭南省的沿海城市——胶图市。
清爽的海风顺着车窗掀开乘客的睡颜,睁眼的一刻,蔚蓝如晶的海面进入视野中央,吸入鼻间的咸腥海味将脑间的倦意擦去。
胶图市,到了!
随着距离的拉近,一望无际的海洋展现出它那波澜壮丽的全貌,滚滚蓝浪一波接一波地冲上沙滩,击起“沙啦啦”的悦耳音响。
娇弱的个体在大海跟前怎能不感到自身的渺小,积满头脑的烦恼又怎能在浩瀚的浪潮中不被冲化。
比赛啊,荣誉啊,成败啊,这些曾经重如泰山的符号如鸿毛般被轻轻击散,取而代之的是大海般的平静与安宁。
沙滩上光脚奔跑的孩童在与海浪亲昵嬉戏,水面上为数众多的海鸥扑着双翅飞向高空,蓝天上稠密的白云诗情画意地飘动,仿佛在与颠簸起伏的巴士默契互动。
云行车动,尖细的玩闹声被涨退有序的浪潮淹灭,车内叽叽喳喳的聊天声被时起时落的海风带至远方,沿着海岸线行进的巴士载着乘客驶入胶图市的内腹。
大街小巷,海鲜美食随处可见,听不懂的方言无孔不入,蹿起的烟火将饭菜的香味铺向四方。
李闪闪、容发儿、于亮踩着巴士的楼梯下车,排队将行李从行李舱中拿出,再抬上酒店的前台。
做完身份登记后,三人上到房卡对应的楼层,用房卡打开各自的房门。
米白色的轻薄窗纱为渐落的夕阳披上衣裳,暖黄的光束流转在蓬松的棉被之上,似是黄昏女神的轻声低吟。
洗漱间洁白而干净,银色的花洒高挂在贴墙的支架上,修长的软管垂成J型,居于全透的玻璃门之内。
坐在松软的床上,李闪闪侧头看向窗外,极目远眺之处隐约能瞧见大海的身影。
出门之前,容发儿教给李闪闪和于亮用硬卡片代替房卡插入卡槽从而让房间不断电的方法。
携带好房卡后,三人到楼下集合,与兰曦中学的其他特长生一同前往饭店吃饭。
带队老师在出发前已介绍过各学生的特长项目和比赛时间,每次比赛前都会有老师负责带参赛学生前往比赛地点。
除了闪闪三人,其他学生都是兰曦中学高中部的学生,来胶图市参加的省赛项目五花八门。
三个初中生认真地吃饭,旁听学长学姐的讨论,偷偷察看他们的脸色。
有人高谈阔论,有人沉默寡言,有人斗志昂扬,有人悲观消沉,有人口沫横飞,有人端庄优雅。
晚餐结束后,大家回到酒店洗漱,大多早早入睡为比赛积蓄精神。
李闪闪换过衣服后从书包里拿出《中等寻物论》,在暖黄的灯光下细细复习着笔记,再合书默记一遍教材上的内容。
塑形类、固形类、移动类、不动类、平铺类、纵深类、机关类、自然类……
背完比赛场地的三十种分类后,李闪闪在心里默想着每种分类的解法,想不起来时便翻书查看。
金属型、塑料型、银针型、火柴型、石头型、长鞭型、光电型、矛型、盾型、盒型……
闪闪将标的物的八十种分类从第一种开始回忆,再将它的布局技巧温习一遍,最后才疲惫地合上双眼,躺入被窝之中。
当双眼被阳光唤醒,第二天如约而至,但当天还不是三个寻物特长生比赛的日子,于是闪闪三人选择在酒店附近散步排忧解闷。
省赛的初赛环节是1V1的快速PK制,平均每场用时半小时,所以一天可以比完近百支参赛队伍,三天的时间便可以筛选出参加复赛的人选。
若有幸通过初赛,则需要在一周后前往另一座城市参加复赛,复赛与初赛的规则相同,但时间会放宽许多,平均每场用时约为一个半小时。
复赛之后是决赛,能进决赛的都是前十名的选手,他们会在高难度的比拼中角逐出最终的名次。比赛场地的范围将扩大到远超一间教室的大小,平均每场用时也会达到三小时,接近于一场马拉松。
每场比赛烧的都是智力,折的都是体力,甚至拼的还是运气,但这也正是寻物的魅力。
作为电视观众,你大可通过摄像头洞晰选手A的布局,但当选手B进行寻物时,你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也会在他瞎猫碰上死耗子时狂笑不已。
作为没有理解门槛的游戏兼运动,寻物畅通无阻地火遍红心国,上至全国赛,下至村间对抗赛,但能达到大师水平的寻物师依然是凤毛麟角。
其中的原因在于,鲜有人会把毕生精力投入寻物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即使是寻物特长生也会在味如嚼蜡的理论知识前怯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气馁。
刚摸到寻物大门的李闪闪已将心态从纯玩变成了半学半玩,也渐渐接受了寻物并不总是有趣的这一事实。
但无论有着怎样的改观,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位昂首挺胸的微笑女孩,她的名字是李闪闪,她的身份是寻物特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