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建宁城外战斗多 保卫广昌定大
书名:国共征战之战略大转移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291字 发布时间:2023-06-01

上一章正说到,红军与国军正在进行寨头隘战斗。下午两点左右,国军第十一师赶来增援,布置在七十六师左翼,同时向邱家隘最高点进攻。

红军在敌人的炮火重压下和数倍敌人面前,坚守阵地,勇猛应战。红九连固守阵地,弹药耗尽后,就以石块为武器,等敌人冲到阵地前面八九丈处,一起暴雨般地抛滚石块砸向敌人。经两个小时激战,红军被迫撤离战斗,退守毛坊、黄坊一线。

二十七日,国军七十九师向毛坊、黄坊推进构筑工事,并占领平寮。与此同时,国军第十一师六十六团向红军阵地竹箕隘攻击,连续踏雪冲锋十余次,均被红军击退。两路国军受挫,指挥官气得发疯,举着手枪强迫士兵向红军阵地发起多次冲锋,但均被红军压在山下,横尸遍野。下午五点左右,西侧阵地被国军夺取,邱家隘也已失守,红军退守勾桥。

国军占领邱家隘后,又向黄家隘进攻,红军仅一个营的兵力,被敌军重重包围,营长曹耀珠带领战士突出重围,绕道转移,黄家隘被国军占领。国军占领诸隘后,红军在毛坊、黄坊、溪口圩向国军反扑,在寨头隘、邱家隘、黄家隘等地与国军进行激烈战斗,至山岬嶂战斗后,国军在这一带建造碉堡,构筑封锁线,红军与国军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将军殿是建宁城东北八十里处的一个小集镇,是建宁北出黎川的商旅通道,地势较平坦宽阔,四周群山环绕,北有三岬嶂,西有香炉峰,东有蜜蜂山、浮沙峰等高山为屏障,是红军保卫建宁的北部第二道防线。邱家隘战斗后,红军与国军双方呈对峙状态,国军采取“三里一进、五里一推”的战术,砍伐竹木,强拆民房,构碉堡,巩固阵地,固守待机。

国军占领诸隘后,红军在毛坊、黄坊、溪口圩向敌反扑。一月二十七日,红五军团探得国军以为红军有进攻黎川的意图,将六十七师撤回樟村,仅以十一师之六十一团防守邱家隘北面高地,立即组织反攻。

敌踞险抵抗,其六十六团返回大坪增援。红五军团反攻无效,撤回南端阵地。罗炳辉率红九军团第三师第八团及红五军团第十四师四十一团从溪口圩赶赴毛坊、黄坊,阻击敌七十九师。午后两点左右与国军接战,激战近两个小时后,红一军团一部从溪口圩方向进攻寨头隘,发起多次攻击,至天黑,两处阵地均未能攻克,红军退回溪口圩,毛坊被敌所占。

二十九日拂晓,红一、五军团继续向占踞邱家隘之敌发动攻击,同时组织部队向黄家隘守敌进攻。国军派出飞机轰炸红军阵地,山上树林起火,泥石纷飞。国军以营为作战单位,兵分八路向红军阵地围攻,邱家隘、竹箕隘四面受敌,红军被迫撤出战斗,退守三岬嶂防线。

一九三四年二月一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二师和红五、红九军团各一部攻打平寮,以密集梯队向敌阵地冲锋,后因敌机猛烈轰炸,红军冲锋梯队无法展开冲锋,红军伤亡惨重,被迫向平寮东南方向撤退,平寮村被国军炮火彻底摧毁。傍晚,国军第五、九十四、九十八师分别从邱家隘、黄家隘向三岬嶂推进。三岬嶂位于黄家隘南部,地势险要,两山夹一沟,是黄家隘向南通往芦岭芦家排和将军殿的必经之路,也是邱家隘通向芦家排和将军殿的重要通道。红一师第一团在团长杨得志,政委符竹庭指挥下奉命阻击,在雨夜急行军抢先占领三岬嶂,在山上构筑工事,隐蔽待敌。

二月二日清晨,国军先用七八架飞机配合山炮对红军阵地轰炸半小时,随后蜂拥向红军阵地冲击。红军以一个团的兵力坚持到三日傍晚,阻击了国军三个师的数次进攻。红二营营长陈正湘,身先士卒,几次带领战士跃出战壕与敌拼搏战斗。后红一师二、三团和红二师四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带领下赶来增援,二、四两团从正面和左侧向国军发动冲击,三团从右侧攻击,一团从正面向下压,将敌打退,并追击至邱家隘、黄家隘。山岬嶂战斗后,国军在这一带建造碉堡,构筑封锁线,敌我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将军殿阻击战。邱家隘战斗后,红军与国军双方呈对峙状态,国军采取“三里一进、五里一推”的战术,砍伐竹木,强拆民房,构筑碉堡,巩固阵地,固守待机。国军东路军则由东向西进攻中央苏区,其中汤恩伯纵队由沙县、将乐、泰宁一线向建宁推进。

三月十九日,汤恩伯部占领泰宁县城,二十四日与北路军攻占新桥后,与北路军共同构筑德胜关——新桥——泰宁封锁线。

四月上旬,北路军周浑元纵队主力西调进攻广昌。

广昌是由北路进入中央苏区基本区域后的第一个县城,距红色首都瑞金两百余里,为瑞金的重要屏障。随着国军北路军以瑞金为进攻方向向中央苏区纵深推进,广昌成为其必攻的重要对象。

一九三四年四月初,国军第三路军开始向广昌推进,并在南城设立了北路军广昌指挥部,任命陈诚为前敌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请来六十七岁高龄的德国一级上将赛克特为军事顾问;调集北路军第三路军陈诚部的三个纵队十一个师及一个炮兵旅计十二万兵力,集中在十余里宽的地面上,沿盱江两岸丘陵地带向广昌进攻。

四月七日,陈诚完成全部战前部署,决定分期向广昌筑堡垒前进。第一期占领甘竹圩附近地区;第二期占领长生桥、饶家堡、高州土段一带;第三期攻占广昌及附近地区。

具体部署是:以罗卓英的第五纵队第十一、十四、六十七、九十四、九十八五个师及附加三个炮兵连为河西纵队,担任主攻,沿盱江西岸推进;

以樊松甫的第八纵队第五、六、七十九、九十六、九十七五个师及两个炮兵连为河东纵队,担任助攻,沿盱江东岸推进;

以周浑元纵队的第四十三师为预备队,随河西纵队跟进,工兵营随河东纵队跟进,准备随时在盱江架桥,以保障两岸部队相互机动;

陈诚亲随山炮营、迫击炮营、特务团及别动队随后跟进。国军采用“滚仗”的战法(即河西受阻河东推进,河东受阻则河西推进),沿路修筑工事、构筑碉堡,缓慢向前推进。该路军计划:“沿盱河两岸,逐步筑碉,向甘竹、广昌进展,完成南广公路,并诱匪主力决战而歼灭之。如情况许可,则一举进占广昌。”

在向广昌进攻的同时,国军东路军在福建建宁、第六路军在江西龙冈同时发起攻击,迫使红军分兵应付。

面对国军的进攻,在广昌应否防御问题上,红军高层看法基本一致。李德说:

“党的领导人把这个本来不很重要的县城,视为必须保住的战略要地,因为他卡住了通向苏区心脏地带的道路。此外他们认为,将广昌不战而弃,政治上无法承担责任。”

周恩来也发表文章说:“每个同志都要认识,敌人这次占领广昌的企图,与以前四次战役更有着不同意义的形势。敌人在持久战略与堡垒主义的战术下,进占广昌是其战略上重要的步骤,是深入中区,实行总进攻的主要关键。我们要为保卫广昌而战!战斗胜利了,将造成敌人更大的困难与惨败的条件,将造成我们彻底粉碎五次‘围剿’的更有力的基础。”

随着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中共在战略抉择上受政治、经济背景制约,选择余地已很有限。初期反“围剿”作战中,红军规模相对较小,资源供给也较多倚赖打土豪的收入,大规模后退和前进的运动作战游刃有余。而随着红军的扩大,苏区周围土豪被打尽,对资源吸取的正规化(如税收制度的建立),红军再要流动作战已不像初期那样较少顾忌。

关于这一点,国党方面收集的有关资料也谈到:“现匪军之所谓战斗员,苏区农民,几占十分之七八,彼等皆被伪政府所欺骗利诱,即每人或分有田地,或惑于所谓‘红军眷属优待条例’,故在匪军中较为坚决可靠,唯其眷属及所分得之田地,均在苏区,若为国军所占,则向之藉以维系彼等者,自失效用。我军占领广昌后,该县籍之匪兵,日久势将渐渐离异逃逸,影响匪军本身之战斗力,故有不得不死守广昌之苦衷。”

根据红军一贯的运动战原则,中革军委确定防御广昌的基本方针为:

“一、集中红军主力打击和消灭敌之主要进攻。二、以必要的兵力尽力嵌制其他方面。三、派遣得力的地方独立部队,挺出敌人近的与远的后方,发展游击战争,创造新苏区,以嵌制和调动敌人。”

中共中央局机关刊物《斗争》则发表社论强调:

“在敌人的堡垒政策面前,发展游击战争,可以使敌人力量很大的分散与削弱,使主力红军的战斗得到更便利的条件。”“建筑支撑点,制造和使用地雷、弩箭等防御武器来打击敌人(这方面赣东北有很好的模范)。但必须反对把中心力量完全放在这个工作的防御路线,并反对乱筑防御工事。”

所以,虽然在苏区这一纵深地区红军已经构筑了一些防御阵地,但其基本思路仍是希望通过短促突击的局部运动战,达到消灭国军有生力量,阻止国军深入苏区的目标。

要知道红军能不能守住广昌,请看战事的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