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蒋蔡湖建闹赤化 乌江圩红军大
书名:国共征战之战略大转移 作者:远星云 本章字数:3048字 发布时间:2023-06-01

朋口战斗以后,东方军挥师北上,准备攻占沙县、将乐、顺昌、南平等城市。由于军团指挥部采取直插南平,围城打援的方针,所以,经清流、明溪到沙县境内时,对沙县县城没有攻打,只是解放了夏茂、高桥,占领王台,直插洋口,对南平形成了包围。

军团党委认为,南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守敌较弱,我们打南平,福州和沙县的主力必将来援,因此决定围城打援,命令部队“加紧佯攻,务把福州、沙县的大鱼钓出来。”

八月下旬,东方军红四、五、十九师经清流、归化进抵沙县夏茂、高桥地区,即以一部兵力袭占富屯江沿岸的洋口、峡阳,切断了顺昌与延平国民党军的联系。

随即以红十九师一部配合从黎川东下的红六师围攻将乐;以红四师、红十九师各一部围攻顺昌,以红五师和红四师一部围攻延平;以从黎川东下加入东方军序列的红十三、二十一师一部作为预备队,配置于沙县以北。国军第五十六师的部署是:师部及从峡阳逃回的一个团驻守延平,一六六旅一个团守顺昌,一六八旅守将乐,另一部位于建瓯。

延平被围后,第十九路军在蒋中正的威逼下,总指挥蔡廷锴命令第六十师从龙岩经永安、第六十一师从泉州经大田向沙县推进,自己率补充师从福州沿闽江北援。彭德怀、滕代远根据地形、敌情判断,延平等城地险墙坚,一时难以攻克,第十九路军可能从水口、沙县两个方向来援,毅然决定改攻城为围城打援,以部分兵力继续攻城,集中主力求歼援军于运动之中。

国军的行动果然不出军团首长所料,九月二日,福州派出了一个师增援南平,先头部队一个团先到达水口。彭军团长立即派出了两倍兵力到夏道阻击。国军仓促应战,一部被歼,大部逃回水口。战斗结束,部队又全力围攻南平,南平守敌连连告急。这时军团党委估计驻守在沙县的主力就要出笼了,于是立即命令四五两师连夜出发,以红十三团为前卫,沿沙溪而上,消灭来犯之敌。

九月十七日,国军十九路军精锐第六十一师第一八三旅三六六团,伙同该军七十八师一个营和卢兴邦部一个营,共五个营的兵力为前卫,由青州取道芹山向西芹进攻,企图以此掩护其主力由沙县向延平推进,并与补充师谭启秀一部配合行动。东方军司令部命令红三军团第四、五师主力赶至西芹和沙溪口,伺机阻击沙县方向来援之敌。红军以红五师第十三团为先导,连夜出发,九月十八日上午八点左右,红五师第十三团在西芹中坪芹山与援敌三六六团遭遇。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血战。红军十三团一、三营先于国军几十米冲上芹山主峰。

两军经过近一小时激战,最后展开肉搏战,红军歼敌千余人,缴获步枪八百余支、自动步枪八支、机枪六挺等军用物资。该团余部逃回沙县。由于蔡廷锴比较谨慎,所部未再向前推进,东方军仅在夏道和芹山歼其一个多团。

芹山战斗结束后,十九路军领导层派出代表到我军团部进行和平谈判,声言联共反蒋,与红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并九月二十三日成立了福建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宣布脱离蒋中正的统治。当时,蒋光鼐、蔡廷锴、李济深、陈铭枢等人以国军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发动了抗日反蒋事件。事变后建立了反蒋政权福建人民革命政府。

还在“一·二八”抗战结束后,蒋中正调十九路军在福建“剿共”,十九路军广大官兵对蒋中正的卖国行动极为不满。这一次跟红军作战又损兵折将,于是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党内李济深等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决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举动让蒋中正气得发晕,急忙调集大军平叛。在国军强大攻势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被推翻,十九路军失败。

在芹山战斗结束后不久,国军开始了第五次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为了保卫中央苏区,东方军奉命回师江西,经顺昌、将乐、黎川,赶回洵口。

留在江西的中央军自从分兵之后,红一军团、五军团一直处于休整状态,直到八月底。当时林彪率一军团主力在茶口以东地区活动,所部一师获悉:敌李思愬的第八十师,已于八月二十九日进至吉水县的乌江圩修筑碉堡.。

在吉水附近驻有国军的第九十三师,枫坪驻有国军的第二十七师的八十旅,永丰有第十师和八师所属的部队。国军的意图也极为明显:要在中央根据地北线从赣江到抚河筑成一道钢铁封锁线。

而乌江圩的第八十师,是其链条中的一环,林彪仔细分析了局势,决定打掉这还没有铸成的一环,战术为突然奔袭,若有可能,在袭击乌江圩时干掉敌之援军也无不可,因为这一带的地形有利于隐蔽部队。

八月三十日,红一军团一师侦察获悉:敌李思愬的第八十师师部率三个团于前一天赶到吉水县的乌江圩修筑碉堡。

林彪根据情报判断,国军的碉堡封锁线根本没有完成,碉堡刚刚开始修建,正是攻击它最好的实际。

林彪当机立断,和聂荣臻决定利用红军便于隐蔽的地形,以奇袭的手段,消灭乌江圩之敌。下令红一军团急行军赶赴乌江圩,然后突袭歼灭此处国军。

林彪、聂荣臻率领第一、第二师于八月三十日秘密进至茶口、大桥附近,命令一师于三十一日凌晨三点出发,经八江、桑园绕至乌江圩西北。战斗打响后由西向东进攻,二师和一师一团从正面对乌江圩进攻。林彪、聂荣臻二人带着军团部随二师前进。

林彪带着军团部随红二师前进,赶赴一线指挥。

当时吉安地区正有暴雨,红一军团两个师冒着倾盆大雨连夜行军数十公里,逼近乌江圩。国军根本没有想到这种天气下,红军会长途奔袭进攻,所以没有任何堤防。

当时大雨如注、电闪雷鸣,两个师很快对乌江圩形成包围,

林彪下令攻击,红军两个师很快对乌江圩形成包围。驻守此处的是国军李思愬第八十师第二三八旅。

由于碉堡刚刚开始修建,还不具备防御能力,而且国军又过于轻敌,连野战工事也没有修建。红一师三个团的部队一字排开,冒着大雨,一鼓作气地向国军的核心阵地发起了冲锋。国军的这个所谓核心阵地只不过是乌江镇西面的一座比较高的山,因为山上没有工事,经不起红军大部队四面包围的集团冲锋,很快被冲垮了。

三团在攻占核心阵地时,活捉了国军第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当红军战士攻到国军师部的时候,国军师部里为电台充电的发电机还在“突突”地响着,上级命令战士们好好保护电台,不准其他人进去。后来,由团机关派人进去查看,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国军的电台拆卸收缴了。

红军突破国军的核心阵地后,国军残部往枫坪方向逃跑了。此时,暴风雨仍未停息,天已经黑了,红军战士一直追到枫坪才停下来休息,公略独立团又从枫坪向西追了一程,到了晚上七八时左右,战斗基本结束。

激战四小时,歼灭李思愬部近四千人,活捉二三八旅旅长何文鼎,只有敌师长李思愬带少数人乘黑夜逃到八都。

乌江圩战斗是红军自黄陂、草台冈两大胜仗以后的又一次大胜,同时证明:只要弱势方善于捕捉战机,能够集中兵力,出敌不意,攻其不备,消灭强敌一个旅,甚至一个整师仍然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同时证明:战略上出了大毛病,一场战斗的胜利对大局于事无补,发展不成战役的胜利,并不能扭转全局上的被动。

乌江圩战斗的完胜也没有能阻止住国军逐步完成吉水、永丰到乐安、宜黄的堡垒封锁线。在这个正需要集中兵力对付国军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的严峻时刻,将红军主力“分离作战”三个月,虽然取得一系列局部作战的胜利,但红军自身战斗力受到相当削弱,也未能阻止国军碉堡封锁线的完成,徒然丧失了进行反围剿准备的宝贵时间。

而就在这三个月期间,蒋中正从容地在庐山大办他的军官训练团,训练重要军官干部,并与各高级将领和外国顾问策划五次围剿的方针、计划。同时,围困苏区的国军各部积极休养生息,补充物资,加固工事,构筑碉堡,准备进攻。蒋中正从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和经济方面都做好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大围剿的充分准备,“山雨欲来风满楼”,苏区军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考验。

要知道苏区军民怎么样应对国军的围剿,请看下面情节的发展。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